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儿阑尾脓肿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发分为两组,每组40例,传统组患儿给予传统药物治疗,腹腔镜组患儿则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临床指标、疾病相关参数、总体治疗效果与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传统组,治疗后即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值、C-反应蛋白、阑尾包块彩超数值、包块大小、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显著性低于传统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性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个月残余脓肿、感染扩散与脓肿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效果显著,远期预后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阑尾周围脓肿;预后
急性阑尾炎属于儿科最常见急腹症,具有病情发展迅速、诊断困难等特点,可直接危及生命健康。阑尾周围脓肿是小儿阑尾炎常见恶性并发症,主要由阑尾炎时间较长、炎症控制不彻底等因素引发,需要及时治疗[1-2]。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是针对阑尾周围脓肿的常规治疗方案,但对于两者的选择临床上存疑,因此本研究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的8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①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的患儿;②满足《实用儿科学》[3]诊断标准患儿;③满足药物或腹腔镜手术指征患儿等。排除标准[4-5]:①伴局限性或弥散性腹膜炎患儿;②合并肝、肾功能或造血功能障碍患儿;③存在远期失访风险患儿等。腹腔镜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1个月~14(5.6±1.7)岁,入院时间2~10(6.3±1.0)d,右下腹痛16例,转移性腹痛9例,脐周痛12例,全腹痛3例;传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9个月~13(5.4±1.0)岁,入院时间2~11(6.7±1.4)d,右下腹痛17例,转移性腹痛8例,脐周痛13例,全腹痛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与腹痛类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治疗方法:
传统组患儿给予传统药物治疗,即口服或静滴甲硝唑+头孢曲松钠治疗,治疗时间为1~14d,以白细胞恢复正常、脓肿体积缩小、腹部压痛轻微为出院标准。腹腔镜组患儿则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即麻醉后建立人工气腹,并于脐下缘、左侧腹、下腹分别置入5.5mmTrocar,观察脓液、粘连与肠管情况;以吸引器与无创伤钳分离腹壁等处粘连,抽吸脓液后分离阑尾;超声刀割断阑尾系膜,并以2.0微桥线结扎阑尾根部,切除微桥线上0.5cm处阑尾并电凝残端;自操作孔引出阑尾,冲洗腹腔、盆腔,同时吸出并放置引流管。
1.3检测方法
[6-7]:治疗效果参《实用儿科学》,规定体温恢复正常、腹痛等临床症状与局部压痛等体征消失、触诊与B超显示包块消失为治愈;体温恢复正常、腹痛等临床症状与局部压痛等体征基本恢复,触诊与B超显示包块减少2/3为好转;体温下降、腹痛等临床症状与局部压痛等体征改善,触诊与B超显示包块减少1/3为有效;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无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x珋±s)采用单独t检验与重复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临床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疾病相关参数比较:
腹腔镜组治疗后即刻WBC、NEU、CRP、阑尾包块彩超数值、包块大小、TNF-α与IL-4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
腹腔镜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8,P<0.05)。见表3。
2.4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随访结果比较:
腹腔镜组治疗后1个月残余脓肿、感染扩散与脓肿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小儿阑尾炎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6%,占全部小儿急腹症的90%,好发于6~12岁儿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急腹症[8-9]。阑尾周围脓肿是小儿阑尾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约为4%~10%,主要由阑尾炎时间较长、炎症控制不彻底等因素引发,加上小儿阑尾生理、病理与解剖特性,使阑尾周围脓肿成为严重威胁小儿健康的因素,因此需要及时治疗[10-11]。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是针对阑尾周围脓肿的常规治疗方案,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以三代头孢联合甲硝唑等广谱抗生素与抗厌氧菌药物为主,可有效抵抗炎症,是组织逐渐吸收脓肿组织,但治疗周期较长,易复发,部分患者存在脓肿溃破而引发腹膜炎的危险,远期效果存在争议[12-13]。而手术治疗本身创伤较大,可伤及肠管,可引起炎症扩散,造成肠粘连或切口感染等,加上小儿阑尾解剖特殊,需要针对性手术,因此难度较大[14]。腹腔镜技术是临床上最热门的微创技术之一,其中三孔法适用于各类阑尾炎,可有效减少离断腹壁神经、肌肉与血管的风险,减少手套、纱布对于肠管的刺激,并能扩大视野,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干扰,在操作完毕后可直视下吸净腹腔,降低肠梗阻与残余感染的可能性,加上Trocar孔取出病变组织,可减少切口感染概率,因此恢复效率较高,远期预后良好[15]。本研究腹腔镜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传统组;治疗后即刻WBC、NEU、CRP、阑尾包块彩超数值、包块大小、TNF-α与IL-4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传统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性优于传统组;治疗后1个月残余脓肿、感染扩散与脓肿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可以看出,腹腔镜手术可明显提升治疗效率,改善炎症改变,有效去除脓肿,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并优化随访结局。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效果显著,远期预后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作者:张天锋 单位: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