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域文化视角看蒙古族服饰艺术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视角看蒙古族服饰艺术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域文化视角看蒙古族服饰艺术探析

摘要:蒙古族服饰文化是适应蒙古草原气候、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的,沉淀着蒙古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本文从蒙古族服饰质料、造型、色彩、图案等几方面,对蒙古族服饰的地域文化特征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蒙古族;服饰;色彩;图案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一个民族服饰的形成除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其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而显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蒙古族服饰文化就是适应蒙古草原气候、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的,沉淀着蒙古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本文就蒙古族服饰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一简要的分析。

一、蒙古族服饰质料和造型

蒙古族服饰的质料和造型,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服饰的地域文化特征。蒙古族服饰主要由长袍、蒙古帽,蒙古靴等几部分构成。一般说来,内蒙古高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又由于畜牧业生产方式离不开骑马,在草原上骑马奔驰不免北风袭击,这就需要防御寒冷保暖性强的服装。长袍是草原游牧民族人人必备的服装,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它。由于牧户经济条件各别,牧民所穿的服装在原材料和制作工艺上也有差别。蒙古族一般冬天戴草原帽。草原帽是他们最喜欢的帽子,它形状像鹰,因此,俗称“鹰式帽”或“风雪帽”。草原帽一般用白小羊皮制作,分上尖儿、圆顶两种。上尖儿帽顶部是尖的,顶端有一撮红缨,卷檐,展开后可遮住耳、脸、头、颈,也可遮光眺望。圆顶帽除顶部圆、后尾大而长若鹰尾、展开能遮住双肩外与上尖儿帽形状无大差别。对于草原游牧民族来讲,帽子是极其崇高的物品,不许任何人乱摸乱动,乱动他人的帽子被视为对主人的轻蔑。他们极怕帽子受“污”,睡觉时,把帽子放进“帽箱”或挂在高处。草原上的牧民无论春夏秋冬,人人皆穿长筒靴。靴筒长及膝盖,靴头尖而上翘,呈月牙钩状,俗称“蒙古靴”。骑马时双足耷拉,两腿须与马腹相贴,因此,骑手的双腿难免受北风袭击和鞍子的磨损,长筒靴不但可保暖御寒还可护腿防虫。蒙古式长筒靴有皮质、布质、毡质三种。皮质靴一般用牛皮、马皮制作,这类靴子的特点是结实耐用、防御寒冷,适合于一年四季穿用。布质靴一般用青布或条绒制作,上边用彩色丝线绣成斑斓的云纹、植物纹饰和各类吉利的几何图案。布靴内配有长筒毡袜,一般来讲,毡袜的腰比布靴的腰高出约3公分,高出部分还用红布镶边。布靴的特点是精致,穿起来简便柔软。毡靴是用羊毛制作,其特点是防御寒冷机能极强,适于冬季放牧时穿用。

二、蒙古族服饰色彩的地域文化特征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最钟情的颜色。蒙古人对色彩的审美也有自己的偏好。蒙古人尊崇和喜欢的基本色彩是白、蓝(青)、红三种颜色。总之,蒙古人喜欢明快鲜艳的色彩。这种对色彩的偏好与蒙古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蒙古高原气候虽然严酷,但却有着异常丰富的阳光。与相近纬度的瑞士和美国的高原相比,蒙古高原每年要多拥有500个小时的阳光,充分的日照和晴朗的天空使他们崇尚明快的色彩。白色,蒙古语称“查干”,是蒙古人心目中最美好、最吉祥的颜色之一。在蒙古人的习俗里,白色象征着高贵、纯洁和善良。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各草原部,建立“大蒙古国”时,在大帐前竖起九旒白旗作为战旗和大汗权力的象征,该旗用的即是白牦牛尾。成吉思汗登基后,特赏赐“别乞”(即萨满)兀孙老人可以骑白马、着白衣。在当时,这是最高规格的赏赐。成吉思汗去世后,子孙建八白室供之。所以,在逢年过节和欢庆喜事的时候,蒙古人都喜欢穿白色的蒙古袍,新娘也喜欢在新婚之日穿上洁白的蒙古袍。在蒙古人心目中,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蒙古男式长袍一般用深蓝色、海蓝色或天蓝色的衣料制作。蓝色的蒙古袍给人庄重、大方、清新的审美愉悦。蒙古人崇拜火,认为火以其红色的光芒照耀着人间,给人以温暖。他们喜欢熊熊燃烧的篝火和蒙古包里的炉火,认为烧的越旺越好,这预示着世世代代繁盛红火。久而久之,火的颜色——红色就成了幸福和胜利的象征。所以,蒙古族服饰中帽缨等装饰品大都是红色的,蒙古袍也喜欢穿红色的。蒙古族服饰的明快鲜艳的色彩和使色彩强烈对比的穿法,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蒙古人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鲜艳的色彩为人们提供视觉信息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把鲜艳的色彩不仅当作审美的对象,而更重要的是把它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上。他们最能懂得在远距离联系时,穿鲜艳色彩的服饰是最通行和最方便的方式。在暴风雪中,鲜艳的色彩可能成为生死攸关的视觉信息。

三、蒙古族服饰图案的审美特征

蒙古族受历史与环境的影响,各部落的服饰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服饰图案上,却表现出一种趋同的倾向,即取材于大自然,将大自然中的山川流水、飞禽走兽、奇花异草,随手拈来,融入本民族的服饰图案之中。服装的装饰图案更多地体现出蒙古族人的文化、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审美习俗等。特别是图腾图案,对其的应用最为多见。无论是服装,还是饰物,无一不显现图腾文化的痕迹。多变的自然现象使先民们感到茫然,由此产生的图腾图案应用于服装的装饰上,期盼崇拜的图腾形象能够随时护佑他。如常见于蒙古袍、腰带、帽子、靴子等上的图腾图案及各种象征符号图案,如日月形纹、高山流水纹、葫芦纹、漩涡纹、回纹、雷纹、云纹、山纹、水纹、火纹以及狼纹与鹿头冠纹图案。蒙古族先民们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往往通过这些图形来认知自然、诠释自然。这些都是对自然和生命的一种认知形式。同时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在蒙古族的服饰中还常饰有吉祥云纹、飞翔仙鹤、五爪金龙等吉祥图案。在这里龙图腾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仙鹤代表最高尊位,具有强大的威慑与企慕的效应,都是远古图腾的重现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服饰做工精细、协调美观,其中还有大量的抽象几何图形作为边饰,圆中带方、曲中有直、环中套环,体现了蒙古族对佛教的“圆通,圆觉”的理性精神思想的理解。在蒙古人心目中,帽饰是吉祥与权威的象征。据《后汉书•蛮传》所记:“盘蛮‘好五色’衣服,制戴皆有尾型。”蒙古帽后面的“尾”是蒙古族人爱犬、敬犬和“火图腾”崇拜观念的再现。其中圆形帽象征天,帽饰代表天而拥有神圣崇高的意味。蒙古帽上多饰有太阳纹、火纹、花纹、祥云、龙凤等纹饰。靴子是马背民族最具特色的与蒙古袍配套的民族服饰之一。蒙古靴子种类很多,靴帮和靴底常见的图案有古币纹、花卉纹、龙纹、凤纹、云纹、蒙古文篆字等。同时靴子图案因地区部落的差异、用途而有所变化。图案多采用刺绣、缝贴的方法,制作程序比较简单、自由。蒙古族生活在地域辽阔的美丽的草原,不同地域的服饰也具有不同的风格。如生活在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蒙古人,服饰刺绣图案多采用卷草纹、回纹、盘长纹、云纹等传统纹样;生活在哲里木盟(现通辽市)的科尔沁蒙古人,他们的服饰的刺绣图案,多选用各种花卉、鱼纹等,她们的绣花工艺以精美著称。

参考文献:

[1]《蒙古秘史》余大钧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元朝史》,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王瑜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4]《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中国民族博物馆编,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达林太 单位:乌兰察布市群众艺术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