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中的真善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中的真善美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中的真善美

摘要:在现代社会,户外公益广告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它既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公德的重要途径,它天然地具有真善美的特质。在城市户外公文学益广告设计中,要以求真为根据,引导人们向善爱美,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培养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传播。

关键词:公益广告;户外广告;真;善;美

一、真、善、美释义

真,从字意上说,指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还有确实、清楚的意思在里面。从哲学角度讲,“真”是主观符合客观,即内在的主观判断与外在的客观鉴定一致。“求真”的过程也是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客观规律的过程,目的在于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以,有“求真务实”的说法。“求真”意味着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抛弃、吸收、改进、取代,达到“真知”。善,《说文》解释为“从羊从言”,本义为像羊一样说话,不打架,不争斗,合作和谐。善同时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共同满足为善”,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善”的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美,“从羊从大”,有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两种来源,本义为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指食物之美,后泛指各种美好的事物。人类美感的产生有多种途径,艺术创作是最常见的一种,广告设计被包含在内。当然,受时代和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对美的评价标准不一,但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真,指向认知;善,归属意志;美,涉及情感。真、善、美,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结构中的完整体系。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创造真善美而展开。

二、公益广告及其真善美的特质

公益广告是现代广告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商业的广告。它以传播社会公德为目的,旨在培养人们的社会公德,特别是解决大众观念与行为中的“应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的公德问题,从而在全社会建立起符合公众利益的道德标准。[1]公益广告自诞生以来,在现代广告体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广告的议题而言,公益广告的主题具有社会性,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社会真实状况的反映,这种反映或是正面的提倡,如敬老爱幼、爱国守法、复兴中国梦等,或是反面的警示,如节约资源、禁止吸烟、非遗保护等;从广告的受众来看,公益广告的诉求对象又是最广泛的,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是面向社会全体的一种信息传播,以期通过作品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向善爱善;从广告的表现来看,公益广告通过图文或视音频的方式将广告主题通过简洁明了、浅显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在视听觉震撼中去感受和体会问题的意义。比如,广东省广曾推出一幅公益广告《视力表篇》,作品以平面海报的形式呈现。在视力表中,最清晰最引人注意的是婴儿,最模糊最被忽视的是老人,再配上广告语:忽视他,很快就看不见他,老人更需要你的关心。该作品将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暴露无遗:不少家庭眼中只有孩子,而忽略或看不见老人。可以说,公益广告天然地具有一副“真、善、美”的面貌。

三、真善美在城市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中的演绎

城市户外广告是公益广告传播的重要载体,包括各种展示牌、招贴栏、公交地铁站广告牌、公交车体广告等等。城市户外聚集着最广泛的受众人群,重复阅读率高,影响广泛,因此户外公益广告设计要力求简洁大方,浅显易懂,特别是要向社会传递求真向善爱美的正能量。

(一)求真:传播真知,设计之源户外公益广告的“真”,首先是根植于社会生活的真实,这也是公益广告设计的源泉。一直以来,城市户外公益广告的主题或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如汶川地震后对灾区的关爱与救援,或倡导某种观念,如2016年的广告主题为“和谐社会”,或推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如“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广告,围绕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等内容展开。作为面向公众传播信息,影响舆论,以促进健康、有序的社会运转为目的公益广告,其信息真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真实,公益广告不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也造成公众对媒体不信任的负面影响,得不偿失。户外公益广告的“真”,还必须由设计者把生活中的真实上升为公众能理解与接受的真知。真知本义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并且真实”。真知代表对万物的认知与理解,是一种通过由内心发出的原始的、不由后天所影响的认识。户外公益广告的画面设计,多通过对生活场景和人物行为的刻画,引起公众的观赏兴趣。

(二)向善:弘扬道德,设计之魂户外公益广告传播真知,目的在于弘扬道德,劝导公众行善,这可以看作是公益广告设计的灵魂。户外公益广告正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共同满足三方利益,达成宣传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在中国梦梦娃系列广告中,广告语表述为“国是家,善作魂……和为贵”,要求每个人维护公众、社会利益,多做有利他人及社会的事,做人有善心、善行,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更温暖。与善对应的是恶。公益广告在劝人向善的同时,也会惩恶,对一些假恶丑的个人行为及社会现象予以揭示。如反腐倡廉主题的公益广告,画面大多是各种形式的贪污受贿行为,人被拟化成老鼠、蛀虫的形态,等待他们的是无情的镣铐与监狱的栅栏。户外公益广告的“善”,大多以劝人向善的内容,表达与人为善的理念,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善是公益广告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所以,户外公益广告的设计应该强调接地气,符合中国的普世价值观。设计学者杭间曾说:“设计不只是一个作品,它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意识,是在系统里某种功能的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会确定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他的生活形态。”[2]它深刻揭示了设计的导向作用。户外公益广告设计要遵循这样一种向善的导向。

(三)爱美:突破求新,设计之法户外公益广告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吸引公众关注。如果广告无法唤起受众的注意,则无法达到信息传播的作用。心理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根据有无预先目的,是否需要努力进行区分。公益广告的无功利性、道德教化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公众对公益广告的关注属于无意注意。为了唤起公众对公益广告的关注,在设计上,广告表现必需求新创异,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这是户外公益广告设计的方法。美是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精神活动。奎奈给美的定义是“见而使悦的”。悦是精神的享受,是欲望的满足,也是善的追求。由此看来,美与善是相通的。每个人对美的看法不一,所以说美是主观的,但如果只看到美的主观性,则不会有世人公认的美。美,应当是人类共通的、愉悦的享受,而不仅仅是个人感官享受,不会受到品味、环境影响而改变。只有这样,个人享受的表美才会上升为群体共享的真美。户外公益广告作品,只展示“真”,它非“美”;只弘扬“善”,也非“美”;只有达到“真”“善”合一,才是真正让人感动的“美”作品,才能激起公众欣赏兴趣,起到规劝和引导作用。

四、池州市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中的真善美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中国佛教名山九华山所在地,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展现城市文化形象,引起公众关注社会问题,池州户外公益广告经历从无到有,从简单粗糙到繁荣发展的过程。如今,在池州市,不管是繁华的市区主干道,还是人流量相对稀少的郊区,都能看到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公益广告。通过设计者的创意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具体的广告作品中。如池州市表彰五好家庭的户外广告,以教师刘云一家的全家福合照为画面内容,对每个人的职业、贡献作简单文字说明,创意表现简单真实,传达出普普通通社会一员,没有丰功伟绩,也没有惊天动地大事迹,一家人从小事、从点滴做起,就是文明和谐社会的使者,就是五好家庭的代表的思想,引人向善。再如,池州市户外公益广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取材池州的青山绿山,画面唯美自然,配上广告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洁明了,让人在绿水青山的陶醉中更爱山水池州,从大角度说,作品已经靠近中国善意的立意了。特别是2016年池州市推出原创系列“讲文明,树新风”户外公益广告,围绕弘扬传统美德、弘扬法治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良好家风、保护生态文明、培养文明有礼、倡导文明旅游八大主题,将池州市精神文明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衔接,通过图文并茂的系列海报作品,在各类媒体媒介的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在全市营造了求真向善爱美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建设魅力池州和文化池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五、结语

城市户外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实践创造活动,真为根据,善作目的,美为追求,三者应当是统一的。回顾池州市的户外公益广告设计与制作,无论何种主题、何种风格,都离不开对真善美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的道德素质、审美水平都在提高。这对现代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设计时考虑公众的兴趣与要求,创作出符合人们内心渴望的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胡川妮.广告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

[2]杭间.设计的善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3]梁鹤年.城市设计与真善美的追求———一个读书的构架[J].城市规划,1999,(01).

作者:王小荣 单位: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