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民画艺术元素在潮流服饰设计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户县农民画作为作为陕西关中地区历史文化元素的代表,以其极具特色的色彩和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户县农民画与潮流服饰设计的结合这一方面入手,探讨以户县农民画为代表的关中地区历史文化元素传承发展的新形式,和潮流文化本土化的新方法。
关键词:户县农民画;潮流文化;服饰设计
一、户县农民画概述
户县地区位于关中中部,现已更名鄠邑区。陕西关中地区的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孕育了户县农民画,它装饰以为强烈,所画内容多取材于生活。以及其质朴的绘画风格、丰富大胆的想象力生动记录了当地农民的劳动生产场面。粗犷里蕴涵细腻,浓艳而不失淡雅,古拙中流露天工,历史悠久,在当今甚至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
根据户县农民画艺术元素的特点,可以从绘画风格和配色风格两个方面入手对潮流服饰进行设计。户县农民画的绘画特点之一,就在于更加注重传情表意,更在于“写意”而不是完全写实。从这个方面入手,可以将时下比较有话题度的人物,如电影人物、公众人物、热点话题或者像代表着潮流文化的球鞋文化等这样的元素进行更加夸张化、变形化的处理,使其从具象化变为抽象化,在保留原形特点的同时,通过艺术化并且有设计感的处理,使其更加的富有装饰感和趣味性。另外,也可以在服装的结构设计中使用更多的解构化与夸张化的处理。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设计仅仅是形式上的,同时相对缺乏辨识度,使人们很难将该设计与户县农民画联系在一起,这样便与最初传承和宣传户县农民画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还需要从色彩这一方面入手进行更加深化和细化的设计。在现代设计中,色彩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受众群对于该设计的喜好。色彩本身是客观存在并且没有情感和情绪的,之所以人的行为有的时候受到色彩的影响,原因在于源于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如天空的蓝色、苹果的红色、草地的绿色等等很多时候会与人们的某种所经历的事情有所联系,当人们再到这些这些色彩时,自然就会联想到与这些自然物相关的感觉体验。这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度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对一些颜色具有共同感觉体验的原因。户县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绿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画乡户县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在进行设计时,首先可以针对某一幅农民画作品的色彩进行提取,其次,将这些色彩与上述图案结合进行二次创作,另一反面,也可以将色彩以色块化的形式与服装当中的结构进行结合,用结构承载色彩,以色彩来强调结构的设计感,使服装从整体上体现出富有设计感的本土风格。例如在2015年时,本土服饰品牌“U•念”推出的系列服装中就运用到了这种方式,该系列服装的色彩灵感来源于户县农民画,大面积使用饱和度较高的暖色调,同时在廓形方面主要以“A”形和“H”形为主,整体设计风格感强烈,使人一眼便能联想起农民画这种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可将农民画成品以打散重构的形式进行设计处理,并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这种方式与近年来在服装设计领域十分流行的“解构风格”相类似。这种风格最早体现在建筑上,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对现代设计产生深远影响的风格,是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师对设计形式和设计理论进行的探索,它通过偶然机遇、荒诞组合、随意堆砌,解构抽象、解构具象等方式形成不同以往的新形象,体现了设计师对于一切秩序和结构进行消解的设计手法与设计思想。从潮流服饰设计的角度入手,我们可以将打散后的农民画作品首先进行大小、色彩对比、虚实的变化,其次再重新排列成为一种新的样式,使其更具有装饰感。本土潮流服饰品牌“X-TOWN”的2014春夏新款系列中就有这样一个系列设计,它将户县农民画《开开心心奔小康》进行了打散处理,将画作中的重点元素进行了大小对比的再设计,并将其化作一个个圆点,这些圆点最终拼凑成为鄠邑区版图的样式,设计构思十分巧妙,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体现出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三、总结
户县农民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将其运用在潮流服饰设计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艺术形式,并引来更多的关注。在进行户县农民画元素的潮流服饰设计时,必须深刻理解其中的文化和精神,提取其中的精髓,再将这些精髓融入到设计者的理念当中去,强调内容和形式上的相融。作为设计师,要借鉴传统文化元素的精神与手法,另外一方面也要将自我的风格精神充分展现出来,只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关中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赵颖哲.户县农民画发展初探[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
[2]何巧萌.基于陕西户县农民画的服饰品牌策划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
[3]李果.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解构手法[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
作者:黄腾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