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服装设计的跨领域合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服装设计的跨领域合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析服装设计的跨领域合作

【摘要】当代是物质极为丰富、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的时代,这些社会条件为当代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形式和可能性。本文以服装设计为例,通过浅析当代服装发展,结合案例从服装与艺术、服装与技术、服装与生态三个方面的结合,阐述当代设计师应该以开放的思维与各领域进行合作,拓展设计思路,顺应时代潮流。

【关键词】当代;艺术设计;服装设计

一个时代的设计产物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面貌、科技水平、宗教信仰、文化思潮等,设计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活动。从时间维度上讲,当代服装设计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现在的服装,它受到现代文化和艺术思潮的影响,是当代社会环境的体现,是时代风貌的缩影。

一、当代服装设计概述

十九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数次生产力革命使得人们的生产速度、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大幅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同时推动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在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对生活的观念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精神层面的需求,服装造型也之不断变化与丰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体现出的包容性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影响着当代的服装流行,如一些青年文化思潮中对于个性的追求,产生了嬉皮风、摩登风、摇滚风和朋克风等,并且至今还在小范围内反复地流行着;女性思想的解放推动女权主义的壮大,女性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迎来身体的解放,如1960年玛丽•奎恩特(MaryQuant)设计的超短裙受到当时年轻女孩的欢迎,掀起了60年代迷你裙的浪潮。同时中性风格也开始流行,这些都是一种通过服装来表现的反抗传统观念的方式。80年代,随着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在西方社会得到关注和认可,世界开始接受解构与不对称这一服装上对形式的颠覆。科学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了当代服饰文化: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当代服装设计带来了新的材料和方式,使服装表现的意识和形式更为丰富,其首先体现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之中,当代设计师可以非常便捷的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活动,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也得到了更为直观的设计效果,其次则表现在新技术在服饰成品的运用之上,如2016年获得MetGala最佳着装的美国女演员ClaireDanes的发光礼服(图2),灯光下是一袭浅蓝色的抹胸及地长裙,而在较为暗淡的宴会上却发出光亮,赚足眼球,这是新技术运用于服装中的一个完美体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成熟与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及时的获取时尚资讯,这大大推动了人们对于时装的理解和感受,对服装发展出更多样更深层次的需求,使得当代服装造型蓬勃发展。服装设计师们也从之前的模仿为主到现在追求极具新意的独立创作,服装设计也从更多领域吸取灵感,当代服装文化正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为人们带来丰富精彩的新体验。

二、当代服装设计的跨领域合作

服装设计是一个伴随着人们生存生活始终的行业,服装设计的对象是人,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最终以各种样式的服装与我们见面。而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两面,一方面是人们对于服装的功能性的需要,如遮风、挡雨、保暖等;另一方面即是样式和时尚,人们总是希望选择符合当下审美与潮流的服装,可以通过穿着来表达自我的品味、素养、社会地位等。这就要求服装设计要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服装的多方面的需要。本文主要通过服装与艺术、服装与技术、服装与生态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服装设计。(一)服装与艺术。被誉为“时装之王”的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保罗•波烈(PaulPoiret)曾说过“女士们希望我为她们设计美丽的服饰,就像她们希望杰出的画家在画布上描绘她们的形象一样。我是个艺术家,不是裁缝。”服装设计和艺术有着一衣带水的紧密关系,使得服装在某种程度上为艺术与生活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绘画、建筑、传说、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服装间接地表现出来,是使生活艺术化的一种方式。服装中的艺术形式可以概括为从单件艺术作品和从某一艺术流派中获得灵感两方面,当代服装艺术设计中,服装品牌直接与各界艺术家进行跨界联合也是实现服装艺术化的主要手段。设计本身就蕴含了艺术的基因,当代的服装设计大师们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寻找灵感,从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中提取设计元素,或改变其表达方式,对其进行再设计,将其改变成符合服装特点的形态借鉴到服装设计中来。图3YvesSaintLaurent设计的蒙德里安裙服装设计艺术化的灵感来源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单件的艺术作品,如图3所示为伊夫•圣•罗兰(YvesSaintLaurent)1965年的设计作品,名为“蒙德里安裙”,它的灵感来源于荷兰风派画家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PietCorneliesMondrian)的现代绘画作品《红、黄、蓝》,圣罗兰对其进行再设计,提取他的颜色和线条,配合人体结构和曲线在裙身进行色块搭配和线条分割,使整个造型简单明快富于现代感;二是从某一艺术流派获得启发,服装具有审美特性,每个人对服装的审美都蕴含着个人的审美偏好,艺术流派则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着服装的设计语言,服装可以通过对不同艺术流派的表现获得该种艺术流派所特有的社会视角和审美意识。以波普艺术为例,其大胆斑斓的色彩、活力十足的图案、超强的视觉感官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和元素,波普在服装中主要体现在面料和图案的创新,对服装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设计师们通过对其的再创造来反映年轻人的态度、吸引波谱艺术爱好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波普艺术的发展。如意大利品牌莫斯奇诺(Moschino)就在其设计作品中大量使用波普元素,建立起其以诙谐戏谑著称的品牌形象,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如图4)。当代服装设计中,服装品牌与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是实现服装艺术化的另一手段。一方面品牌通过与艺术家的合作获得很多的灵感与创意来源,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和体验,提升品牌形象,甚至使得自己的产品超脱服装本身,而成为一种收藏品、艺术品;另一方面,服装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少艺术家也通过与品牌方的合作使自己的作品和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二)服装与技术。“设计从本质上看,即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统合的产物。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物。”服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范畴,也是如此,只有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设计师最初的设想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荷兰学者舒尔曼将技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古典技术和现代技术,古典技术即传统手工技艺,现代技术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技术。对应的服装与技术的结合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服装设计中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另一方面是服装设计中对新型技术的运用。18世纪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为人们带来了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设计发生了从以手工生产为主转为以机器生产为主的伟大转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反对机械生产的粗制滥造,主张复兴传统手工艺,虽然这场运动将手工艺设定在工业化的对立面,没有看清历史前进的真正方向,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在20世纪初就已经衰落,但这场运动在号召人们关注传统手工艺,探讨设计的合理化方面具有重大贡献。在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的当代,保护传统手工艺这一理念仍然是设计师应该遵循的设计之道。传统手工艺即是服装制作过程的手段和方法,又使服装成品具有历史意义和韵味,是当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元素。而与新型技术的结合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新技术的运用从创作过程到成品表现伴随着整个设计的始终。在创作过程中,当代设计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计算机进入设计领域,设计师最初将创意图像化依靠的是纸与比,而当代设计中,设计师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这为设计带了便捷与高效。服装设计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变得不断紧密,客户可以将自己身体数据通过互联网时事、准确的传达给设计师,使得二者之间的沟通更为即时准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设计的成本。新技术在成品中的运用更加丰富,如发热的内衣,检测人体心率的袜子,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礼服等等(图6),新技术的发展为服装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图6IrisVanHerpen2017ss高级订制系列(三)服装与生态生态设计思维是当代艺术设计的一个新的特征。传统的服装设计是一种单向流动的过程,表现为“资源-服装产品-废弃物”,这中间就充满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生态服装设计思维是一个循环流动的过程,表现为“资源-服装产品-再生资源-资源”,强调从设计源头节约资源,设计产物用后处理再生资源,对环境更加友好有利。其要求在设计中要遵循“3R+1D”的设计原则,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Recycle)、可降解(Degradable)。这一理念符合可持续的需要,推动服装朝着与人、社会、自然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精神层次和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对于服装亦然,人们除了需要服装为其提供遮风挡雨的基本的功能性,审美性,象征性(体现个人品味、社会地位)以外,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人们希望自己的服装从材料到工艺都是对身体无害的,并且在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影响下,逐步由关注自身健康转变为关注整个社会大环境,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绿色消费意识连年增强,进行生态设计也成为当代设计师的一个新的责任。

三、结语

当代是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科技极为发达的时代,这为当代艺术设计师们的创意和想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表现方法、空间和形式。从古至今,时装都是要符合“当下”的,要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偏好和情感诉求。本文提到的服装与艺术、服装与技术的结合古已有之,并非是当代才出现和发展的,但当代艺术的独特性、当代技术的先进性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的,以此为基础的当代服装设计也必然表现出了它的独一无二。相对以往,当代的服装设计与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方式更加多样,潮流的更新换代更加迅速,人们更加追求个性,更加愿意去追求新型事物。从古代到现代到当代,设计的手段、方式、偏好不断变化,这也使设计的产品必然表现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在于人的需求的变化。在当代设计中,我们也应该继续关注人的需求,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是设计的终点。然而人的需求欲望往往又是无止境的,从身体到心灵到社会等,当代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活动中,不仅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还要考虑到设计的道德尺度。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要靠后人来传播,我们的自然资源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一个时代的智慧往往也表达在设计之中,所以当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肩负起文化传承,又要注意可持续设计,关注当代艺术、技术和整体环境,以开放的思维与各领域进行合作,拓展和丰富设计资源,为服装设计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更加符合和顺应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诺埃尔•帕洛莫•乐文斯基著,周梦,郑姗姗译.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15.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61-62.

[3]唐纳德•A•诺曼著,付秋芳,程三进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XXXIV.

[4]李砚祖,张夫也.中外设计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50-156.

作者:张楠 袁蓉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