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服装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服装行业的飞速发展致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服装人才的培养进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时展和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加大产学结合,将“创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多个方面推动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应用技术型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服装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创新;实践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民族振兴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战略任务。在服装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已由成本、价格的竞争转向品牌、设计的竞争,这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因此,要培养服装设计人才,就必须把“创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然而,在当前教学中,仍广泛存在学生设计思路不够开阔,设计手法单一,借鉴、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设计缺乏独创性;对传统或流行元素生搬硬套,拼凑感强,设计点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少设计的实用性与合理性;从效果图到成品制作的还原性不高,选料、打板、工艺制作等知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症结均源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缺乏。鉴此,在教学中,应不断吸取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就相对落后于时代需要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严格基础课程教学,夯实创新教育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重要课程,是塑造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搭建了必要的平台。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如巩固学生绘画功底,让学生通过写生提高观察及思考能力,并从写生作品中提取有趣的元素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同时,重视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应用能力、面料识别能力等基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中获得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创意思维实现能力夯实基础。
2运用先进教学方法,促进创新意识发展
时尚潮流瞬息万变,吸引消费者的总是设计作品中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已然成为设计者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生存之道。服装设计艺术是千万名性格不同的设计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出来的,所呈现的艺术作品必然风格迥然、多种多样。然而,对比国外同类课程教学安排和教学效果,我国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整体过程偏程式化,教学效果衡量标准相对单一,课程安排中对学生艺术个性及创造力的培养比较缺乏,致使当下学生作品缺乏文化内涵和个人思想,同质化甚至雷同化现象比较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难以达到国家对相关合格人才的培养要求,勿论更高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2.1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平均知识素养,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分类制定教学安排与作业标准,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追随内心,敢于推翻千篇一律的或者局限于教科书所展示的设计思路,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艺术方式设计出变化多样的作品,体现创作区别,使作品尽量避免雷同的艺术风格。
2.2逐步改进教学同质化现象
结合教改要求,删去原有教学内容中陈旧、不合时宜的设计理念,加强对流行趋势的分析和对文化潮流的体验与挖掘,研究提升创新思维、增强艺术个性发展关联强的课题。引导学生从市场方向、接受能力、设计伦理、环境、生态等方面安排设计思路,把握产品去向,掌握设计精髓;引导学生超越造型视觉元素、形式感等传统设计层面,发挥设计理念和基于理念的形式创新,而不再是单纯形式上的新颖。
2.3注重培养设计灵感
灵感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源泉。灵感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也可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中汲取,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时装艺术,学习借鉴国外较为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不能采取照搬照抄的模仿。我们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主线,在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认真研究,增强学生历史、艺术、文化各方面的知识积累,有针对性地增加利于培养设计灵感的训练内容,引导学生敢于对平凡事物有不平凡的观点,有步骤地培养其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倡议性思维。
3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巩固学生创新思维模式
由于服装设计教学学科性质所定,使得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环节又是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不可分割的部分。由于服装设计的许多知识和技能仅在课堂上是无法获得的,必须经过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才能掌握,如工艺流程、材料应用、创意性思维的形成等。若仅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采取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方法,以理论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以学以致用为最终的方向,让学生在同一个课题中发挥出各自不同的想象力。举例来说,可用启发式案例教学代替虚拟课题训练,提升学生参与创作的积极性,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完成独立思考、调研、创意、设计等训练环节,更好的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闭环训练。
4加强面向市场的校企合作,厚植创新教育土壤
服装设计教学要尊重科学、尊重市场,结合市场前沿,避免主观臆断,杜绝闭门造车。用好和完善导师负责制下的“市场实践型”工作室制教学-实践架构,逐步突破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鼓励采用互动式、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行校企深度结合的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同时,吸取以往部分实践教学脱离市场,本质上“只是换个实验环境,继续纸上谈兵”的教训,由教学团队根据企业掌握的市场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所长,精确制定设计研究课题,让参与课题的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主动靠近、接触市场,为了解、领悟市场的自觉性,提高应对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而加强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感,使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自发接受重应用、重实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创作及表现过程中真正理解服装具体类别产品设计的内涵,学生能够通过训练在就业过程中很快适应市场需求,使得学生能够“零距离”就业,为将来职业道路的发展加快速度。同时,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士进学校进课堂,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给学生传授实际经验,放宽学习环境。既能摆脱课堂教学规范化、同质化、同步化的弊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切合实际的新知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教会学生如何尽快适应工作,融入社会。此外,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的力度,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潜移默化地融为一体。这样既缩短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奠定基础。处理好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安排,把校外实践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纳入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保证校内正常学习的情况下,积极参加校外各种时装赛事、到服装企业兼职、在企业一线锻炼成长。通过实践看到在校园里见不到的生产一线,积累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人生经验,拓展视野、挖掘潜力,激发上进心、求知欲,全面提高学生创造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结语
对国家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服装设计专业的进步发展更依赖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把创新转化为实践、转化为市场和人民大众欢迎的产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教学课题。从历史上看,知名设计师大多善于打破常规,能够将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的创意火苗变成设计思想,通过扎实的服装设计功底变为设计思路,进而演变成为一件件匠心独具、历久弥坚的经典产品甚至艺术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更要着力培养他们的自我评判纠正能力,把创意思维演变为产品的能力以及对市场、对时尚前沿的感知、把握能力。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搭建平台,提升学生设计功底、创意思维等基本艺术修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读懂前沿、看懂市场、利用旧知、迅速掌握新知的学习能力,从多个方面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配合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使功底牢、会思考、有匠心、有创意成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和行动自觉,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意性设计思维能力,成为应用技术型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国瑞.服装延伸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张丽娟.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3(6):113-114.
[3]邹慧,陶辉.服装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0(11):93-95.
[4]王子凯.设计教学与创意能力的培养[J].出版与印刷,2008(2):58-59.
[5]杜娟.试论服装设计基础课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158-15
作者:梁晨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