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服装设计中水彩画技法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服装设计中水彩画技法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服装设计中水彩画技法探究

现代服装设计讲究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既要满足服装的传统功能要求,还要符合当下的时代潮流,体现独特的艺术设计理念。而服装设计的首要步骤就是将设计师的创意以效果图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为成衣的制作和效果展示提供样板依据。服装设计效果图的绘制通常需要借助各种绘画软件及绘制技法,其中水彩画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而成为了服装设计效果图的主要绘制技法,然而服装设计中的水彩画技法操作复杂,难度大,需要结合人体结构以及服装款式具体分析才能全面了解运用。《服装设计创意构思与效果图绘制》一书,运用详细的篇幅,对其进行了系统介绍。

《服装设计创意构思与效果图绘制》一书共十一章。第一章:服装设计策略基础,主要介绍服装设计及服装设计效果图等基础概念;第二章:服装设计图手绘工具,包括主要绘画软件、辅助工具及绘制技法;第三章:效果图人体表现,主要是将效果图绘制与人体结构特点相结合;第四章:服装设计款式图绘制,包括女装、男装及童装三种服装款式图绘制方法的介绍;第五章:效果图面料绘制技法,主要介绍面料与技法的运用搭配;第六章:介绍了服装品牌产品设计企划整套流程;第七、八章:分别展示了女装和男装的设计效果图手绘实例,包括休闲、时尚、复古等系列;第九、十章:介绍了procre⁃ate、手绘+photoshop效果图手绘技法实例;第十一章是作品欣赏与临摹范例。其中,书中对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水彩画技法研究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首先,本书认为所谓的服装设计,就是设计者利用各种各样的绘图工具和技法,根据一定的服装设计艺术和程序,将设计思路和理念以绘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立体艺术。绘制服装设计效果图的工具包括彩铅、马克笔、毛笔、勾线笔、喷笔、水粉、水彩颜料等,而常用的材料绘制技法主要有水彩技法和马克笔技法。水彩技法具有其他绘图技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水彩具有不可替代的透明性和轻薄性。水彩是水与彩色颜料的结合,采用经水稀释的颜料进行作画,所绘制的水彩画具有水色融合、水润透明的特点。第二,水彩画易干易渲染,色彩效果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水彩画因为充分融合水分,所以在干燥过程中会经历颜色变化,需要重复渲染加深阴影,最终呈现的效果层次感丰富、虚实兼备,富有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塑造的服装具有如梦如幻的美感。第三,水彩画技法还能结合其他多种绘制工具同时适用,突出服装丰富的质感。总之,水彩画因为具备水的特性而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能够塑造出写意派和豪放派等多种画作风格。但与此同时,水彩画也存在特有的局限性,即不宜修改,落笔无悔,需要设计者在下笔前,构思充分,一气呵成。利用水彩画进行服装设计效果图绘制时,需要充分把握好水分与颜料的量度,协调好水、彩、笔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作用于水彩画整体效果的塑造。综合看来,水彩画技法仍然是当下服装设计效果图绘制的优选技法,为设计师们所钟爱。

其次,本书就水彩画这一主流服装设计效果图绘制技法的绘画工具进行了介绍。水彩画技法所用到的水彩笔样式繁多,材质种类丰富,并对水彩颜料和水彩用纸也有一定讲究。一方面,水彩笔在材质上一般是由动物毛发或者人造毛所制成,比如松鼠毛、貂毛、尼龙毛等,主要注重吸水性和松软度。吸水性越好的水彩笔所绘制的颜色饱和度越高,而笔尖越是松软则上色越是均匀细腻,一般动物毛水彩笔更具备这些特征。相较而言,人造笔毛更具弹性和可塑性,有利于服装细节部分的着重刻画。一般常用的水彩画笔有天鹅绒水彩笔、松鼠毛水彩笔等。水彩笔在形状上又分为扇形、尖头、平头、勾线、圆头等种类,分别用于服装不同部分的绘制。比如扇形笔、平头笔一般用于大面积绘制,而尖头笔和勾线笔则用于刻画细节线条和勾线。另一方面,水彩颜料也分为固体和管装两种。区别就是固体颜料的水彩融合度较好但含水量低,而管装颜料易出现颜料与水分离的现象但流动性好。水彩颜料的选择主要看重透明度、耐光度、细腻性、扩散性、稳定性等,不同品牌的水彩颜料特性有所差别,初学者需要进行全面了解把握,同时根据具体设计对象进行选择搭配。最后,水彩画画稿用纸也有手工造纸和机器造纸之分,材质上存在木浆和棉浆木棉混合两种类型,纹理上也有粗纹和细纹之别。区分因素主要有吸水性、韧性、色度等,其中以棉浆水彩用纸效果最好、价格最高,细纹的水彩用纸最适合进行服装设计效果图的绘制。因此在服装设计效果图绘制中,需要结合服装款式细节和不同的设计理念进行水彩工具材料的选择搭配。另外,水彩画技法也不仅仅局限于水彩工具,还可以利用高光笔、海绵等辅助工具搭配使用。

本书在介绍水彩画基本作画工具的基础上,还重点讲解了水彩画技法的绘制步骤,主要包括构图、勾线、上色、细节刻画、深化色彩等。第一步:构思效果图基本形态结构。由于水彩颜料上色快速、渲染力强且下笔不宜更改,因此需要在绘制初期提前打底勾勒设计图基本轮廓,确定好画稿的空白部分和人物位置轮廓造型,为后期上色打下基础,这部分的准备工作用时不宜过长,在后期这些底稿也会被擦拭,因此这一步一般作为草稿进行表达。第二步:勾线笔勾画底稿基本线条结构。这一步是为了进一步勾画细节,影响后期着色后的线描效果,如果使用的是油性勾线笔,则可以选择在上色后进行勾线。勾线工作需要一定的严谨性,结合人体结构比例,完整勾勒出人物的头部、面部等局部结构,同时兼顾人体动态表现。第三步:水彩上色。着色步骤一般包括皮肤色和服装的基本色彩。这一步是在原本勾线的基础上进行上色。上色手法有叠加、晕染等。首先需要确定光源所在即服装受光部分,将这一部分作留白处理,同时明确阴影暗部,先用水彩毛笔将底色平铺开来,然后等颜色半干调和绘制阴影部分,这时候水彩颜料就会逐渐晕染开来,自然形成渐变色彩效果,使得作品呈现出初步的明暗交替、虚实结合的艺术美感。水彩画服装上色步骤具有一定的顺序,即从下到上、由大到小、从左至右,最终逐步刻画细节部分。第四步:细节刻画。即在上色基础上塑造服装效果图的层次感,以服装所用面料和质感作为刻画依据,同时兼顾人体动态结构,局部褶皱纹理的处理,比如服装的袖口腰带褶皱的描绘刻画。在这一步中,需要设计者结合绘画技巧及人体实态进行写实绘制,以使设计效果图更加逼真贴合实际且富有动态质感。第五步:深化色彩。由于水彩颜料本身的特性,在色彩自然风干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颜色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调和更深的颜色以加深暗部效果,提高亮部明快度,使效果图整体颜色明暗对比更加和谐统一,色彩视觉效果更强烈,进一步突出水彩画技法虚实结合明暗有度的特点。同时结尾进一步修饰刻画细节部分,使效果图更为精致细腻。

最后,本书还强调,效果图绘制尤其是水彩画技法中,颜色搭配和绘制手法还需要考虑人体结构比例、五官细节,以及服装款式面料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水彩画绘制必须做到水彩与人体的完美融合。设计效果图往往要考虑人体结构比例,分为男装人体、女装人体和童装人体三种,同时在人体动态方面分为正面和侧面,绘制手法都有所区别。水彩画更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虚实对比,色调的明暗度等因素,不同的人体结构比例适用不同的水彩上色手法,主要区分点在于水彩色系的搭配选择,明暗部的位置,服装与五官细节的刻画等方面。比如在人体妆容的上色方面,眉毛和鼻子的上色需要小号的水彩笔进行铺色和勾勒细节,头发上色更需要水彩来营造明暗自然过渡的效果和匀称感,同时还可以用小号水彩笔勾勒头发丝和衣服条纹褶皱等细节,以达到饱满逼真细腻的头发质感、肌肤的纹理,以及衣服的褶皱。阴影也可以用毛笔颜料简单铺就,达到自然而巧妙的效果。另一方面,水彩画技法也并非可以驾驭任何款式的服装设计,需要根据服装的用途场合设计理念而定。服装款式往往分为休闲、职业、运动及礼服四种类型,其中礼服和休闲服设计图绘制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了水彩画技法,因为这些款式更具备夸张浪漫梦幻色彩,线条更追求柔和顺滑,与水彩画自然的晕染过渡特性相契合。另外,中国风款式的服装设计也更倾向于水彩画技法。就服装设计的面料而言,不同的面料适合不同的色系,水彩颜料各种色系本身具有不同的特性,且由于颜料与水分的把握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讲究色彩与面料之间的适配性。服装的面料一般有牛仔、蕾丝、丝绸、毛呢、针织以及灯芯绒等,红色色系一般用于搭配纱质面料、流苏穗子、针织面料等,红色的水彩颜料上色一般需要由浅到深,以玫红色打底,逐渐加上朱红色或大红色等深色以加深层次感;黄色色系可用于鹿皮绒面料、印花面料等;绿色可用于丝绸制品、提花面料、皮革面料等;紫色用于皮草、亮片等服装设计绘制。这些色系的上色都遵循先以浅色打底,逐步加深色彩,刻画细节,突出明暗的规律,注重色彩之间的互补性和对比性。同时,不同肤色不同体型对服装色彩选择也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水彩颜料的选择与人体结构肤色体型,服装的面料和具体的服装款式有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色彩本身的搭配也要和谐统一,在上色过程中要注重颜色的自然过渡,避免水痕的出现。

综上,《服装设计创意构思与效果图绘制》一书从服装设计的创作构思入手,主要讲解了服装设计效果图绘制的整套理论,并展示了多种典型的水彩手绘技法实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水彩画技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所涉及的工具种类,以及一般的操作绘制步骤,水彩颜料与服装面料和款式的搭配运用等。现代服装设计的水彩画技法由欧洲传入中国,如今已经能够做到与中国绘画传统观念和风格派系融合运用,在表达服装现代艺术美感的基础上,凸显出中国服饰特色,符合国人审美偏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服装设计水彩画还会不断接纳融合新的时代元素,这是由其本身的色彩灵活性和文化多元性所决定的。因此,《服装设计创意构思与效果图绘制》对于充分了解服装设计效果图中的水彩画技法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作者:苟彬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