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摘要: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根据艺术类学科的特点,服装设计专业的特色,通过“围度Girth服装行业人才交互平台”整合院校及行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计划,将企业产品研发规范与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相结合,构建基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效果与教研成果。

关键词:服装设计;混合式教学;产学协同育人;商业转化

依据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自2014年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面向企业征集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项目。华南农业大学艺术教育始于2000年开设的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2012年学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2014年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成功申报艺术专业硕士点。2018年获教育部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审批。国内服装设计教育与企业脱节,未能真正参与企业的商业研发。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形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传统产业与教育产业的联合,推动学生作品向产品、商品转化,推动优秀项目的培育与孵化,以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体系、催生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培育创新力量,为供给侧改革持续赋能。本文探讨校企产学合作育人下开展“互联网+”服装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企业设计总监与专业版师走进教学,把丰富的服装企业资源带给高校师生,使其与专业教师一起为培养未来的服装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1.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指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学习方法的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师单一讲授方式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多类型教师指导学习相结合等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以及学习环境的融合,主张信息化网络学习与课堂指导实践环境相融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融合。

1.2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于2014年启动实施,旨在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目前面临着三个维度的挑战:校企之间、企业端、高校端。在校企之间,利用双方各自优势,整合院校及行业资源,将在教育部指导下配合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展系列校企合作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2服装设计课程的现状

2.1教学现状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对服装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增强设计与工艺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作品完成商业转化,使得服装设计真正发挥它的实用价值。服装专业基本采用多媒体授课,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耗时较多,理论讲述及课后作业较多,在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很难有时间钻研设计方案与工艺实践。课后教师不能及时在实验室按时跟踪学生的设计过程。

2.2服装设计教学与服装工艺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需具备两个重要因素是艺术性和手工技艺。服装纸样设计课程就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服装设计课程与服装工艺课程可以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决定在理论知识讲授和制图公式之后,再进行制图及打版实操性训练。在课堂上融合服装设计学生及他们时装设计的作品来协作打版,以小组结对的形式最终制作出成衣。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混合教学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实际制作的能力,使得设计师更深入了解打版流程,真正做到把服装创新思维设计制作出成衣,在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也具备熟练的工艺技术。

3服装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3.1构建服装设计课程与企业产品研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艺术学科的特点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复合型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在教学实践环节贴近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结合传统实验,将“课业任务”转化为“产品研发任务”,贴合企业规范完成市场调研、产品企划、样衣制版、制作、视觉呈现等研发全过程,形成教学与实训的同步进行。结课作品完成“作品=产品”的教学成果转化。以下图为企业资深设计师及版师指导设计方案,并与学生开展研讨。

3.2“围度Girth服装行业人才交互平台”教学媒体及学习平台

通过“围度Girth服装行业人才交互平台”上传作品,可以获得与产品经理、设计总监、专业版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有针对性地修改设计。让学生参与真实的企业研发过程,提前培养扎实的工作流程,循序渐进掌握企业产品研发标准。网络平台学习环境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机整合,同时还可以关注到其他设计院校参与的优秀设计作品,全面地学习与讨论。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建立在校生“应用型设计”的商业运营概念,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出满足生产要求,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产品。

3.3服装设计专业与服装工程专业师生结对完成设计作品

服装设计教学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培养和提升,把设计的方案变成模型。纸样设计与绘制是服装从虚构的图像转化为现实的服装的必经之路。《时装设计》与《成衣纸样试验》在教学过程中的相结合,培养学生艺术气质的同时也具备熟练的工艺打版技术。服装设计的学生与服装工程的学生配对进行纸样缝制成实物,互相指点和分析,学习气氛非常融洽。我院服装设计课程应增加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融合,开放实验时候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艺术创作积极性,尽量多元化提供作品展示的平台,定期让服装设计与服装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作品以团队完成,分工合作,加强团队协作精神。

3.4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团队混合教学

此次项目研究过程中由各类教师及研究生组成强大的教师团队,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协力指导学生设计与研究。教师团队主要包括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服装工程专业教师、实验技术老师、服装专业研究生。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状态,提供学生一个项目平台来服装设计创作与制作。根据设计类学科特点,按照学生个性创作与学习能力结成设计小组。在设计老师的指导下出设计方案,在工程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打版。在实验技术老师与研究生的实验实践指导下进行成衣制作。采取“互联网+混合教学”,精心组织教学研讨与教学活动,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4“互联网+”模式下设计实践教学成果

4.1校园新锐服装设计师设计作品商业转化

把商业转化工作步骤有以下:(1)设计稿提交围度;(2)围度选款后;回课(面授);(3)确定参与商业制作的设计师;(4)围度进行款式细化、面料选材及制作工艺,出图与设师师沟通确认;(5)设计师确认签字后,付费;(6)围度下单版房开版;(7)围度协助设计师挑选面料(面料费用设计师承担、辅料费用围度承担);(8)制版制样过程中,有问题与设计师随时沟通;(9)样衣完成,与设计师沟通微调、较样(希望可以在上海工作室进行);(10)推广启动(网红、网络直播进行C端市场测试),设计师文案工作配合;(11)根据C端数据反馈,进行企业推广接洽(C端数据反馈设计师);(12)获得订单后,由围度负责供应链运营;(13)订单交付回款后,进行当批订单核算,计提设计奖金返回校方。

4.2设计产品研发推广

产品研发成功后,新零售选产品、约定播出时间、围度配合零售端准备生产所需物料、订单成功发货、设计师计提设计提成、围度根据c端数据联络相关品牌,二次销售或联合开发。利用“互联网+”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功能重塑“教育-创意-产品”、“课堂-行业-大众”、“人才培养-用人需求”的互联互通结构。

4.3选拔优秀设计作品参加2019年上海成衣面料展

在教学与实训同步进行中,选拔出部分优秀设计作品参加2019年上海成衣面料展。基于产学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艺术教育与服装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平台的层面开展多维度、多空间,多方位的开放实践实验教学,形成产业与专业的特色优势,力争产、学、研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全面提升艺术人才培养水平。

4.4围度挖掘新锐设计师

学生在作品商业转化的过程中体验产业运作,逐步成长为富有实际经验的从业人员。在整个流程中,企业资深设计师了解学生创作思维与创作能力,灌输潮流趋势、工业制版、面料选取、视觉策划等专业知识。围度将在众多优秀学生中挖掘新锐设计师,重点进行指导与培养,提前创造入职机会。

5小结

在教学中以产品研发为导向,实现教学过程中从设计创意到样衣制作、产品和商业推广的全流程实践。教学过程引导并帮助学生实现作品的商业转化,学习的同时完成实践过程,实现“学生-从业者”的角色转化,缩短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企业”的从业适应期。借助“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创意、“互联网+”人才,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等途径来完成教育的转型和升级。通过互联网+的服装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全方位覆盖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中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规范,以完成学生从设计创意到样衣,秀场、商业推广等产业链循环全过程的实践培养,完善产品转化的课程管理流程。建立在校生“应用型设计”的商业运营概念,设计出能实现商业价值的产品,建立合理评价指标。利用合作企业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产品,尽力完成作品的商业转化,学生的设计能力能够得到相关企业的认可,挖掘新锐设计师,解决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选才问题。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设计作品时以市场为导向,作品带有市场感,大学生毕业后有能力做更多的时尚产品。

参考文献

[1]须秋洁.基于资源整合的服装设计系列课程的实践环节改革[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10):442-443.

[2]吴艳,巴黎时装工会学院服装设计教学理念及实践模.式[J].装饰,2013,240(4):99-100.

[3]齐冀,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J].装饰,2014,252(4):102-103.

[4]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233(9):104-106

[5]黄天娥,李兰皋.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6):55-56

[6]李学伟.从接受美学角度创新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1-152

[7]朱三元,魏文才,陈建新,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18-120.

[8]徐晓风,施长君,陶亚兵,马静岩.国家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8-9.

[9]庞建勇.谈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J].皖西学院学报,2005(5):155-156.

[10]孙明,陈艳,薛婧婧.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推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05-108.

[11]高明松.借鉴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经验,加强我国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38-139.

[12]孙恩乐,张琨.服装专业综合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6):730-731.

[13]顾艳红,刘晓鸿,蔡晓君,等.借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开放实验室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5(10):187-190.

[14]何国琼,施亦东,陈衍夏.加强纺织服装专业实验室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59-160.

作者:邹岚 黄听雨 王霄凌 杨丽萍 梁秋华 古丽珠 彭梅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