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土族服饰文化数字化保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土族服饰文化数字化保护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土族服饰文化数字化保护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土族服饰文化加以有效保护、开发、利用已成为趋势。文章通过对土族服饰特色说明,土族服饰现状的介绍,提出土族服饰文化数字化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对土族服饰文化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提出了构想;并将土族服饰文化元素内容和类型进行表述;构建土族服饰文化数据库服务平台架构流程图;实现土族服饰数据库的检索、浏览、结果显示与处理、信息管理等功能,为土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实现民族服饰文化数字化保护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土族服饰;数据库;数字化

民族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的重要元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体现了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状况;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演进的诸多信息,蕴含了这一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智慧结晶、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是发掘民族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源。

一、土族服饰特色

土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其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省的互助县、民和、大通,甘肃的天祝县和红古区,青海省互助县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由于其民族服饰特色,被誉为“彩虹之乡”。土族人民勤劳智慧,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迁徙探索,与多种民族和客观自然及社会环境长期融合发展,逐渐形成其特有的民俗文化;从外在看来,最能表现土族特色的元素就是其服饰。在2008年土族服饰入选到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类别:民俗;项目序号:1022;编号:Ⅹ-115;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总体上来说,土族服饰是小领,大襟,开叉,长短结合;且喜欢装饰,就是用盘绣技艺,其所为“无处不花处处花”;最典型的就是丰富多彩的头饰,如“扭达”“包头”等,以及秀苏——彩虹袖,用黄、红、白、绿、蓝五种颜色,分别象征土地、丰收、太阳、信仰、生命、天空。这也体现土族人民热爱向往幸福生活,勤劳智慧,崇尚自然,信仰虔诚的生活信念。

二、土族服饰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当今社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民俗文化不断融合,不断改造着现代人的生活,土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冲击,民俗文化中诸多元素正在被淡化,继而因缺乏有效传承而逐渐遗失。尤其是土族服饰正在被大众化、简洁化、明快化、机械化生产的现代服装所取代。随着我国于2004年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制定、名录体系建设、资金投入、法制建设方面都卓有成效。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效地保护传承,使其更加便于开发利用,推动文化创意,增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不同民俗文化间的交流互鉴,服务于全人类。

三、土族服饰文化数字化保护思考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土族服饰文化元素信息化数量不断增加;但总体呈现数字化资源分散,查找精度低,资源内容浅显,数字媒体形式单一等特点,不利于深入的了解和系统学习。如何将土族服饰诸多元素系统化的通过数字化手段采集、存储、处理、展示,实现土族服饰文化标准化的数字化传播、传承与利用;从而建立土族服饰文化特色资源库,将土族服饰文化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整理和再现,形成形象、有效、便捷的共享资源,以达到挖掘、保护、拓展土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目的,推动旅游、服饰、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发展,为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服务。运用数字化展示形式对土族服饰进行保护与宣传,是一个从实体到虚拟的突破。以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交互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结合现阶段数字化展示的发展趋势,对土族服饰数字化保护形式进行设计与构思,既能实现对土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又能达到宣传、挖掘、拓展、应用土族服饰文化的目的,以求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求。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土族服饰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抢救与保护,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土族服饰文化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开发、保护与传承,既是民族文化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它们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四、土族服饰文化数据库建设构想

土族服饰文化数据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过程,包括后期的应用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应由文化职能部门牵头,统筹规划,吸纳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土族文化专家学者、土族文化传承人或一些文化专业部门和信息工程专业部门通力合作来完成。通过土族服饰文化数据库的建立,对中国土族服饰文化非物质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深度开发与利用以及土族服饰文化数字化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示范。

(一)土族服饰文化数据库建设原则民族的,则是世界的。土族服饰文化数据库建设应本着可持续发展建设,可持续利用的目标高标准立项;形成数据平台标准统一、内容精准独立、路径安全可靠、调取方便快捷等原则的资源库。

(二)土族服饰文化数据库建设形式构想土族服饰资源主要以文字叙述、图像记录、视频记载、音频记录等形式为主。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分门别类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形成数字化土族服饰资源利用管理服务平台。其中土族服饰文化元素可分为:土族服饰文化概览、土族服饰式样、土族服饰装饰、土族服饰“盘绣”、土族服饰文化探究五个子项,见表1。

(三)土族服饰文化数据库服务平台通过图文扫描、录音录像、三维扫描、数值建模、数字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服饰资料元素进行数字化采集、分类、编辑、制作,便于数据的入库和检索,建立可利用的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形成资源浏览、资源下载、资源检索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服饰资源元数据、服饰资源内容、全文数据,检索自己需要的相关服饰资源。检索后可以在线浏览相关PDF文档、图片和在线播放音视频,进而根据权限匹配进行相关下载。同时在服务平台上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实现跨地域实时交流,为土族服饰文化传承者、研究者、学习者再造空间,充分发挥应用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土族服饰文化数据库架构流程见图1。

五、结语

土族服饰文化是土族人民生活的写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生活智慧,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地保护、传播、挖掘、利用;是对独有民族的最好尊重,让其走出地域,走向世界,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增进民族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世界,满足人们对特色文化的需求;同时也促进土族民族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助力提升土族人民生活,让土族民族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加强对土族服饰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土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有效保护和传承,让数字化技术把土族服饰这一独特民族服饰文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真实的再现。

参考文献:

[1]漆亚莉,申启明.民族服饰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探索[J].学术论坛,2014(10):123-127.

[2]马光星等.土族文化概览[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3]孙玉芳,邬红芳.民族服饰元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30(3):29-33.

[4]张生寅等.中国土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李武伟 李继晓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