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铁锈染在服装设计中实验应用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铁锈染在服装设计中实验应用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铁锈染在服装设计中实验应用浅议

摘要:金属生锈是自然氧化反应,铁在空气、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称之为铁锈。铁锈作用在面料上其呈现的斑驳肌理给设计师提供了新奇的创作灵感,通过不同创新方式对锈染进行新的诠释与表达。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操作,为这一工艺的实际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铁锈染;创新;服装设计

一、铁锈染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上最早发展纺织品染色工艺的国家是中国。根据吴淑生、田秉毅著的《中国染织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的记载,早在距现在1.5万年前,我国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红色氧化铁(Fe2O3)矿物颜料,用骨针以制作衣物。宋代时期,我国药物著作《开宝本草》中也记录了有关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令表光净、以盐水洒之并置于浓醋瓮中,阴处埋之百日,则铁上生衣,铁华成矣。药材基本来源于铁与醋酸在化学作用下生成的锈末。在现如今我国坚持以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基准,铁锈也可以作为天然环保染剂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锈染过程使用的废弃的铁板进行染色可以减少化学颜料的使用,从而在社会生产方式的源头上保护节约资源。[1]铁与空气中的氧元素和水发生氧化反应,经过高温加热催化后,红棕色的铁锈便自然生成。将铁块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铁锈会在水中呈现漂浮状态,水呈浅红色。将铁块晾干水分后,铁锈便留在表面上形成了微红色的锈层。铁板上出现锈迹后,将面料覆盖在带有锈迹的铁板上并包裹严实,在其上面注入铁水后用重物压住锈铁板,最后在高温蒸汽机内进行加热,便可以将铁锈不规则的图案拓在织物上。由于铁块浸泡的时间不同,铁的腐蚀程度不同,作用在面料上的金属表面颜色和肌理也会随着这些变量、不变量发生随机性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图案、深浅不一、富有层次变化的独特锈染图案。在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合成染料皆为苯胺类煤焦油化工产品,其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2]将铁锈作为原材料作用在面料上并在服装中进行创新运用,既可以达到取材于天然,有利于生态环保,又可以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发展。

二、铁锈染的行业背景与现状

据联合国预测,全球每年消费购买的服装已经超过6200万吨,如果全球人口到2030年达到85亿,服装消费量将从6200万吨暴增到1.02亿吨。[3]到2050年,碳排放预算的份额可能会跃升至26%。服装行业将超过石油行业成为第一大污染产业,服装从原材料种植到消费者手中对环境造成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水污染,在生产服装的大多数国家,纺织品工厂未经处理的有毒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据统计,全球20%的工业水污染是由于纺织品染色和处理造成的;[4]空气污染,纺织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10%,在生产合成纤维时会释放出比二氧化碳破坏性还要强300倍的一氧化碳;针对全球危机,许多市场产业的头部时尚集团也逐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签署了《时尚业环境保护协议书》,致力于全球变暖,恢复生态多样性和保护海洋等生态问题,早日实现碳中和。在这一契机下,充满人文气息,崇尚自然的扎染等手工艺也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自古以来,防锈一直是制造业中古老的难题。锈迹能使船只减速,发动机瘫痪,桥梁损毁;锈迹遍布于钢筋混凝土表面,它堵塞枪支,弄坏洗衣机,并让自行车变为废铁。虽然锈迹常被视为大麻烦,但是仔细观察,却可以发现由锈斑组成的各种绝美图案和复杂色彩混合。说到铁锈,人们首先想到的则是它的弊端——不易清洗的污渍,但在艺术家眼里却变成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其天然的肌理感和斑驳感赋予了更多的艺术语言,具有充满不确定性的抽象美,拥有意料之外的魅力。兼持品牌创始人陈建宁在其品牌2022春夏系列设计中采用了矿物染,铁锈染等中国传统天然染色方法,染色后染材重归大地,对环境0负担,强调无废的概念。如图1,铁锈染让其设计呈现出更丰富、鲜艳的色彩,令其更年轻潮流化。

三、对于铁锈染在目前服装市场上的可行性建议

(一)传统技艺与产业化发展并进

铁锈染色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手工技艺,在岁月长河的积淀下,其染色技法已非常丰富,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铁锈在高温作用下才形成锈迹斑斑的图案都是独一无二,具有抽象的艺术美。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这种传统古老的染色技法也在慢慢衰落,身处服装行业的青年工作者更加趋向于现代化、科技化的染色工艺或手段来达到服装设计的最佳视觉呈现效果,虽体现了时尚、创新、科技三合一的效果,但却缺乏了服装中的东方韵味美。将传统的铁锈染技法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可以呈现出极具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价值,在国风、国潮盛行的时代,这种艺术创新更能够赢得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青睐。此外,铁锈染研究应密切与现代服装行业市场的需求结合,将创新技术成果在量产中得到实践推广,并且带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发以铁锈染为主的天然染色服装系列。在产品开发和实际营销过程中,着重突出铁锈染系列服装其绿色环保和附加功能,如利用铁锈变废为宝。其实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细节也可以发挥出强大、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和价值,将其环保理念灌输给群众,使铁锈染服装成为真正的高附加值的消费产品,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二)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入绿色服装产业链

近几年,打造可持续时装是全国热门话题之一。服装设计师也将成为最具潜力改变全球时装行业高污染现状的人群之一。服装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已不是一个短期的趋势,其会在绿色环保日趋重要的状态下持续流行下去。服装设计师也经常通过环保材料的使用和服装制造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的生产方式。将铁锈染融入到绿色服装产业链,推进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如在天然原料、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等环节。这样才能发挥出铁锈染的生态环保价值。在多维角度中分析铁锈染,其价值也同样可以达到“零浪费”原则,减少废料的产生、物尽其用,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国内外服装设计师们对于可持续发展服装设计更多地体现在“乐活服装”,即使用天然棉麻材质,草木染系列服装,减少服装干洗的次数,强调健康、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天然草木染色技术的成熟使很多服装品牌都摒弃了化学染色使服装更加环保、生态;铁锈染色技术在服装设计中体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其工艺跟草木染色技法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将原料的本色通过媒染剂高温提取出来,使其拓印在服装上达到深浅不一、独具一格的染色效果。但是国内外将天然铁锈染色技法运用在服装设计中的还微乎其微。因此,铁锈染系列服饰在可持续时装行业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有着非常可观的前景发展。

(三)铁锈染的独特性深得人心

在发明化学染料之前的数千年文明中,人类的染色资源并不稀缺。那时都使用从大自然中提取并最终分解的天然染料,其中铁锈染色技术就慢慢流传至今。在我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以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各种染料都有自己的着色原理。尽管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都属于着色剂,但是它们的着色原理是不同的。矿物颜料的着色是通过黏合剂粘附到织物的表面,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将颜色完美复刻在面料上,铁锈染色的原理也正是如此。铁在不同物理环境下所产生锈迹的色彩、纹路、形状又有所不同,正因如此,通过铁锈染制作而成的服装其纹理和色泽都是不可控的,有着个性化、差异化的抽象美。而这种抽象化、独特化的风格早已成为当今服装消费的突出特征。目前大众的普遍观点认为:铁锈染与化学合成染料相比仍有明显不足,如稳定性差、色牢度不足、色彩差异性大等,这也被认为是限制铁锈染色应用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铁锈染色牢度略差可能并不是问题,更多的还是要在后期保养上下功夫,其绿色环保理念已经足够掩盖其不足,只要是环保意识强的消费者都能够接受并享受其中。而染色略有不均匀,出现色彩差异问题是因为在染色过程中一些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导致,如:温度、湿度、铁锈的腐蚀程度等都会造成其色彩不均的情况,但不同批次的色差变化或在使用过程中褪色等特征恰恰体现出铁锈染系列服饰的独特性、唯一性。对于具有个性的新时代青年消费者来说,他们追求的更多是服饰的唯一性、独一无二性。可见,铁锈染天然古朴的风格、自然褪色的效果等特性若能够被合理创意运用,将不足转化为服装的特色设计亮点,也会在众多服饰作品中脱颖而出、不同凡响。

四、铁锈染实验过程

本人跟随罗莹导师参观了宋立老师的集彩工作室,学习并参与制作了铁锈染色技术。铁锈染其最大特点则是它的偶然性及不可控性,面料的材质、铁锈的腐蚀程度、温度的变化都是会引起最后图形纹样呈现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导致铁锈染后的图案纹样呈现出深浅不一、富有层次肌理的完美视觉效果。

(一)染色工具

实验所需工具:金属铁板模具、喷壶、醋酸、双氧水、保鲜膜、蒸汽机、电磁炉、不锈钢锅。实验所需染色材料:棉、亚麻、真丝、夏布、五倍子、洋葱皮、皂矾。其中,醋酸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了媒介作用,为了在面料上的上色效果更加均匀;双氧水则起到加速金属铁板氧化,加快铁板的氧化褪色色度,使锈色可以快速渗透并拓印在面料上。

(二)染色步骤

首先,按照100:1的比例调制醋酸和水,将面料放入液体中充分浸泡5-10分钟,目的为软化面料中的纤维,在后续过程中起到媒介作用;其次,面料拧干水分后,将金属铁板包在织物内部并淋上双氧水,其目的是加速上色效果。(实验过程中面料面积过大也可以采用铁板层层叠加在一层层面料上的方法)将金属铁板和面料一同放入高温蒸汽器中进行为期40分钟的加热染色,使铁锈与面料充分反应,将颜色和肌理感留在面料上。染色温度一般为100℃左右,面料上色的色牢度与染色时间的时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标准控制染色时间外还要考虑到面料的上染率。加热时间到了还要进行10-20分钟的保温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更大的抓住色牢度;染色后面料与铁板分开,将面料放入水中加入小苏打浸泡半小时进行固色;最后,清洗面料并甩干,晾晒。注意的是染色后的面料一定要彻底反复清洗,保证面料上原有的铁锈元素完全清洗干净,以防止后期面料发生侵蚀,破洞现象。

(三)铁锈染在服装中的创新运用

铁锈染与植物染较为相似,都需要采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其中,真丝,羊毛材质具有快速着色的效果,并且着色后的色牢度以及上色深度比棉麻等纤维面料更加优异。铁锈染色与植物染色的方法颇为相似,有平铺和局部两种染法,如图4。在不同条件下铁锈染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这与温度、湿度、铁锈的腐蚀程度、面料的材质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第一种为平铺染法,将面料清洗后随意抓出褶皱肌理,将锈板平铺在面料上并不均匀洒上铁水,其目的是让染液顺着面料肌理流动,使图案色彩呈现由实到虚,即虚即实的渐变效果。然后,将铁板与面料一同放入高温机器内进行加热,通过加温的方式,助力铁锈自动拓印在布料上,同时实现高色牢度的目的;第二种为局部染法,将锈板按照前期设计好的几何图形固定在面料上,经高温加热后达到提前设想的局部锈染效果。由于锈板具有规则具象的纹理图案,铁板通过设计师的构图设想后形成的排列组合效果,最后在面料上形成了深浅不一、富有变化的图形。作品“印迹”由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罗莹教授创作完成,并成功于《虚实之间—2021时装艺术国际展》进行线上+线下展览。如图5,将铁锈染和扎染创新融合,纤维布料铁锈染色后再加入植物染色,如利用五倍子、洋葱皮等较为高纯度、低明度的颜色来加深整体暖色调,使其氛围不仅多了一份沉稳大气,还多了份经历了人生百态的沧桑。局部设计的图案在不可控因素下形成虚实相生的朦胧美,锈染的肌理图案根据面料层叠的先后顺序,色彩也会呈现出深浅不一丰富的渐变效果,与锈板直接接触的面料其上色效果最佳,呈现黑红色系;距离铁板最远的面料则上色效果欠佳,呈现浅橙色。通过对铁板模具的疏密摆放,也会使服装面料呈现出疏密关系,深深浅浅富有层次感。通过对夏布和欧根纱染色扎染处理,创作背景装置来增加氛围感,强调空间的穿插。同时,作品还利用了编织工艺,使整体造型体现出向往自由、天人和一、不畏浮尘的道家思想。将其与扎染、铁锈染、植物染融合,利用棉、麻等天然材料展开设计,呼唤崇尚自然,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和古典东方美。

(四)实验结论

从实验初始浸泡面料、放置铁板模具、染色、高温加热、清洗面料到最后甩干晾晒,形成最终成果展示,铁锈染带来了太多未知的惊喜。天然的铁红色彩带给人们复古温暖的气息;铁锈模具在不可控因素下呈现出的斑驳印记和深浅不一的图案按纹样使服装更具有层次感,这与现代数码印花技术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其中,最考究的是铁板模具在面料上的摆放位置,又称之为局部染法。过程中要事先在脑海里构思出想要最终呈现的图案效果,根据所谓的设计灵感图进行摆放模具,但是并不是说最终呈现的效果就一定是前期脑海里所想的样子。因为铁锈染与扎染一样,具有独特、唯一、巧夺天工的特点,其染色后的每一块面料都是呈现随机的天然之美,即使按照规则去摆放了模具,在温度、时间等不可控因素的印象下,也不敢完全保证图形会完整地呈现出来。但是就是由于这种不可控因素,才会呈现铁锈染独一无二的渐变造型美。

五、展望

服装,作为文化形态和权力结构的视觉表征,隐喻着我们所传达的个体价值,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联。服装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有了新的意义,他已经渐渐淡化御寒遮羞的物理作用,而走向一个新的的领域,它是一种符号,文化的氛围在服装领域里越来越浓厚,服饰开始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从古至今,从最初的创作灵感到面料再造再到批量生产,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尤其是当今21世纪,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经历着严峻的新冠疫情,我们不得不要更加重视环境污染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设计可持续时尚服饰。化学染料、合成染料的制作过程不仅消耗石油资源,而且污染水资源、空气资源等。而传统的草木染,铁锈染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达到多维度的零浪费、零污染原则。虽然铁锈染色技术还处在发展萌芽期,在技术上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距离推广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于设计师来说,锈染技术已经给予他们灵感思路,其图形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会带来意外的惊喜,可以在独立设计师品牌中使用。对于服装行业来说,锈染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跨界创作融合。假若应用到商业生产中,相信在带来价值的同时,也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不仅可以减少化学染料的使用,也能够更好地将金属废料进行二次利用,变废为宝。未来,期待锈染技术能被更多人了解,更多具有独特性、艺术性的锈染衍生品被开发出来。

作者:丁荣荣 罗莹 单位: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