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腹腔镜手术穿刺操作自制皮肤拉钩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腹腔镜手术穿刺操作自制皮肤拉钩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腹腔镜手术穿刺操作自制皮肤拉钩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皮肤拉钩在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2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布巾钳完成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孔穿刺操作,试验组采用自制皮肤拉钩。比较两种方法对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孔穿刺操作完成时间及患者穿刺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从切皮到气腹针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第一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操作用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皮肤拉钩进行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具有方便操作、损伤小、操作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自制皮肤拉钩;腹腔镜;操作用时;皮肤损伤

腹腔镜手术因其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1]。腹腔镜手术中,建立第一穿刺孔操作方法有双线缝合法、布巾钳提腹壁法、布巾钳及纱布垫提腹壁法等。我院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孔建立时采用自行研制的皮肤拉钩辅助操作,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2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20~59岁。对照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1~5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使用布巾钳完成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孔穿刺操作。布巾钳手术使用方法:麻醉满意患者腹壁完全松弛后于脐孔左右两旁1cm处用布巾钳钳夹皮肤,尽量向上提起腹壁,助手腔镜光源由上而下照亮脐孔,术者持尖刀刀刃向上,自脐孔底部向耻骨联合方向纵行切开脐孔皮肤10mm,深0.5~1cm,直接切开脐孔达腹腔。取出套管穿刺器针芯,用布巾钳向上提起腹壁,将套管鞘放进腹腔,连接充气管,形成气腹。

1.2.2试验组使用自制皮肤拉钩完成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孔穿刺操作。1.2.2.1皮肤拉钩制作方法皮肤拉钩的钩体采用直径为2.5mm的骨科克氏针一体弯折形成,钩体包括V形杆、竖杆和弯钩3个部分;V形杆为一个由上斜杆和下斜杆组成且开口朝右的V字形杆体,V形杆的下斜杆末端为开放端,V形杆的上斜杆末端向下弯折形成竖杆,V形杆的上斜杆和下斜杆与竖杆的中上部围成一个下角带有缺口的三角形;竖杆的底端向右弯折形成一个上翘的U形弯钩,弯钩的钩尖方向向右上方倾斜,弯钩的钩尖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60°;在V形杆全部杆体和竖杆上部杆体的外侧还连续螺旋缠绕着一层紧密贴合的气管插管金属导芯,由此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握把,所述气管插管金属导芯的直径为4mm。所述V形杆的上斜杆和下斜杆的夹角为50°~60°,上斜杆与竖杆的夹角为60°~70°。所述钩体的弯钩钩尖与水平线的最佳夹角为45°。钩体的V形杆上斜杆的长度为80~90mm,下斜杆的长度为60~70mm,竖杆的长度为70~80mm。11.2.2.2操作方法(1)器械准备。成人腹腔镜器械1套,腹腔镜包1套,10mm腹腔镜目镜1套,一次性穿刺器1套,自制皮肤拉钩2个。(2)皮肤拉钩手术使用方法。用11#手术刀在脐部下缘弧形切开1cm的切口,由手术医师和第一助手在患者的两侧分别将2个皮肤拉钩钩体的弯钩置于患者腹部切口两侧的皮下组织,保持钩体的竖杆向外倾斜,使弯钩的钩尖基本处于水平位置,如图1所示,将弯钩的钩尖完全刺入切口内的皮下组织中,进而两人用单手紧握着握把同时向侧上方拉以向上提起腹壁,然后再由手术医师用另一只手进行第一穿刺。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切皮到气腹针穿刺成功、第一穿刺孔穿刺成功用时,以及皮肤损伤率。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2统计学软件,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进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穿刺用时比较(表1)

2.2两组皮肤损伤率比较(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微创技术已成为当今外科临床诊治的重要进展,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如何降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也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2]。进入腹腔的第一穿刺点即脐孔穿刺点是腹腔镜手术医师首要面临的问题,因为第一穿刺失败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第一穿刺的成功与否会对手术医师产生重大的心理压力[1]。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皮肤拉钩,由于弯钩的钩尖刺入的角度合适且完全作用于皮下组织,作用力稳定,不会发生滑脱现象,可有效提高手术医师第一穿刺的成功率,另外由于弯钩刺入处位于切口内,不会损伤切口以外的其他皮肤组织,不会留下额外的瘢痕。皮肤拉钩反向手柄的设计,便于手掌的卡握。结果显示,自制皮肤拉钩在辅助进行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时,用时较短,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皮肤损伤率。综上所述,自制皮肤拉钩具有方便操作、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消毒灭菌方便等优点,可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中。

参考文献

[1]郑丽萍,周燕.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手术后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4):689-690.

[2]崔建春,蔡军,李立,等.腹腔镜手术应用自制脐部拉钩经脐部穿刺建立气腹200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2):1111-1112.

[3]李骥宇,崔明,刘泽刚,等.直接穿刺法建立第一穿刺孔及气腹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1):36-38.

作者:周佩玲 黎丽杭 李若琳 马庭芝 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