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教融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产教融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产教融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基于产教融合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必须坚持“需求导向、用户定位、专业特色、国际视野”的办学理念,加快“三化融合、三大建设”实施进度,全方位、多举措促进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培养符合服装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个性化定制向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服装设计与工程;智能化;产业转型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服装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人工智能化成为服装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并对服装的生产规模、生产结构以及生产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职业技校要改革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以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多能型实用人才[1]。

1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1.1国内

为了转变制造业过度依靠人力劳动的现状,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计划,争取到2025年基本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制造业的转型,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我国服装生产企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主要是我国服装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产业附加值低、缝制设备落后等综合因素所致。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提高制造技术、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实现生产模式自动化和智能化是企业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是我国服装制造业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2]。但是,产业信息化是改革大趋势,如何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生产流程、更新缝制设备是我国服装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占有一席之位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服装制造业国际地位,扩大话语权、参与权的基础。

1.2国外

为了应对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的机遇与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制造发展战略。为了发展振兴本国制造业,德国制定了“工业4.0”发展政策;美国(2010)出台了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政策计划,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战略,为美国服装制造业升级转型奠定基础;英国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推出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数字化战略,以全国之力实施“现代化工业战略”。除了传统的几个制造业大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战略之外,澳大利亚、日本、葡萄牙等国也在积极顺应数据化、智能化发展潮流,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提高本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与技术基础[3]。在服装设计行业,西方国家尤其重视服装款式设计、品牌建设与管理、原材料选购、跨文化融合与人才培养,这些使得西方发达国家服装制造一直处在高端消费层面,在服装设计行业具有明显优势。西方国家服装设计、运营、管理人才的来源主要是学校服装专业,例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圣马丁艺术学院、法国时装学院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为服装行业提供了优质和充足的人才资源。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建设策略

2.1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职校服装专业应该综合考察学生在理论知识、技能运用、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将服装专业考核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做到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服装专业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服装专业人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并趋于完善的过程,这个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可以组织学校领导、专业学生、教育专家、企业生产者一起参与讨论改善,以解决服装领域的复杂工程为主要目标,培养细则要能够涵盖纺织工程在内的专业认证标准。

2.2优化专业内容与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形式。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内容与资源有待优化,依据学校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以及行业发展态势,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可做6个方面的优化。(1)专业内容与行业需求相挂钩,并融合行业发展新趋势,反应行业专业需求,使专业内容更加具体,目标更加明确。(2)通过利用行业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竞技活动,加强对学生专业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3)开设服装智能制造、数字化管理与设计等专业课程,结合社会数据、信息、智能等方面的资源,增设数字经济、数字议程、通信技术课程,加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教育。(4)加快学生实习培养基地建设,积极与企业、学校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开展学科交叉式能力培养。(5)完善专业评价体系,研究和制定灵活有效的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艺术修养、人文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提高教学质量评估水平,达到课程目标要求。(6)引进优质网络课程,线下线上教学模式相结合,做到线下有老师面授,线上有专家教授指导,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总之,专业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丰富,就是要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涵盖专业各个教学板块和环节,体现服装专业与工程专业的特色。

2.3强化师资队伍,开展产教联盟合作

由于当前的服装产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引入具有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运用、智能与自动化专业背景的专业老师是强化师资队伍的一种有效举措,尤其是积极引进新技术领域的专业教师,促进个性化服装设计、服装智能制造专业发展;实现跨领域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设计研究院等实验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时装设计与纺织工程研究,建立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以科研促教学,推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服装生产企业是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最佳之选,尤其是高端服装领域的合作交流,对增强服装设计能力和学习新思想、新技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产教合作,充分利用产教联盟的优质资源,学校可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同研究和开发服装项目,加强企业和学校在技术领域、人文艺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态势,探索有利于学校与企业联合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

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坚持需求导向,实施“三融合、三建设”举措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应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按照“需求导向”原则,坚持“三化融合、三大建设”举措,培养服装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导向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以需求作为导向,人才培养才能适应和符合行业期望。具体以学生、行业和教育三方面的需求为主,多方面、多维度协同时尚人才培养新模式。有需求,就需要有培养人才的平台,将专业内容与相应的平台融合,是发挥平台人才培养作用的主要方式。具体需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融合:产教融合实践平台;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平台,时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相融合,同时加强三大建设想,即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建设与制度保障建设,教学与科研、竞赛与合作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人才。

3.2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服装制造实践平台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建设过程,尤其要构建一个智能化服装制造实践教学平台。要体现服装专业特色,就需要与服装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学校或是学生服装研究成果与企业生产相融合,促进企业服装制造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建立服装智能制造平台,要体现平台的层次性、系统性,将产品认知、服装设计、创新创意等纳入其中。平台的建立,目的在于为学生和教师进行专业研究、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科研结合等提供一个训练基地,在这个基地内,学生自主研究的范围扩大,享受的社会资源更加多元化。

3.3开展科研训练,建设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开展科研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服装行业所需的新型人才,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鼓励学生积极关注服装行业最新前沿科技,并尝试进行前沿理论与科技的研究,积极寻求学生与老师的合作指导,其参与服装科研的兴趣;制定相关科研奖励政策,激发学生进行科研研究的兴趣,建立教师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指导原则,完善学生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校内、区域内、全国性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寻求与行业重要企业的合作,定期派遣教师或是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建立实习培训基地,提供实践岗位;开展学校合作,比如与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服装专业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与管理经验;引进优质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注重交叉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结语

服装行业制造智能化、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实用型、研究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将会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多角度、多层面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需求导向与平台建设,才能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与人才发展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顾冰菲,徐平华,杜磊,等.产教融合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20(2):112-114.

[2]穆雪梅.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逐层递进”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福建茶叶,2020(3):19-22.

[3]张娜.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9(7):54-55.

作者:袁芳 单位: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