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床边护理制度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床边护理制度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床边护理制度应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心外科二病区开放病床41张,配备护士l9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l2人,护士4人,年龄22~48岁,平均(38.5-+10)岁。科室配置中心监护系统、多功能床边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注射泵、呼吸机、球囊反博仪、起搏器、血气分析等。

1.2方法

(1)实施扁平化管理,采取责任包干制。我们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护理工作量、护士个人能力等合理调整,共分六组,每组由3名管床护士组成,每位护士平均分管5~8张病床,完成患者所有治疗护理任务,实行连续的、不间断护理;

(2)创建流动护士工作站。科室购买7台多功能护理车,首先,管床护士全面评估好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用物,备齐物品后把多功能护理车推至病房,主动输液、加液,降低红灯呼叫率,还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随时做好护理文书记录。通常情况下,管床护士随时留在患者身边,临时新增治疗所需的用物由公共班护士送至病房,节约护士往返病房、治疗室及办公室时间;

(3)开展床边护理查房。每日坚持实施床边护理查房,每组责任护士负责检查本组管床护士对患者病情、治疗、检查等情况是否熟练掌握,管床护士应该能准确说出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对本组患者情况应心中有数,对一些病情危重者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4)建立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建立表格式人院评估表、护理记录单,护士在病房完成工作后,可及时在多功能护理车上记录护理文书,既能节约时间,又可避免回忆式护理文书书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讨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实是一场护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也是一次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契机,根本目的在于从真正意义上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因此,我们首先从转变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实行以患者为中心、包床到护的大包干责任制,管床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及时、主动、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而床边护理工作制是保证大包干责任制工作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它是责任制护理与整体护理相互结合的工作模式,保证护士连续、不间断地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及时解决患者生理、心理存在问题。传统护理模式中护士以处理医嘱为主要分工,每天忙忙碌碌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患者不呼叫就不去病房,很难得到患者及家属认可,护士自身没有价值感和认同感。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后,常态下,护士应在病房或患者身边工作,不再只是被动待在护士办公室等待呼叫,而是随时巡视在病房,主动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使护士的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让患者亲身感受到高质量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每位护士分管病床,“心中有患者”、“我是责任护士”作为自己的服务理念,提高了工作责任感和自身价值感;床边工作制增加了护士的服务时间,便于与患者更好沟通,从而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科室配置多功能护理车,便于护士随时获取工作所需物品,减少来回往返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约人力资源;实施床边工作制,护士有更多时间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随时监督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认知及自我护理能力;实施床边工作制,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得到医生的认可,促进医护合作,提高护士在医生心目中的地位,医护携手共同为患者排难解疑,有效保障医疗安全。从表1可见,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率、依从性(服药、运动)以及情绪状态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健康教育针对性、护理措施延续性、病情观察及时性、护患沟通效果以及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O.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