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子宫内膜癌患者排尿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子宫内膜癌患者排尿腹腔镜手术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子宫内膜癌患者排尿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摘要: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患者排尿的影响。选取63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3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排尿和膀胱功能指标,并监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排尿后有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占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例,占4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排尿及膀胱功能的影响较小,可降低排尿功能障碍的风险,有助于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排尿;功能

恢复子宫内膜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现代女性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需进一步提高其防控与治疗水平。对于子宫内膜癌IA1期的患者。应尽早实施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开腹手术对膀胱的损伤风险较高,易出现排尿功能异常[1]。近年来,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开展率有了显著提高,对膀胱、输尿管的损伤风险较小,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大优势。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优势尚不明确[2]。对63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IA1期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大学总医院及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63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IA1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观察组中,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9.97±7.96)岁,病程4~10个月,平均病程(6.92±2.91)个月。体重指数(BMI)18~23kg/m2,平均BMI(20.51±2.46)kg/m2。对照组中,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59.56±8.49)岁,病程4~11个月,平均病程(7.51±3.42)个月。体重指数(BMI)18~24kg/m2,平均BMI(2.93±2.91)kg/m2。两组的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子宫内膜癌IA1期,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腹部手术病史者、合并泌尿系统疾病者、合并妇科急慢性疾病者、合并出血倾向者、严重贫血者等。

1.3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进行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采用常规四孔法实施手术,建立CO2气腹后,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及盆腔脏器的情况,行手术治疗,标本经阴道取出送病理室,缝合阴道断端,彻底冲洗盆腹腔,缝合穿刺口,术毕。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下腹正中取纵切口,探查盆腹腔,行手术治疗,标本送病理室,逐层关闭腹腔。

1.4观察指标

1.4.1排尿功能及膀胱功能指标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尿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量的指标变化。

1.4.2排尿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尿功能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出现尿潴留、尿频、尿不尽、尿急、尿失禁、排尿等待、尿路感染等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排尿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与排尿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有2例出现尿潴留,5例尿频尿急,3例尿不尽,2例尿失禁,1例尿路感染,与排尿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观察组有1例出现尿潴留,3例尿频尿急,1例尿不尽,1例尿失禁,与排尿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两组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最佳疗法,可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传统开腹手术的切口大、创伤大、膀胱损伤风险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长,且易造成排尿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需采取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来进一步降低子宫内膜癌患有并发症的风险[3]。腹腔镜手术的创伤较小,腹腔镜下可有效放大局部视野,更为清晰地显露局部组织关系,可有效避免对输尿管及膀胱的损伤,同时术中牵拉较少,也可减轻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不尽等并发症的风险较低,约在20%以下,而开腹术式患并发症的风险高达25%~50%[4-5]。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与排尿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占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3%,结果表明,腹腔镜术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排尿功能异常等相关的并发症。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术后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较小。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排尿及膀胱功能的影响较小,可降低排尿功能的风险,有助于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清源,孙凤华,刘爽,等.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切除术对患者膀胱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分析[J].癌症进展,2017,15(02):205-207.

[2]徐剀.开腹式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01):60-62.

[3]姚瑾.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8):32-35.

[4]杨康梅.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对患者排尿功能和膀胱功能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20):30-31,42.

[5]骆伟奇.开腹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对比[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8):121-122.

作者:徐小茜 单位:深圳大学总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