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如意云纹在清代民间服饰中装饰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如意云纹在清代民间服饰中装饰艺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如意云纹在清代民间服饰中装饰艺术

摘要:如意云纹在我国古代服饰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服饰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文章分析了如意云纹在清代民间服饰中的装饰艺术,探究了如意云纹的起源与发展,同时,发现其特征为纹路对称且相对而立、造型生动且重叠多变。另外,清代民间服饰中的如意云纹还有吉祥美好、驱邪避凶以及借物抒情的装饰寓意,在边缘装饰、外衬、局部装饰以及配件装饰上具有独立的创新风格,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装饰形式。希望文章能为后续对如意云纹的研讨与探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清代服饰;装饰艺术;民间服饰

如意云纹本身十分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清代服饰虽然样式简洁,但是装饰与花纹非常精美,尤其是如意云纹的应用,更是出神入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清代服饰文化的充分交融、互补、衍生,逐渐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服饰艺术[1]。如意云纹对清代服饰的影响还体现在日常的应用中,通常情况下,如意云纹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但是从清代的服饰发展过程可知,不同的云纹具备不同的寓意,所以在日常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起到部分约束、规范作用[2-3]。

1如意云纹的起源与发展

如意云纹的出现与应用最初是在隋唐时期,人们将服饰上的纹路以及样式设定为如意云纹,多为卷云纹、散云纹[4]。此时的如意云纹经过发展与创新已基本定形,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中,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5]。经过时间的沉淀与朝代的更迭,明清时期,如意云纹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不仅具有吉祥如意的深意,还是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体现[6],相关服饰装饰也广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此时,如意云纹不仅被应用于服饰装饰,在建筑、祭祀、礼仪上也均有涉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如意与云纹的结合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人审美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融合的一种外在体现。清代时期,人们在服饰上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性。经过调研可知,清代服饰多为袍、褂,基本样式如图1所示。其实,清代服饰以马褂为主,外褂也十分盛行。另外,清代对帽子、坎肩、裙子以及裤子的使用也十分灵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如意云纹在清代服饰中的创新与发展,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如意云纹的造型特征

2.1纹路对称且相对而立

如意云纹作为一种对称形式的服饰装饰纹路,在实际应用编织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灵活性。如意云纹并不固定,其实是一类纹路的总称,在宋代年间,如意云纹就已得到创新与应用,并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最经典的样式是对称的双向如意纹路,基本样式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纹路可知,如意云纹不是固定的样式纹路,而是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创新与调整。不仅如此,考虑到日常使用的便捷性、实用性以及美观性,在编织过程中,会将如意云纹调整至适当大小,形成更为完整且全面的纹路构造,而这种构造多为对称状态。对称编织形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且形成时间也较为久远,所以,对称编织技术可以使如意云纹更加具体、完整地表现出来。其他编织形式也给服饰带来了更大的灵动性以及创新性,而对称卷形便是采用了一条或圆滑流畅或停顿转折的波形曲线加工连接而成,形成了经典样式。

2.2造型生动且重叠多变

如意云纹的样式还产生了形式上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变化纹路,并创新出较多的变化模式,主要体现在如意云纹的联结上,多以两个内旋勾卷或者外旋直卷形的线条进行多样化编织,同时,利用线条本身的差异和特色进行多样转折处理,在服饰中呈现出重叠多变的生动形象。另外,还可以利用连体、组合或类似“双勾处理”的同形层叠进行多样化编织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服饰内部编织的创新性,使如意云纹的内部纹路更具立体感,更利于形成重叠的特色,最终对样式的创新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清代民间服饰中如意云纹的装饰寓意

3.1吉祥美好

自古以来,如意与云纹皆是称心如意、吉祥美满的象征,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因此,如意云纹的出现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思维意识的一种表达。在清代民间的服饰体系中,更多的是以袍、褂或者裤裙为主,再配合部分衣着装饰,形成独具代表性的清代服饰。如意云纹的出现使这一特征更为显著且更具主观色彩。在如意云纹中,纹路分别指向4个方位,不仅代表八字的传统术语,指天合、地合、人合、己合,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而向内、向心的排列顺序同样也寓意团聚美好、四方吉祥。通常情况下,如意云纹在清代服饰中的应用位置也存在一定差异。与其他朝代相比,清代的如意云纹更多地被装饰在服饰的领口、袖口、裙边处,这也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而美好的寓意也会增加服饰的灵动性。

3.2驱邪避凶

发展到清朝时期,如意云纹也逐渐被应用于服饰的编织与装饰中,具有驱邪避凶的寓意。另外,在服饰设计中,还会将如意云纹更改成含有宗教意义的花样,并在花样中融合清朝的风土人情、人文现状以及社会风貌等,可以更好地表达人们的审美爱好、生活习性和宗教信仰,形成融合之势,将驱邪避凶与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相融合,形成更具特色的民间服饰。

3.3借物抒情

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特征、思想意识的影响,对于自身的情感,人们往往会通过较为含蓄、雅致的方式表达出来,还会应用隐喻、借物言情的方式进行表达,这种模式在服饰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服饰不仅可以于明泽:如意云纹在清代民间服饰中的装饰艺术了解到一个人的喜好和习惯,还可以了解着装者的心理,可谓是人们内心思想的一种寄托。清朝后期,如意云纹更多地被应用于幼童的服饰上,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还表达了亲人的美好祝愿。不仅如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借物抒情也具备特定的框架结构,外部流动的线条给予人们更强的安定感与希望,与金银锭、方胜、犀角等八宝进行搭配,可以表达更多的情感与寓意,是最含蓄、浪漫的情感寄托。

4如意云纹在清代民间服饰中的装饰形式

4.1边缘装饰

从古至今,服饰中的边缘装饰对服饰的特色以及灵动程度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服饰区域,分别是衣领、裙边、袖口、下摆等,这些区域均是重点装饰区域,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会偏向花纹的边缘化处理。由于清朝服饰多为宽大的衣袍,对领口以及袖口的处理相对较为困难,制作工艺也会较为烦琐。例如衣领部位通常是最靠近人面部的一个位置,同时与衣袖、下摆连接在一起,对花纹的编织与处理也需十分严格。

4.2外衬装饰

外衬指的是除边缘装饰外的其他内部装饰。外衬处理通常被应用于布料中,在制衣之前,会在所用面料上绣制如意云纹,但是云纹的样式并不固定,具有较强的多变性。同时,如意云纹的呈现形式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暗花装饰、局部明亮云纹装饰、明暗交替装饰等。不同的面料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同,在如意云纹的外衬面料上进行二次处理,可以打造更加生动、服帖的效果,更加符合清朝女子端庄优雅的仪态。不仅如此,外衬装饰还使服饰的整体观感更加立体,避免了头重脚轻的问题,暗花衬托明亮色系,形成了更为鲜明的对比,赋予服饰独特的文化气息。

4.3配件装饰

配件装饰主要包括帽子、荷包、手帕等,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与饰有如意云纹的服饰进行搭配,也会起到较好的装饰效果,如图3所示。

5如意云纹在清代民间服饰中的装饰作用

如意云纹虽然只是一种服饰的花纹与样式,但是对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创新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发展初期,如意云纹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可以构建出具有独立特征的服饰类型,经过扩展延伸,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尤其在服饰中的应用,更加丰富多变,形成了更加多样化的服饰发展体系。不仅如此,如意云纹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物化的重要标志。此外,灵巧多变、优美灵动的花样也为后续服饰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6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意云纹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至今仍被应用于部分服饰装饰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意云纹对清代服饰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大,不仅改变了服饰装饰的固有模式,在花纹与样式上也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整个社会物化的重要标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多变、灵巧、姿态优美等特征,在推动清代服饰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莉,彭定为,习龙.云纹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演变和现代云纹的发展趋势[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33-34.

[2]王忆雯,梁惠娥.眉勒的装饰艺术及其身份标识作用—以如意纹眉勒为例[J].装饰,2021(4):140-141.

[3]蒋蓉蓉,马义.传统织绣纹样在当代服装图案设计中的应用—以祥云纹为例[J].西部皮革,2021(18):33-34.

[4]贾静婷,陈海英,胡晓东.明代丝绸中的四合如意云纹浅析[J].纺织报告,2021(11):114-115.

[5]姚艳菁,王宏付.清代暖耳形制与纹样艺术特征研究[J].丝绸,2020(5):102-108.

[6]鄢宜.中国传统祥瑞文化对创意服装设计的启示研究—以云纹图案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0(4):145-147.

作者:于明泽 单位: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