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如何改进建筑构造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针对中德合作办学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德国大学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以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为实例,详细叙述该教学模式特点,为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德工程师学院;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1背景介绍

浙江科技学院借鉴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的育人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成立了中德工程师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关注学生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学习过程,加强其应用能力,以期培养出适应中德两国建筑文化的工程师。

2中德合作办学条件下建筑构造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

国内的建筑构造课程设计通常是利用中国规范体制下建筑构造知识和制图规范自行设计一栋教学楼或宿舍楼等。如果仅按照国内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学生将所学德语、中德制图规范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目的,今后去德国留学时学生也会不适应对方的制图思维和方式。因此,建筑构造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与应用型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学生在未参加过工程实习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工程设计是无法将建筑构造和建筑制图知识相互融合使用的,后期去德国留学时还需要半年时间重新适应对方的建筑构造制图标准。因此,中德合作办学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构造课程设计必然面临着教学改革[1-6]。

3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改革思路与实践

传统建筑构造课程设计通常是在学期末建筑构造理论课完成时布置任务,此时学生要面临诸多德语课程和专业课考试,无法将时间精力投入设计过程中,导致课程设计效果不理想。为此建筑构造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方法如下:

3.1适时布置任务

为了不影响学生期末复习并提高课程设计的完成质量,课程设计任务书发放时间提前到学期第八周,以增加课程设计周期。由教师提供课程设计的条件和设计范围,学生只要满足设计范围要求,可以任意设计自己喜欢的住宅形式。设计题目可以设定为四口之家(父母+两名儿童),设计每层60m2总计120m2的二层德式住宅,房间功能包括一间父母房、两间儿童房、厨房、卫生间、客餐厅、楼梯和家务间等,如何布置由学生自定。

3.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为时半学期的设计周期内,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到位,要求学生每完成建筑气泡图、平面图初步设计图、剖面图初步设计图后都需要交给教师亲自签字确认。对设计不合理的方案,教师在修改图上再次签字确认。学生在拿到三张签字设计图后方可绘制最终设计施工图。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督促学生修改不合理方案来提升学生独立设计施工图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建筑设计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能够设计属于自己的家庭住宅兴趣高涨,有多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与教师讨论,气氛极其热烈,一改以往课堂授课的沉闷状态。

3.3按德国标准制图,适应两国文化

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最终完成图包括手工绘制的两张建筑平面图、四张立面图及一张剖面图。为了学生将来到德国留学后快速适应当地学习氛围,学生在绘制设计图时须完全按照德国标准制图。例如德国规范规定:尺寸大于1m时,标注单位采用m,尺寸小于1m时,标注单位采用cm;平面图中窗户宽度标注下方需要同时标注窗户高度;数字小数点后第三位须写到第二位数字的右上角。而在课程设计之前的建筑制图课中,学生已经完成三张按照中国标准绘制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外墙节点详图。基于两种不同规范的制图过程有利于学生熟悉中德制图标准差异,更容易适应两国文化。图1为学生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作品。

3.4融入专业德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建筑构造课程设计下发任务书后,学生需要查阅设计资料、规范等,由于须按照德国建筑标准绘制,学生需要查阅部分德语设计资料。虽然学生已接受了一年德语课程,但是从未涉及专业德语词汇,有些土木工程专业词汇从词典上很难翻译出来,而且学生也不是很理解相似德语词汇的区分,这增加了课程设计的难度。由于专业德语在大二才会开设,因此教师邀请德国土木工程工程师为学生翻译了部分德语专业词汇,以便学生理解。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图后,也学习到了部分建筑类的德语词汇,可以很好地进入下一学年专业德语的学习中。建筑构造课程设计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良好作用。

4结语

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为了使学生从入学开始逐渐适应德国大学的课程教学,对建筑构造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已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为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希望这种新教学模式可以继续推广应用下去,加快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构造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颖,文献民,徐理勤.建筑构造课堂教学与改革:基于中德合作办学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2):48-51.

[2]王英姿,熊光晶,康全礼.基于“能力—素质—知识”架构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大纲及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55-158.

[3]萨日娜,王梅,崔敏,等.工程师法语教学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以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35-143.

[4]陆国栋,孙毅,费少梅,等.面向思维力、表达力、工程力培养的图学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7.

[5]张正彬,汪日光,王秀丽,等.基于土建类专业融合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6(17):258-259.

[6]熊巍,刘林,陈锦昌.现代工程制图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4(2):296-300.

作者:李颖 张云莲 文献民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