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褶皱技艺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褶皱技艺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褶皱技艺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研究

摘要:文章对褶皱技艺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基于褶皱技艺在现代服装的实用功能设计和审美表达,总结了褶皱技艺的应用与发展,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褶皱技艺;现代服装设计;应用

褶皱是一种将面料遵循一定规律揉叠产生折痕的服装设计手法,常用于育克部位、袖身及袖口部位、裙装、嵌条或饰条部位等,包括规律褶皱和自由褶皱两种基本形式,其中规律褶皱是一种规律性的状态变化,表现的是一种优雅、和谐、灵动、稳重的风格;自由褶皱变化较为随意,表现的是一种生动自然、无拘无束的设计风格。褶皱的应用可提升服装的立体感和美感,进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1褶皱技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1褶皱技艺在中外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服装发展过程中,褶皱技艺被大量运用,我国比较注重褶皱技艺在服装上所体现的堆积感,从而凸显人体穿着服装时的飘逸灵动,强调韵律感。如汉朝的“留仙裙”(见图1),即人们所熟知的百褶裙,其款式造型简单,为半身长裙,长度及脚踝[1],从腰部开始采用规律褶皱,裙摆宽度加大,规律细长的褶皱配合女性轻盈的脚步姿态,具有动态的韵律美感。西方古罗马时期的服装强调人体本身的自然美[2],“希玛纯”(见图2)是古希腊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托加”(见图3)为古罗马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款式,两款服装共同特点是将未经裁剪的完整面料直接披挂或缠绕在人体上,用别针固定关键部位,腰部用腰带随意系扎,服装整体的褶皱效果突出了人体的自然美。

1.2褶皱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褶皱技艺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上,使顺滑平整的面料进行层叠有序的改变,增加了服装的美感,随着人们审美观变化及需求的多元化,褶皱技艺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例如应用褶皱技艺的简约风格可增强服装的造型感;利用褶皱技艺对面料进行大胆创新设计,可营造出转折变换不一的面料肌理;自由褶皱设计传递出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气息,给观者以无限的艺术遐想。西班牙艺术家马瑞阿诺·佛坦尼被称之为褶皱面料的开创者,其设计的褶皱丝质面料连衣裙褶皱细密、简洁美观,至今仍堪称经典(见图4)。三宅褶皱(见图5)是三宅一生在马瑞阿诺·佛坦尼褶皱技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三宅褶皱细密,造型变化富有规律,将独特的日式审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2褶皱技艺在服装设计中的效果

服装的褶皱设计是按照人体基本形态,随着身体的自然变化而有节奏地变化[3]。整体造型是服装设计必须把握的关键基本要素之一,服装整体轮廓和廓形变化都会对服装产生重要影响。服装廓形体现了穿着者的整体造型状态,彰显了穿着者的审美观。褶皱技艺的装饰性功能会增强服装的立体造型效果,褶皱有规律的变化可增强服装的动感,给人带来别样的视觉享受。褶皱技艺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由于褶皱技艺的表现手法不同,使得设计作品的造型、材质、色彩搭配和功能应用各异,穿着者所表现的气质与形象也不同,从而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体验。

3结语

褶皱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多样,其具有的功能性和装饰性体现了服装设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同时也是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有机统一的表现,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将褶皱技艺应用于服装设计,对于提升服装的表现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龚勤理.服装褶皱的设计应用及其审美特征[J].丝绸,2006(8):11—13.

[2]钟娜娜.褶皱在服装造型上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41(6):74—75.

[3]徐云.布艺褶皱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审美[J].设计,2013(6):50—51.

作者:孙绫苒 钱晓农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