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外伤急救护理模式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外伤急救护理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外伤急救护理模式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模式结合传统护理模式对外伤急诊急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外伤急诊急救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现代化外伤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危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急救效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确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危机管理联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单一性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护理效率。

关键词危机管理;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急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急诊急救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4.45±9.71﹚岁;四肢及脊柱骨折性创伤30例,脏器性创伤7例,颅脑神经性创伤3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5±8.77﹚岁;四肢及脊柱骨折性创伤27例,脏器性创伤9例,颅脑神经性创伤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创伤类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包括患者急救信息处理﹙患者病情以及患者与医院距离等﹚、急救车辆派发﹙数量及时间﹚、入院后院内急救﹙护理人员及急救科室医生﹚、急救车上诊断护理及入院各科室工作对接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医护人员的管理。面对急诊急救事件,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危机意识,做好急诊急救前的充分准备,包括急诊室、急诊检测设备、患者危机病情及救治协议知情书、急诊急救相应科室人员的提前通知。第二,医院危机监管及预警制度。为了急诊急救人员能及时高效地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工作,制定危机管理专项监测及治疗专职人员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同时做好危机预警管理,做到全天候在岗。第三,急诊急救中相应监测设备的维护及应用管理。如心电监护仪设备绝对不允许在急诊急救过程中出现差错,因此应保障急诊急救监测设备的全天候正常运行及备用设备的有效储备,实现对患者急诊中异常突发事件的早期预防,保持危机感和高效治疗。利用危机管理措施,结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构建了三位一体式管理:急诊人员及急救信息危机意识管理;急救预报院前急救管理;入院分工明确急救护理管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参照我院原有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患者满意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分为不满意,70分≤患者满意得分≤90分为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诊急救效率对比

两组确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整体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危机管理是对造成危机事件的高危因素了解后进行预先管理,对特定高危险因素导致的危机事件进行系统性分析预测,同时将危机事件的认知及防控措施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快速反应能力[2]。医院急诊急救管理中实施危机管理是目前降低危机事件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救护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是目前新发展的一种对创伤急诊急救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的关键在于提升时效性[3]。与传统急救护理流程相比,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缩减了急救信息到急救过程的不必要环节,同时联合多科室合作,有效解决传统急救过程科室对接不及时的问题。通过无缝隙一体化可以有效提高院前院内各科室与急诊科的联系,构建快速绿色急救通道,通过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为患者赢取更多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4]。而有效的时效性提升除了受诊断技术和信息处理因素影响外,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感提高是改善时效性的关键,目前提高护理人员危机意识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各科室衔接,关键是做到危机管理培训。危机管理是一种急救预警系统,通过危机管理可以提高急诊急救各个环节护理质量,降低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相关因素,从而有效排除影响抢救时间的因素,避免抢救差错性问题影响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5]。本研究将危机管理引入到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中,可以有效缩短急诊至手术及到病房时间,提高急诊救治的时效性。通过对80例患者对比分析,有效证实实施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外伤急诊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P<0.05﹚。本研究结果与刘娟妹等[6]报道相符。

参考文献:

[1]李桂琴,宋建文.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1):198−200.

[2]顾怡兰.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26−127.

[3]牛茜.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8(15):199−200.

[6]刘娟妹,周娟,陈春花.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51−153.

作者:邹丽芳 钱凤萍 张金玲 叶衍 单位:福建省立金山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