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女子丝绸服饰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丝绸服饰质料多种多样,染织绣纹柔美洗练
南宋女子丝绸服饰质料有用素纱、苎纱、天净纱、暗花纱、粟地纱、茸纱、萧山纱、香云绉、素罗、花罗、花绮、绢、帛、异向绫、织金缎、闪褐缎、闲道缎以及上百种织锦缎等,其中以苏州宋锦、状锦、织金锦最出名。南宋女子丝绸服饰的纹样体现了典雅秀丽、清新自然之美。花木题材以牡丹和芙蓉居多,糅合月季、蔷薇、芍药、荷花、菊花、海棠、栀子花、茶花、梅花、萱草、松竹真红樱桃、真红水林檎等十几种造型写实纹样;呈艺术表现形式有自然灵动的团花纹、纤巧优美的缠枝纹、鲜活写实的生色花。动物题材有盘龙、麒麟、翔鸾、天马、花凤、孔雀、仙鹤、金雕、云雁、练鹊、狮子、对鹿、金鱼等。另外最能体现南宋理性艺术风格的就属几何纹样,回字纹、米字纹、八达晕、锁子纹、曲水纹、龟背纹、连线纹、盘绦纹、绣球纹、雪花纹、波纹、柿蒂纹、枣花纹、梅花方胜卐字纹等均体现构图严谨、寓意吉祥的南宋理性审美,并影响着元明清服饰图案风格发展。
2.印染彩绘技术、缂丝及刺绣工艺并蓄发展
南宋丝绸印染技术在隋唐的基础上发展出凸纹版印花彩绘和镂空版花缬工艺,十分盛行。凸纹版印花彩绘始于汉代,主要是在女装对襟与衣摆花边进行装饰运用。德安周氏墓出土有三件罗襟绉纱衫,在对襟处有6~8厘米的花边均采用凸版印花彩绘手法装饰。相互验证的还有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九件大袖衫和部分背子上用了泥金、贴金、勾金彩绘花带。镂空版花缬工艺是将镂空的缬板贴在平整的丝品上,在镂空部分涂刷调配的胶液色浆,再按花版规格进行接版印刷,有植物染料印花、涂料印花、胶印描金印花和洒金印花四种,呈现的花纹精美有序,生产简便,在南宋官方和民间广泛采纳。据吴自牧《梦梁录》卷一“车驾诣景灵宫孟飨”记载从驾官员的仪服,有“红缬锦团搭”、“红缬团花衫”“、方胜缬衫”“、红缬衫”“、红罗缬衫”等。黄昇墓出土服饰中的印靛圆点花罗裙、软罗掩裙、双虎纹罗料,南宋小品画《杂剧图》中女演员的白地浅蓝圆点膝裤等均采用花缬工艺。缂丝,又称“刻丝”,始于唐朝,经北宋时期的迅速发展,至南宋达到极盛。当时临安、松江、苏州一带的能工巧匠创新出子母经、长短戗、包心戗和参和戗等多种缂法。纬丝色彩自由变化,形象生动地摹刻出唐宋名画家的书画,细致入微地表现山水、楼阁、花卉、禽兽和人物,以及正、草、隶、篆等书法,取得空前绝后的古代缂丝艺术成就。南宋刺绣同样达到精妙细致的高水平,宋高宗时期的临安城内就云集300多名技艺出众的绣工和画师,专为皇家、内苑绘绣各种服饰,被称之“宫廷绣”。官宦士大夫阶层的官服刺绣、贵妇的服饰刺绣,家用被面、装饰屏风、壁挂等则由“民间绣”完成。明代张应文的《清秘藏》卷上“论宋绣刻丝”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夺目……”从考古实物资料如“褐色罗地金彩纸贴绣缠枝花纹花边”、“绛色罗贴绣牡丹纹褡裢”“、绛色罗刺绣花鸟璎珞纹残片”“、绿绢地贴绫绣牡丹、飞蝶纹残片”“、褐色罗刺绣蝶恋芍药纹花边”等汇总当时刺绣针法有:平针、齐针、接针、套针、铺针、扎针、错针、掺针、戗针、旋针、施针、刻鳞针、长短针、盘切针、辫子股、打籽针、贴绣、满绣、盘绣、锁绣、戳纱绣等。女子服饰刺绣多见于领抹、对襟、袖边、褡裢、佩绶、荷包处,绣纹题材以花卉为主,其中穿插昆虫。南宋特有的社会条件促使当时的丝织技术空前发展,女子服饰材料以丝绸为主且品种丰富多样化,印花彩绘技术与刺绣缂丝工艺的革新使女子服饰高雅精致,为款式风格多样化提供条件。
二、杂糅再构之南宋丝绸女装艺术文化的创新
1.程朱理学对后妃命妇服饰的影响
学界普遍认为南宋女子服饰拘谨保守、简朴淡雅风格是深受理学影响。然理学始于北宋中叶,代表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的身前政治主张并没受到当时皇权重视,后作为官方哲学在南宋后期宋理宗执政时才被推崇,在明清两代正式成国家统治思想,对世人影响达到顶峰。由此可见,南宋前期、中期的宫廷后妃、命妇正统服饰是北宋的沿袭,在后宫和官宦士大夫阶层对女子审美观念是崇尚清瘦儒雅之风;直到南宋后期女子袒领露胸服装在全国至上而下消失,缠足之风日渐盛行,南宋后妃命妇服饰趋向拘谨淡雅。南宋前期、中期的宫廷后妃、命妇正统服饰趋向高贵华丽。
2.民间时人的服装样式追新求异,竞相效尤
随着南宋都市经济不断发展,当时都城商铺林立,人群熙攘,瓦舍伎乐,贵家子弟流连荡游,热闹世俗的市民文化与南北文化相互交融。相对帝王要求的俭朴恭行,南宋社会由于商业繁荣,民俗娱乐发达的时人风尚却深入民间,使南宋市民阶层产生独特的审美意识,南宋女子服饰追求时尚新颖,装扮变化立异,吴自牧《梦梁录》卷一“元宵”记载“:又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堕翠遗簪,难以枚举。”可见碾玉为饰、遍体锦绣、织金翠羽等奢靡之风屡禁不止。民间女子上身衣服多为背子、背褡、对襟旋袄、短金衫儿,有罗衫、绸衫、绢衫、布衫等材质,服色以青、红、白、粉为主色,配以各种明暗花纹。内穿抹胸,下着裆裤,外系长裙,有短窄直裙、多幅罗裙(6幅、8幅、12幅,多褶裥)、黄罗银泥裙、大红纱裙、便于骑乘的短旋裙等;少数妇女,还在腰间配上一条绣花裹肚(围裙),更显俏丽。与相对细腻含蓄的服装相比,南宋女子的头饰和面妆尤显华丽、奢靡。簪花与冠梳是最具代表头饰,冠梳材质有漆纱、金银、珠玉、鹿胎、犀角、象牙、玳瑁等;流行发髻有不走落、偏顶、鹁角、芭蕉髻、龙心髻、大盘髻、三丫髻、螺髻等,劳作妇女常以盖头装饰;妆面有鱼媚妆、泪妆。至咸淳八年,宋度宗颁布禁止天下妇女以珠翠为饰的禁令,女子便用廉价琉璃代之“,琉璃”谐音“流离”,被南宋后期官宦士大夫看成不祥之兆,称之“服妖”。3.移民文化改变南宋女子的服饰风尚。宋室南迁后大量北方移民和绍兴末年的南迁女真、契丹、渤海等少数民族东北移民到来而产生的移民习俗文化,对南宋女子服饰风格形成不同的影响。各阶层女子服饰开放,好新慕异,南袭北俗,如南宋宫女效仿“女真妆”,时人喜用折叠扇,动物毛皮装饰衣服局部。平民阶层出于劳作方便,上衣下裤的胡服形式等奇装异服更加证实南宋女子服饰更具时代特色和民族交融特征。综上所述,南宋女子服饰以丝绸为主要质料,在保留前朝高雅精致风格的同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破旧立新,带着对美不停息的追求,谱写出独具时代特征的服饰艺术。如何继承与发展中国丝绸与服饰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何对外来异体文化进行吸收与补充,是政府与行业、学界等各方共同的使命;有助于政府与行业、学界等各方共同进行“古为今用,东风西渐”地不懈追求中国服饰文化复兴与时尚创新,让中国服饰艺术元素在国际时装圈中绽放全新光彩。
作者:黄格红 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