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服饰文化论文:池州傩服饰文化解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服饰文化论文:池州傩服饰文化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服饰文化论文:池州傩服饰文化解析

本文作者:陈炜 单位:苏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农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服饰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人类经过梦寐、野蛮到文明时代,缓慢的走过了几十万年。池州傩服饰的发展伴随着傩文化的演变一路走来,在傩事活动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揭开其物质性的表面形态,服饰赋予我们丰富的文化内涵。

面具在傩事活动中自始至终都起着神像的作用,是活动的神灵。早期原始社会的傩面具,主要是模仿动物,面部表情传达了一种狰狞、恐怖、凝重的情绪。通过面具制造的恐怖气氛达到躯鬼逐疫的目的,克服现实原型局限,表演者戴上面具就具有了神的神的威慑力。现代的面具根据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身份的不同确定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色彩,面具神态更加自然趋向脸谱化,如红面的关羽突出他的忠义的品德,黑脸的包公表现他的公正、清正廉明等。[4]不管面具的造型如何,其神力从来没有消失过。现代的人们仍然坚信戴上面具就可以把天上的神请到人间和神进行对话,诉说人间的疾苦,通过一些供养的手段,让神能心情愉悦的为人们消除疾苦。如图2所示。现代的傩事活动中,表演和娱乐的成分逐渐增多,为了烘托活动隆重、喜庆的气氛,服装色彩上也逐渐丰富,但仍以鲜艳的颜色为主,服装表面纹饰增多,特别是傩戏的表演中,扮演者根据角色的要求,从头饰、面具到服装都搭配的非常完整。服饰的扮装拟态功能在傩事活动中清晰可见。

池州傩是以宗族为单位祭祀神灵、祖先的一种古老的仪式典礼。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土地的情感从傩事活动中清晰可见。据《贵池地区志》记载,“池州地区在6月至7月为多雨季节,大雨和大暴雨多数分布在5月至8月,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沿江圩区少。多雨季节形成的洪涝灾害是最为突出的自然灾害”。这些水旱灾害,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人、畜疾疫及庄稼损失,给人们留下惨痛的记忆,这成为傩文化存续的一个内在的重要原因。[5]在傩仪和歌舞表演中,祭祀土地、自然神灵的内涵是不变的主题。如各村都保留的傩仪《问土地》,虽然土地爷的服饰面具造型有一定的差异,但祈福的内容基本相同。一年一度的青山庙会盛况不减。青山庙始建于元大德年间,原为昭明太子祠,每年的正月十五,姚村、茶溪汪、南山刘、南边姚、西华姚、荡里姚等各自在五色神伞和锣的开道下,抬着供奉有儺神面具的龙亭,在彩旗队、锣鼓队、“肃静牌”、“回避牌”及刀、枪、戟、锤、矛等兵器模型的簇拥下,穿着黄色对襟马褂,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青山庙前。人们在这里祭祀池州最高土主--梁昭明太子,祈福纳吉,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青山庙会把傩事活动推向高潮。

民间信仰是指由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民间信仰的存在,使村民心目中自然生成一种自我约束机制。他们大多相信“抬头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6]此外,在当地的傩服俗文化中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和规定,体现着乡民们对于宗族信仰的坚守与重视。例如傩事活动,族长在打开面具和服装道具的箱子之前要洗手,用稻草把子上熏烟除秽。穿戴服装和戴面具的演员要先向面具行礼等。乐舞、戏曲只能由男性演出,戏曲中的女性角色要由男子扮演。女子是绝对不许参与操作的,否则便是对祖宗的不敬不孝。参加演出的人必须沐浴,还要提前三天禁绝房事,演员沐浴的目的是洗去身上污秽,禁绝房事是杜绝沾染妇女身上的秽气。跳傩人穿得鞋子的鞋底只能用旧的上衣制作,下装的材料是不能用在这个鞋子中的。这些口传身授的傩事服俗都是由村民们自觉遵守,以虔诚的态度传递着傩乡人淳朴的民间信仰和对神灵和祖先崇敬之心。

傩事既是民间宗教活动,也是民间社会交流和精神娱乐活动方式。[7]傩服饰的色彩艳丽,在节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由于受到生活水平的限制,多为土布制成斜襟长袍,颜色为黄山栀染成的茶色或用靛蓝染成的蓝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出现官衣、蟒袍等。色彩上也日益丰富,常选用颜色艳丽饱和度高的色彩。其中红色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色,被更多的使用。池州傩在中国汉族农历春节期间进行,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全家团圆节日的,人们的心情都是非常愉快的万象更新。走进池州傩堂你就会立刻被红色包围,朴素的乡民们认为红色可以避邪,红色成为傩乡人传递幸福喜悦的色彩。除了红色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表演者戴上红色的包头布,穿着红色的灯笼裤,红花的筒裙,红色底绣着精美图案的袍服等,红色成为傩事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服装色彩。傩服饰的图案色彩也体现着乡民们朴素的审美情趣,早期的花纹图案有颜色勾绘的,有土法印染的,还有用色布拼接的,工艺虽然简陋,但是形式美感蕴含其中。后期出现织绣纹样,图案精美细致,体现当时经济繁荣以及傩事的繁盛。现代的傩服装只有少量是乡民们自己制作,多数为乡民们外出购买的,有很明显的机器大工业的痕迹,服装纹样中有平面印花,也出现一些机绣图案,配色也更大胆、时尚。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艳丽的颜色始终是活动中的主角。朴素自发的色彩审美表达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池州傩文化的研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在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下,已经取得很多丰厚的研究成果。但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仍是现在池州地区傩文化发展和研究的要点。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傩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中有其特殊的意义。第一,傩服饰在傩文化中所承担的扮装拟态功能。通过面具和服装对于人的原型的塑造,使其成为具有超越人自身能力的神力,从而实现与神沟通和对话的可能。第二,傩事活动中对于土地的祭祀传达出农耕文化中百姓最淳朴的精神诉求。第三,傩服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服俗禁忌,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保留至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地虔诚的民间信仰和人们对于祖先和神灵的崇敬。第四,傩服饰色彩、服饰图案色彩艳丽多姿,虽然随着现代化的脚步在不断改变,但大胆艳丽的颜色始终是人们的最爱,表达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社会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池州傩也面临着现代化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傩文化的传承人和老一代傩艺人是现代傩事活动的主角,当地的年轻人对傩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淡,还有一些傩艺人为了生活也不得不外出打工,傩文化继承在很大程度上已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境况。笔者在调研和考察的过程中感到,由于现代的服饰元素以及工业化的技术手段正在迅速渗透到古老的傩事活动中,对于傩服饰的研究工作更加迫切和需求。现有的傩服饰除了保留原有的一些基本服装形制,很多现代的服饰习俗被加入进去,及时的记录和整理这些可视物质文化资料,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经济、审美等信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池州傩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