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补子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补子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补子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

摘要:清代补子作为封建等级社会区别官阶大小的符号,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艺术内涵,是中华服饰史中的瑰宝。它以精美的纹样、考究的做工、美好的寓意和极高的审美价值而受到设计师的关注。希望通过对补子的基本构成和补子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的初步研究对今后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补子;服装设计;纹样;清代官服

一、补子的基本概述

(一)补子的概念

史料上对“补子”这个名称的由来没有做明确的记载,清代以前曾有不同的名词指代补子,例如胸背、花样。“补”有把破损的衣服修补完整的意思。“补子”一词的由来可能是由于当时官服花样缝制方式的变化得来的。清代官用的补服褂上前后缀有两片补子,其中前襟打开,前片补子是一分为二的,后片补子是完整的。补子在制作手法上以刺绣、缂丝等工艺制作完成。

(二)补子的历史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服制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武则天时期是补子的起源时期,《旧唐书》中提到监门卫将军等使用对狮,左右卫使用麒麟,尚书使用对雁来装饰服装。明史中记载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官员服饰图案,使用补子来区分官员等级。补子以动物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清代延用了明代的补服制,加入了满族服饰的特色。崇德初元是清代补服开始的时期,顺治九年,定诸王及以下文武官民服饰,补服制度确立。乾隆二十四年《皇朝礼器图式》完成,标志着补服制度的成熟,各项条例均已完善,除晚清增加了皇子、皇曾孙、皇元孙的补服规定外,后期没有其他变动。

二、补子的基本构成

(一)纹样

补服在服装的胸前及背后使用补子,补子有方、圆两种。清代律例,皇室成员使用圆补,品官使用方补(除了清代晚期的一些特例的圆形补之外)。补子由主题纹样和非主题纹样组成,主题纹样为动物纹样,非主题纹样为内容、边饰和背景。

1.主题纹样

根据《皇朝礼器图式》中所示,不同职属不同品级的官员所对应的纹饰都有规定。文官一品至九品分别使用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鸂鵣、鹌鹑、练鹊。武官则是麒麟、狮、豹、虎、熊、彪、犀、海马。延续了明代以来文官补子饰以禽,象征“文明”,文明一词在古文中有着“文采”的意思。武官补子饰以兽,象征威猛勇敢。补子所绣图案均对应官员的职属,同时从动物在大自然中的强弱方面反映官员的尊卑,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形象思维的逻辑性。

2.非主题纹样

(1)内容纹样

①吉祥纹样明清时期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说法,补子图案中吉祥纹样使用的频率较高,且种类繁多。最主要的是八宝,八宝中使用最多的是道教八宝,佛教八宝。道教八宝又称暗八仙,是指道教八仙手中所持之物,象征八仙暗暗降临人间带来吉祥喜庆。佛教八宝又称八吉祥,每种宝物都带有佛家吉祥的寓意,象征吉祥圆满。其他还有福禄寿喜、寿桃、灵芝、水仙等寓意吉祥的纹样。②植物纹样补子中使用的植物种类十分之多,每种植物都带有象征性意义。牡丹,有花中之王,荣华富贵之意;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品行高洁;荷花,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誉;其他还有合欢、佛手、桃子等。③太阳,海水江崖,云纹样太阳一般在左右上角,一来象征皇帝、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表示对皇帝的尊崇。有学者认为上朝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所以大多数补子中的太阳纹样按照朝堂上的站位来决定的。二来象征“指日高升”。海水江崖和云纹,象征着皇权的范围,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含义在其中。

(2)边饰纹样和背景纹样

补子的边饰一般是由几种元素构成,一般有回字纹、万字纹、卷草纹、福寿纹等。它们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方式排列呈现。清代的补子底色一般选用深色,多以青色、黑色、绀色等,除去这些纯色的背景外,一部分补子使用万子纹、卷草纹以及云纹这样的纹样以四方或者随机排列作为底。

(二)颜色

中国传统色彩为青、赤、黄、白、黑五色,起源于五行说,中国传统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在五行之中,它是组成世界的基础部分。清代以青色为贵,《皇朝礼器图式》中规定官服为石青色。补子的纹样色彩中常用传统五色,尊崇礼制。一般选用深色系的底色,如青色、深红色等,同时在配色上喜爱一些高饱和,高对比的颜色组合成画面。

(三)工艺

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补子的工艺无外乎刺绣、缂丝、织锦等几种手法。根据国力的强盛,使用的丝线材质略有不同。清代早、中期会在补子中使用金银,后期多以丝织。康熙年间,由于丝线贮量仍旧不够丰富,这段时期黄金和孔雀羽在皇家得到大量的应用。清代是刺绣集大成时期,绣法丰富多样,形象传神动人,尤其是供皇家官员的用品,其精良程度可见一斑。多以平金绣、盘金绣、彩绣为主,此外还有打籽绣等多种方式。

三、补子元素在现代服装中运用的案例分析——以Ne•Tiger为例

(一)补子元素的应用

补子的图案作为一个单独的纹样,具有饱满的构图形式,标志性的视觉效果。对于华人设计师而言,对补子图案的运用不单是简单的元素再设计,更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使命。补子中有诸多元素深受设计师的喜爱,例如一品文官补子中的仙鹤元素。在2016年“清•旗袍”高级定制会中,部分服装设计对补子中的元素进行现代化的再设计。其中一款男士上衣中,使用了仙鹤元素,重新组合排列在服装正面上,四只仙鹤做展翅飞翔状,在袖口部分有各色的小仙鹤,与服装正面的图案产生呼应。设计简洁明了,大气端庄。

(二)补子工艺的运用

传统补子使用的工艺一般有刺绣,缂丝等,其中刺绣工艺被广泛运用。作为中华服饰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Ne•Tiger每年的高定系列都会采用中国传统手工艺来打造。该品牌的五大特征中有两点:以“锦”为材,以“绣”为工,其中“锦”就是云锦。在2016年“清•旗袍”高定会中,品牌携手南京云锦研究所、缂丝大师王玉祥以及诸多刺绣大师来共同打造这次的会,该系列集结了镶、滚、嵌、荡、绣、贴、盘、钉八大工艺。

(三)补子色彩的运用

不同的朝代所崇尚的颜色也有所不同,时至今日,每年也会有不同的流行色出现。清代服饰色彩较为艳丽,对比色运用较多,且色彩的饱和度很高。现代的流行服饰中已经不太适合使用这样的色彩模式,现代设计师在运用传统色彩的同时对配色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达到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配色大致可以分为同类色,对比色以及经典配色,其中以同类色与经典配色使用最为广泛。同类色色系相同,明度略有不同,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受。2016高定中的这一套礼服,选取了补服中的石青色,礼服的裙身以不同深浅的曲线块面组合而成,温柔、优雅而又不失灵动,给人一种安静素雅的视觉感受。对比色往往视觉冲击力很强,使用合理的对比色会让观众很自然的聚焦视线,给人一种明朗、饱满的视觉感受。2017高定中有一套礼服,以传统的中国红为底,上面辅以绿色的绣花,红绿对比大俗大雅,协调的对比色面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受。经典配色永远给人醒目而时尚的感觉。2011高级定制中杜鹃这一身黑白搭配的礼服,以最简单的方式提取了江水海牙的元素,在裙摆处以羌绣的技法展现出来。在黑色的衬托下白色的花纹显得格外明显,黑白的搭配简约时尚、大方端庄。

四、结论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之一,补子作为服饰中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共同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补子虽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至今都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资源。于设计而言,对于传统图案的运用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赋予作品时代感的同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流行时尚结合,做到兼收并蓄。于文化传承而言,设计是对文化的一种传达,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的背后一定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立足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补子文化的研究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渊.补服形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2]李晓玲.清代文官补子纹样的演变[J].艺术设计研究,2015.

作者:陈俊 林竟路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