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传承与服装设计关系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文化传承与服装设计关系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文化传承与服装设计关系探析

服装设计作为人们潮流文化的引领,其教育的开展更是承载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如此的背景下,服装设计教学需将传统文化传承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做以进一步的分析及概念导入,以增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将其专业的发展与其社会建设使命紧密结合到一起,深化其在专业方面的创新、创造能力,提升其对其社会建设使命的落实,让我国的服装发展能够带动年轻一代的文化思潮,令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建立相应的文化自信。

1服装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1.1服装款式暗含先人生活智慧

纵观人类的服饰发展变化,会发现其中暗含着许多人类活动的智慧结晶。我国传统服饰作为东方文化的一个象征,在款式设计方面浓缩了不少东方人文智慧,如古代汉人服饰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用宽大袖口表示天道圆融,深衣制式则体现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美德,令繁复华美的汉服展现出独特东方审美、意蕴;而后期的中山装也在领口、口袋设计上融合了传统美德,如四个贴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后背不破缝则表示对和平与统一的追求,既有传统文化的彰显,又有时代精神的体现。正如人们所熟悉的西装在其发展中的演变,我国传统服饰的“进化”也经历了思想的变迁、文化的沉淀,需要人们继续传承与发扬,以令传统的美德精神在新时期中得到认同和流传。当前我国服装设计受西方文化输出影响较大,很多年轻人不能理解我国传统服饰的设计概念,一面旁观传统文化元素的式微,一面对西方文化进行追逐,十分不利于国家文化方面的建设发展,而若要对这一现状进行扭转,服装的设计理念是一个需要着手转变的层面。

1.2服装纹样体现先人生活态度

当前所有与中国元素相关的服饰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传统服饰的纹样,像是一种符号,显示着某种向古的生活态度。而实际上这些“符号”的形成都是传统人文思想的浓缩,如人们常见的龙、凤纹样就是表现了先人对吉祥如意、幸福生活的追求,而一些福、寿的纹样也能很好地呈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这些纹样或以颜料勾勒,或用针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应用到服装设计中,既增加了传统服装的设计感,又充分地展现了先人们的智慧。当前的服装设计中加入这些象征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丰富服装设计理念,还能将传统的人文融会贯通于其中,增进服装的人文性表达。学生在学习服装设计时接触此类的文化元素一方面能拓宽其审美,一方面则能为其服装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带来启发,增进其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思想的融合。

1.3服装颜色反映先人文化追求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在服装上的表现亦是丰富多样。除象征着传统道德思想的纹样、图腾外,传统服装的颜色选择与搭配也蕴含着大大的乾坤。绯红、鹅黄、靛蓝、月白,这些带着悠然古意的词汇都是对颜色的形容,传统服饰文化中,衣服颜色取于天然材料,亦在意境传达上力求朴实自然,如竹青色便是取自竹之青,意在传达像竹子一般有节的君子风范;月白色则取自天上皎月,意在彰显服装主人如皎月一般纯洁的气质;此外还有鸦青、黛蓝等别具诗意的颜色,无不反映着传统服饰中高贵、典雅、大气的特点。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服饰颜色中的体现不止于此,先人们对服饰配色也是格外讲究。如《礼记·王藻》中所言“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有采而不贰之正服)不入宫门”,可知古人对颜色有正色、间色之分,并以正色为尊,十分看重服装颜色纯正;《周礼·考工记》中总结“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五彩谓之绣。”可见古人对颜色搭配也十分讲究次序。而这背后则暗含了积淀了千年的文化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立足与发展的根本。

2当前服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对传统文化解读不够深入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服装设计中一直有所体现,但在对一些服饰进行设计改良时却常出现元素乱用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服装设计教学在引入传统文化思想、内容时不够深入所致。服装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早已不新鲜,但服装设计的有关教育却仅将传统文化元素当作一种服装设计创意元素来融合,其对不同文化符号碰撞的追求远远大于对传统文化独特内涵的表现,导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时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传统服饰设计元素的融合也难以体现传统文化精神,更不要说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了。由此也不难看出进行服装设计教育的教师在教学展开过程中过于重视服装设计美感的体现,而忽视了服装中文化的表达,惯于从美术视角看待设计,殊不知没有足够的文化支撑,再华丽、新鲜的元素碰撞也是缺乏灵魂。因而要让学生的设计作品能更上一个层次,教师必须要对其现有教学理念进行扭转,让学生重视起美术设计中文化背景及其呈现与表达的重要性,以为学生进行服装设计时带来更多思想依据和启发。

2.2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流于形式

当前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运用讲解趋于形式化,导致学生在服装设计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敬畏,选择传统文化元素时也通常没有做到严谨的借鉴,多数时候仅是随着自己的个人意愿随意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和搭配运用,出现了诸如传统服饰纹样与服装设计寓意表达相左,传统图腾在设计中乱用的情况。而许多学生并不以为意,由于缺少足够的文化积淀,基本文化素养缺失,个别年轻一代甚至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嘲讽与对所为创新思潮的畸形追捧,殊不知我们在服饰设计中的思想表达正如一个流动的宣传“广告”,外国人透过年轻人的思想表达来认识我们的文化,如果服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够严谨,则很容易造成其他民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误解,进而不利于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

2.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缺少融合

传统文化应当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传承,但相关教学对其中的“度”的拿捏总是不够准确,上文中提出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内涵在当今服装设计中体现不足的情况,而有些向反的观点则极端强调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复原,如完全按照古代服饰的规矩去添加设计传统文化元素,这种过于注重文化意味的传承不仅打破了现代服装设计的一些美感,还会因为缺乏与现代文化元素的接壤而产生违和的气质,如在服装用色上过分强调正色的使用,常令一些服装在色彩明度上过于艳丽,从而破坏了服装设计原本要表达的意境。事实上古人的一些服饰色彩搭配习惯固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做以支撑,但在引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也要适当考虑现代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着装需求,并根据服装的设计意图适当的调整传统文化元素在其中的占比,以让该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相得益彰,体现设计者良好的审美与创造力。

3服装设计教学体现与传统文化传承关系的方法

3.1深化对服饰中人文精神的挖掘

基于以上服装设计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相关教师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对教学理念的调整与转变,增强对传统文化理念与内容的融合,深化传统服饰中人文精神的挖掘,以转化应用到当前的服装设计当中,提升当前服装设计作品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各领域关于传统文化的诠释和解读案例迭出不穷,如近年来兴起的茶艺、养生艾灸、国学教育都是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娱乐、养生保健、教育开展中的体现,其中不乏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待后来者挖掘学习。比如茶艺看似泡茶喝茶的技艺、艺术,实则蕴含五行规律——茶叶属木,炒茶需锅(金),润茶以水,煎茶用火,而茶器多泥土所制,喝一泡茶,可谓调和了五行,体会到的除了茶叶清香,还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结合)的气韵,将这一人文思想深入挖掘,相信会为服装设计带来更多灵感。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一些参观活动及视频资源的引入,以多元的课堂导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在服装设计中强化对传统文化旨趣、精神的表达。笔者在教学中就习惯将课堂教学分为三节,第一节着重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引入,如讲解服装款式设计时就为学生导入了汉服设计对自然元素的表达,袖宽多少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以此为学生服装设计的实践联系带去灵感的启发,学生总结了古代服饰中的设计精髓,自然能够将相关思想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而不再会单纯为了元素的碰撞而引用传统元素。课堂的后两节则用以服装设计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实践,有了前面传统文化内容的导入,学生会带着有关理念接收服装设计的有关知识,从而有助于其服装设计思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其接下来的实践也得到了有效的铺垫。

3.2增进学生对传统纹样的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服饰的纹样中有着浓缩的体现,很多看似相似的纹样只有细小的差别,其传达的意思却相距甚远,当代服装设计教学必须对这些内容予以细致的区分,以免学生在引用传统文化元素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传统文化在服饰上的传承体现带来阻碍。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神圣而威严的图腾,其象征着皇权,古时候不能为贫民百姓作饰,且造型讲究,每一个形态都有着不同的寓意。殷商时期的龙纹眼睛为“臣”字眼,口微张,或有舌头吐出;到了唐代,龙丹凤眼、张大口的形象既有特点,足为三爪,身上见鱼鳞纹;明代龙嘴如猪嘴,爪子的趾间距较近,形如风车;而清代的龙则有五爪、四爪之分,看似一个爪子之差,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却是大不相同。当前很多年轻人慕古、仿古,喜欢将象征权利的龙图腾印(绣)在衣服上,殊不知图案选择的错误只会让真正了解这些文化的人大感荒唐。而基于传统纹样种类较多且形制复杂,不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区分,教师可借助一个个故事对传统服饰纹样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如此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纹样的内涵理解,一方面能为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关系带来兴趣的提升。笔者在为学生讲解传统服饰纹样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时借助了故事情境构设方法,令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更容易理解纹样所传达的思想主题,更清晰纹样在不同设计主题中的应用可行性;并拿出市面上的一些含有传统元素的反面服装设计案例以作对比,让学生们以小组讨论形式分析传统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错误融合存在哪些不妥及其为传统文化传承带去的误区。学生在故事情境和真实的对比讨论中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错误引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更加明确了服装设计中文化表达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内涵严谨传达的必要性,从而切实提升了其设计实践中对传统文化元素引用的水平。

3.3促进学生转化思维的形成

为让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理解到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之间支撑与表达的关系,教学当中必须深化传统文化内容在服装设计中的过渡与转化,让学生认同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自然地将其融合到服装设计中,免除其传统文化思想“过时”“守旧”的偏激认知,从而令传统文化在其服装设计作品汇总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进一步深化其对二者间关系的解读。基于职业院校教学的创新、实践思维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现实中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融合案例的引入,还要在将作品鉴赏的范围进一步拓宽,从热门影视作品和时装秀中的作品挖掘服装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思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想带来启发和借鉴。笔者在讲解传统色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国的应用时特别将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莫兰迪配色美学作为鉴赏案例,意在让学生作品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呈现不要拘泥于制式,要充分结合设计所要表达的主题意境及现代服装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设计创作带去了较多的灵感激发。实际近几年随着年青一代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制作精良的古装影视作品、大型国风节目层出不穷,风靡一时的《甄嬛传》《如懿传》就是以服化道制作精良而著称,电视宣传期间,专门有关于这些服装制作的历史渊源介绍,将这些内容推荐给服装设计的学生能够调动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并打开他们的眼界,使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陈凯歌导演的新作《妖猫传》也是十分到位地将盛唐风范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果说此前古装影视作品是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一个“照片”复原,那么《妖猫传》中的刻画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态呈现。当然河南电视台的春晚,唐宫仕女穿越时间来到现代,也是令人眼前一亮,为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将其作为服装设计教学的素材,除了能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更能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豪感。随着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崛起,服装设计的相关教师也应当积极抓住时机,从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抽取有关传统文化的话题,经过筛选对比,使其与服装设计的教学联系到一起,塑造学生展开专业设计训练与文化传承的良好环境,使其人文意识不断“觉醒”、强大,以将脑中心中的传统文化情节自然而然地与其设计生涯相结合,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传播铺垫基础。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多加搜集教学素材,尽可能让教学开展与学生关注的话题更紧密。

4结语

服装服饰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反映,充满了前人的生活智慧与思想追求。近代中国国力的衰退让西方服饰文化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淡化令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今在我党带领下,国家的国力复苏,人民文化自信的提升成为了新时期国家发展的一大前提。而服装设计的发展与教育也要将文化自信的树立作为一个大的方向,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渗透相关思想内容,令学生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的同时学会转化、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充分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为时代文化的引领做以铺垫,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

作者:李益婷 单位: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