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系统性护理对食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手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中2017年4月-2019年8月期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共有患者62例。使用随机、单盲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3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研究组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发现参照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手段,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干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人的十二指肠和胃容物反流食管发生炎症变化,就是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中的表现症状就是患者的胸部出现疼痛和灼烧感,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食管粘膜的糜烂,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1]。根据相关的医疗数据[2]显示,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与生活习惯有亲密联系,所以对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院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手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中2017年4月-2019年8月期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共有患者62例。使用随机、单盲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31例。其中参照组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5∶16,;年龄在43-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2.35)岁。研究组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4∶17,;年龄在42-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3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途径,首先可以给患者介绍本院的环境,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使住院环境满足患者的需求;其次,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反酸、呕吐等情况的产生,如果患者出现以上任意情况,都要给予及时的治疗。
1.2.2研究组对此组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2.1心理干预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并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心情的放松,降低心理压力,尽量避免出现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1.2.2.2用药指导向患者明确药物的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等,像抑酸药和胃动力药等,患者能够对其不良反应做出明确的判断;与此同时,还要告知患者要根据用药说明来服用药物,不能对药量进行增减。1.2.2.3饮食指导要告知患者及家属要保证科学的饮食规律,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在睡觉的3小时内不可以进食,可以避免反流的出现。1.2.2.4行为和生活指导引导患者必须卧床休息,而且头部要保持20°,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轻松的心情,同时要戒掉烟酒。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生理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四个方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评分呈正比;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越高,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低。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利用(Mean±SD)表示,利用t值来检验,利用χ2来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发现参照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由于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提高,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率改变,致使反流性食管炎的产生逐渐增多,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和发展,系统性护理干预手段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全面评估,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科学性、系统性的护理计划,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加快了患者康复的速度。本次研究发现参照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解除不良的心理情绪,树立自信,面对疾病,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手段,能够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翟少华,李廷荃,王雁彬,等.四位一体居家护理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5):3193-3197.
[2]汪继平,唐晓,张丽.护理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v.22;No.237(03):161-164.
作者:郝平 单位:聊城市光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