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功能性服装设计中可持续理念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功能性服装设计中可持续理念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功能性服装设计中可持续理念的运用

摘要:文章认为可持续理念引入服装设计有助于设计师进行服装性能的整合和开发,使服装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直至废弃的每一个环节减少污染与消耗,让环保理念通过服装设计注入产业链每一环,从而改善环境造福到消费者。

关键词:可持续理念;服装设计;面料运用

跟随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功能性服装越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中国的环保面料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近年来ISPO各国参展品牌都在研发和探究更加环保的新型面料,这些新型的面料、新的纤维特性和功能给当下的服装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开发和使用这些新型面料的过程中,如何在服装的设计、制作等每一个环节考虑节能减排,贯彻可持续理念,都是设计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1可持续理念的发展背景

1.1环境污染与能源紧张催生可持续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于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是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理论。产业结构升级则是治理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但是,由科技革命带来的批量化生产催生的“购买-使用-丢弃”的快时尚消费模式在中国于2012—2019年流行且增速惊人,这带来的大量的服装垃圾和生产环节的污染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服装行业作为集服务业与工业生产为一体的集合性产业,在“生产-销售-消费-废弃”的每一个环节里,都需要践行环保与可持续理念[1]。

1.2可持续理念的在服装产业中的定义

可持续理念于服装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应贯穿于服装生产的整个过程。其中的一个指标是低碳排放量,即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总量的降低,在这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选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增加面辅料的利用率、减少服装的消耗总量等方法[2]。通常通过以下几方面达到低碳排放量:⑴在设计构思、选用面料、生产工艺、包装与运输直至销售全流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⑵人体着装无污染化。即日常的穿着和洗涤晾晒过程对人体健康不能产生不良影响,其有害物质含量不能高于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标准要求。⑶废弃过程无污染化。即服装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再使用,废弃处理过程中不能释放有害物质,不对空气造成污染[3]。

2可持续理念下消费者对功能性服装的需求

可持续理念的传播,使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防护性和其所带来的对安全感的需求更加注重。将新型环保面料实用功能与环保创新的概念融入服装产品中,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舒适感和防护是功能性服装的开发方向,因此,生物降解、防冻隔热、光滑性能、恢复面料以及生物基纤维等概念为人类美好生活展现出更大的潜能,也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需求驱动因素。

3可持续理念下功能性服装的面料选择

面料作为服装制成的重要要素,不仅可以通过肌理特点给服装设计带来独特的装饰效果和个性风格,而且可以通过其特有的面料特性给消费者带来舒适的体感,其中包括面料特性的叠加运用以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对近十年来较为流行和功能性强的新型环保面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将其运用于服装设计中,下面列举四款具有代表性的环保可持续面料,并简述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3.1光滑性能面料

采用自清洁的纳米技术打造出具有耐脏、速干、抗菌和除臭等功能性且表面光滑的织物已成为未来功能性面料的趋势之一。光滑性能面料采用回收涤纶和尼龙材质、Gots认证棉料、RWS认证羊毛和莱赛尔面料。通过粘合、加衬和双面棉料使其具有防风雨性能,生物基涂层和弹性纤维为其增添生态环保优势。面料凭借循环、保暖、凉爽、防异味特性以及可回收性在行业中占优势,产品适用于衬衫、内衣、外套等。疫情防控期间,该面料的相关行业展会(PerformanceDays)在线上举行。行业发展趋向表明,设计将着重于自然功能以及环保工艺的表达,倡导将自然融入运动装领域,充分开发自然界中的美和功能方面。

3.2恢复面料

随着消费者对于运动健身需求的日益增长,应运而生的恢复面料有助于健身恢复和康复的是面料未来发展趋势之一,面料通过添加ISKO弹性纤维并结合结构设计,利用涂层的让面料具有功能属性。恢复面料适用于运动训练服、瑜伽服、家居服等,通过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相结合以展现设计意趣和新意。

3.3生物基纤维面料

生物基DuPontSorana纤维通过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材料合成,它集尼龙和涤纶纤维的优点于一身,如极好的柔软性、特别的舒适弹性、靓丽的色彩和易打理性,从而革命性地为化纤领域注入了环保的新概念。Sorona纤维可以与其他纤维制作一同使用,广泛应用于各类服装面料的开发[4]。生物基纤维适用于运动服、泳装、内衣、牛仔服,生物基纤维为成衣带来了更靓丽的外观、更舒适的手感和更上乘的品质。生物基纤维可以叠加设计成为可持续双层面料,这种叠加产生的创意面料结构和纹理会令人耳目一新,至关重要的是,这种双层面料完全符合环保可持续理念。

3.4韧性丹宁

韧性单宁适用于制作各类牛仔单品。韧性丹宁从骑行装与小众工装演变而来,当前在骑行、滑板及通勤丹宁市场备受青睐。结实耐用的合成纤维增强了丹宁的韧性,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丹宁相结合,织造出柔软、吸水、透气的丹宁面料。随着传统工具和古典风格愈受关注,启发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90年代简约风促使慢工打造的丹宁单品将成为未来的传承品。丹宁口袋的多样变化设计拓展了丹宁的耐用性、持久性,正如2021春夏缪缪(MiuMiu)推出的牛仔套装,以手工、异色拼接和拆除式水洗等DIY口袋设计延续可循环的环保理念,呈现出经典休闲又简约精致的女性化品质,体现有价值产品的传承环保设计。

4功能性服装的外在设计阐述

随着环境保护这个课题迫在眉睫,探寻和研发新的环保可持续面料并且将其组合用于服装设计中也是一个持久战。服饰设计更需要强调轻便和智能化来适应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实,比如用可拆卸设计将不同面料的功能进行组合和优化,再如功能性服装中增加的隐藏式储水口袋等都是优秀的创意。消费者趋向年轻化也迫使品牌必须推出了更具新意的款式,比如Armada从军事造型中汲取灵感设计的三层防护夹克,衣服上还设置了多个调整点以适应不同客户的身材类型和样式偏好[5]。在追求面料的环保可持续以外,面料的叠加使用、可穿戴技术的普及正日益渗透主流市场,少数品牌在保暖型服装或衣片及配饰中融入先进技术。例如,内置加热管的服装可通过放置在隐形口袋中的可充电电池组持续供电;在ISPO展会展出的管道电路以及加热技术的创新用途,滑雪靴的鞋头饰片与控温系统;可将纤维牢牢锁在面料内部,有效减少洗涤时的微纤维脱落的含绒耐用绗缝微格面料。这些面料与科技的结合,面料与面料的再设计,都是在进行服装设计时需要把握的趋势[1]。

5可持续于功能性服装设计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催生了人们对功能性服装的需求,同时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也对贯彻可持续理念,治理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服装的设计不但要从从审美需求、面料选用、制作工艺方面进行思考,还需融入可持续理念,兼顾消费者的需求和从业人员的健康,同样可持续理念也少不了科技的加持。在人们恢复生态和保护环境诉求下,功能性不仅是消费者对安全感追求,也是面料研发、制作生产、包装运输等从业人员对可持续理念理解和再创造,而且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师的孵化中也需要灌输可持续理念于服装设计的概念。可持续理念不仅影响着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壁垒,也关系着国内外消费者的健康、全球能源的利用与再生[6]。

6结论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探寻和研发新的环保可持续面料并且将其组合用于服装设计中也是一个持久战。而社会的发展也催生了对功能性服装的需求,比起对自然织物的需求,功能性服装也会随着科技发展与技术的创新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这将给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污染治理、垃圾的循环再利用持续供能。

参考文献:

[1]纪兆伟.“绿色”理念下环保面料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2]张技术.绿色设计——服装设计的回归[J].装饰,2006(01):130.

[3]宋子玉.浅谈绿色环保面料在服装中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0(08):58-60.

[4]王琳,李梦君,曹秋玲,等.Sorona混纺针织面料的开发与性能测试[J].上海纺织科技,2019,47(02):21-23.

[5]张会琴.ZARA成功进军中国的经验及对我国快时尚品牌走出去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9.

[6]臧迎春.将可持续发展观念导入服装设计[J].装饰,2003(06):31.

作者:林梦欣 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