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中的真善美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现代社会,户外公益广告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它既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公德的重要途径,它天然地具有真善美的特质。在城市户外公文学益广告设计中,要以求真为根据,引导人们向善爱美,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培养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传播。
关键词:公益广告;户外广告;真;善;美
一、真、善、美释义
真,从字意上说,指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还有确实、清楚的意思在里面。从哲学角度讲,“真”是主观符合客观,即内在的主观判断与外在的客观鉴定一致。“求真”的过程也是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客观规律的过程,目的在于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以,有“求真务实”的说法。“求真”意味着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抛弃、吸收、改进、取代,达到“真知”。善,《说文》解释为“从羊从言”,本义为像羊一样说话,不打架,不争斗,合作和谐。善同时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共同满足为善”,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善”的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美,“从羊从大”,有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两种来源,本义为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指食物之美,后泛指各种美好的事物。人类美感的产生有多种途径,艺术创作是最常见的一种,广告设计被包含在内。当然,受时代和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对美的评价标准不一,但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真,指向认知;善,归属意志;美,涉及情感。真、善、美,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结构中的完整体系。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创造真善美而展开。
二、公益广告及其真善美的特质
公益广告是现代广告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商业的广告。它以传播社会公德为目的,旨在培养人们的社会公德,特别是解决大众观念与行为中的“应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的公德问题,从而在全社会建立起符合公众利益的道德标准。[1]公益广告自诞生以来,在现代广告体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广告的议题而言,公益广告的主题具有社会性,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社会真实状况的反映,这种反映或是正面的提倡,如敬老爱幼、爱国守法、复兴中国梦等,或是反面的警示,如节约资源、禁止吸烟、非遗保护等;从广告的受众来看,公益广告的诉求对象又是最广泛的,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是面向社会全体的一种信息传播,以期通过作品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向善爱善;从广告的表现来看,公益广告通过图文或视音频的方式将广告主题通过简洁明了、浅显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在视听觉震撼中去感受和体会问题的意义。比如,广东省广曾推出一幅公益广告《视力表篇》,作品以平面海报的形式呈现。在视力表中,最清晰最引人注意的是婴儿,最模糊最被忽视的是老人,再配上广告语:忽视他,很快就看不见他,老人更需要你的关心。该作品将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暴露无遗:不少家庭眼中只有孩子,而忽略或看不见老人。可以说,公益广告天然地具有一副“真、善、美”的面貌。
三、真善美在城市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中的演绎
城市户外广告是公益广告传播的重要载体,包括各种展示牌、招贴栏、公交地铁站广告牌、公交车体广告等等。城市户外聚集着最广泛的受众人群,重复阅读率高,影响广泛,因此户外公益广告设计要力求简洁大方,浅显易懂,特别是要向社会传递求真向善爱美的正能量。
(一)求真:传播真知,设计之源户外公益广告的“真”,首先是根植于社会生活的真实,这也是公益广告设计的源泉。一直以来,城市户外公益广告的主题或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如汶川地震后对灾区的关爱与救援,或倡导某种观念,如2016年的广告主题为“和谐社会”,或推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如“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广告,围绕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等内容展开。作为面向公众传播信息,影响舆论,以促进健康、有序的社会运转为目的公益广告,其信息真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真实,公益广告不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也造成公众对媒体不信任的负面影响,得不偿失。户外公益广告的“真”,还必须由设计者把生活中的真实上升为公众能理解与接受的真知。真知本义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并且真实”。真知代表对万物的认知与理解,是一种通过由内心发出的原始的、不由后天所影响的认识。户外公益广告的画面设计,多通过对生活场景和人物行为的刻画,引起公众的观赏兴趣。
(二)向善:弘扬道德,设计之魂户外公益广告传播真知,目的在于弘扬道德,劝导公众行善,这可以看作是公益广告设计的灵魂。户外公益广告正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共同满足三方利益,达成宣传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在中国梦梦娃系列广告中,广告语表述为“国是家,善作魂……和为贵”,要求每个人维护公众、社会利益,多做有利他人及社会的事,做人有善心、善行,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更温暖。与善对应的是恶。公益广告在劝人向善的同时,也会惩恶,对一些假恶丑的个人行为及社会现象予以揭示。如反腐倡廉主题的公益广告,画面大多是各种形式的贪污受贿行为,人被拟化成老鼠、蛀虫的形态,等待他们的是无情的镣铐与监狱的栅栏。户外公益广告的“善”,大多以劝人向善的内容,表达与人为善的理念,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善是公益广告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所以,户外公益广告的设计应该强调接地气,符合中国的普世价值观。设计学者杭间曾说:“设计不只是一个作品,它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意识,是在系统里某种功能的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会确定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他的生活形态。”[2]它深刻揭示了设计的导向作用。户外公益广告设计要遵循这样一种向善的导向。
(三)爱美:突破求新,设计之法户外公益广告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吸引公众关注。如果广告无法唤起受众的注意,则无法达到信息传播的作用。心理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根据有无预先目的,是否需要努力进行区分。公益广告的无功利性、道德教化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公众对公益广告的关注属于无意注意。为了唤起公众对公益广告的关注,在设计上,广告表现必需求新创异,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这是户外公益广告设计的方法。美是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精神活动。奎奈给美的定义是“见而使悦的”。悦是精神的享受,是欲望的满足,也是善的追求。由此看来,美与善是相通的。每个人对美的看法不一,所以说美是主观的,但如果只看到美的主观性,则不会有世人公认的美。美,应当是人类共通的、愉悦的享受,而不仅仅是个人感官享受,不会受到品味、环境影响而改变。只有这样,个人享受的表美才会上升为群体共享的真美。户外公益广告作品,只展示“真”,它非“美”;只弘扬“善”,也非“美”;只有达到“真”“善”合一,才是真正让人感动的“美”作品,才能激起公众欣赏兴趣,起到规劝和引导作用。
四、池州市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中的真善美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中国佛教名山九华山所在地,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展现城市文化形象,引起公众关注社会问题,池州户外公益广告经历从无到有,从简单粗糙到繁荣发展的过程。如今,在池州市,不管是繁华的市区主干道,还是人流量相对稀少的郊区,都能看到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公益广告。通过设计者的创意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具体的广告作品中。如池州市表彰五好家庭的户外广告,以教师刘云一家的全家福合照为画面内容,对每个人的职业、贡献作简单文字说明,创意表现简单真实,传达出普普通通社会一员,没有丰功伟绩,也没有惊天动地大事迹,一家人从小事、从点滴做起,就是文明和谐社会的使者,就是五好家庭的代表的思想,引人向善。再如,池州市户外公益广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取材池州的青山绿山,画面唯美自然,配上广告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洁明了,让人在绿水青山的陶醉中更爱山水池州,从大角度说,作品已经靠近中国善意的立意了。特别是2016年池州市推出原创系列“讲文明,树新风”户外公益广告,围绕弘扬传统美德、弘扬法治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良好家风、保护生态文明、培养文明有礼、倡导文明旅游八大主题,将池州市精神文明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衔接,通过图文并茂的系列海报作品,在各类媒体媒介的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在全市营造了求真向善爱美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建设魅力池州和文化池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五、结语
城市户外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实践创造活动,真为根据,善作目的,美为追求,三者应当是统一的。回顾池州市的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与制作,无论何种主题、何种风格,都离不开对真善美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的道德素质、审美水平都在提高。这对现代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设计时考虑公众的兴趣与要求,创作出符合人们内心渴望的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胡川妮.广告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
[2]杭间.设计的善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3]梁鹤年.城市设计与真善美的追求———一个读书的构架[J].城市规划,1999,(01).
作者:王小荣 单位: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