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图案服装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图案服装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图案服装设计论文

一、中国民间图案的特色

(一)表现内容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民间图案来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审美情趣的反映和总结。如人们对“福”、“寿”的表达用蝙蝠和桃子的图案来体现,象征“爱情”、“富贵”寓意的则用鸳鸯和牡丹花的图案来代表,甚至一些民间传统戏剧故事“白蛇传”、“劈山救母”、“八仙过海”、“杨家将”、“大闹天宫”等也被用图案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些代表民族伦理道德观、审美观的典型形象被广泛流传。还有,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剪贴的窗花门联,元宵节挂的彩灯,端午节带的荷包,清明节放的风筝这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的图案都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中国民间图案表现出的内容和形象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很容易与民众的生活产生共鸣,这就注定了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根本特征。

(二)装饰手法反璞归真

民间图案的产生绝大多数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在劳动之余创作出来供自己欣赏娱乐使用的,因此把内心世界的感受融入到图案的造型及构图中以及色彩的选择搭配上,其所呈现出的图案具有朴、拙、纯、稚的气质特征,正是民间图案反璞归真特色的呈现。从图案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感受到民间图案在造型的创作上强调主观表现,也就是不太重视外形是否形似而重视内在神似。往往用简化、概括的方法保留自然形象中最基本的特征,去掉繁琐不重要的部分,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把自然形象最本质的特征突出出来。在构图上是追求对称、丰满、和谐;在配色上则是鲜艳明快、活泼大胆。民间图案从造型、构图到色彩配置都展现出民间艺术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这种质朴的艺术情感和返璞归真的艺术内蕴正是它得以不断延续和创新的根本。

(三)工艺形式简便,利于传播

我国民间图案在表现形式上有极为丰富的工艺制作方式,最初的制作方式以手工为主,为了提高效率所以其表现题材和制作工艺上不需要太复杂的造型和技巧,可以利用简单的工具来完成。由于它造型重复性小、灵活性较大、而制作的材料也以使用方便和造价较低的材料为主,并多与日用品结合而获取便易,因此民间图案得到大众广泛的喜爱和传播。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各种信息传播途径更加方便快捷,使得民间图案与新的工艺技术和材料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早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二、历代服饰图案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代服装诞生在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时期,据考证,服饰图案据最初有文字记载是在商代。从考古墓葬出土的玉俑、石俑、木俑的穿戴可以看出在帝王、贵族们衣服的袖口、领口、腰带、裙底处都出现了装饰花纹,尤其冕服上还绣着带有等级标识的十二章纹。这一时期服饰上常见的图案有云纹、雷纹、菱纹、圆点、斜纹以及变化的龙、凤、蛇虎等动物纹饰。奴隶社会时期,大规模的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炫耀暴力,崇尚神祗、英雄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人们对纹样的追求日益主观化,把宗教神秘观、情感和想象凝聚在图案中便形成一种怪异狞历之感。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织锦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蜀绣缎上的花纹受到西亚的影响,出现圣树、葡萄、山羊、野猪等动植物图案,方格兽锦、团窠、联珠等纹样结。而忍冬、莲花、孔雀、狮子、大象乃至神像大都随佛教而来。这一时期图案变化不拘泥于形式,而是与外来宗教、文化互相杂糅,图案样式的丰富和发展与当时丝绸之路的开辟,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后大力倡导和引入宗教,佛教与本土道家思想相通并互为影响等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服饰图案用真实的花、鸟、鱼、虫、草进行写生,常见的有宝相花纹、瑞锦纹、鸟衔花草纹等,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结合的缠枝纹图案在服饰中的运用一直延续到今天。唐代时期由于文化发展具有兼容并畜的特点,其对外来文化进行了大胆的引进和接受,这一时期服饰图案常用对称构图,色彩艳丽明快,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丽、圆润。明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的时期,其纺织业极其发达,丝绸工艺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服饰花纹色彩异常丰富,可达十余种,构图复杂,正反两面花纹相同。明代纹样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吉祥纹样开始运用,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吉祥纹样的题材十分广泛,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禽走兽,无不入画,甚至用各种书体的吉祥汉字来表达人们美好心愿的手法更是空前发展,这种吉祥纹样的运用,到了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纵观中国服饰图案的发展,可以看到服饰图案风格的变化历程,从商周时期的狞历神秘到魏晋时期的洒脱自然,隋唐时期的华丽丰美到明清时期的繁华鼎盛,无不彰显着图案的艺术魅力。但探究其风格变化的趋势和根源则不难发现它与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发展、工艺制作水平、社会思潮和人们的审美意识等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让中国民间图案继续发展就不能将它从整体文化中抽离出来,而忽视它的历史背景使其脱离民间生活环境,否则势必使研究的方向越来越窄,反过来会阻碍中国服饰图案的发展。

三、如何使中国民间图案

服装设计中能更好地发展和应用从古至今,人类在不断创造生活的同时又在美化着生活。因此,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与具有美化功能的“图”则从开始之初就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的水平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西方思潮涌入我国,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成为主流思想,在服装设计上崇尚简约、时尚的风格,因此有些民间传统图案的形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服装的运用和审美要求。但这不能阻挡两者的结合,只是在应用时需要设计师对其内涵进行提炼,对表现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并进一步对民间图案与服装设计的精髓进行融合。根据前文对民间图案特色所做的分析,要更好地将其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从图案造型的创新入手

中国民间图案是时代文化思想的反映,它的创作离不开本民族的风俗民情,更离不开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因此,民间图案不能局限在传统图案造型中,而是要寻求传统民间图案题材之外的素材对民间图案从造型上进行丰富。如把现代常见的卡通形象、网络形象甚至是西方图案元素融入到创作中,将中西、传统与现代的元素进行合理的重构,组成新的既能体现中国民间图案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图案造型。只有从基本的图案造型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将其与现代服装造型相结合。

(二)从丰富加工工艺和材料入手

民间图案与现代服装面料织物的质感和色彩的恰当结合,可为时装的意蕴塑造增添效果。大胆突破棉、麻、丝、缎等常规的面料,在皮革、牛仔甚至在高科技合成纤维上运用民间图案,则会给两者都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另外,在传统服装缝制工艺上进行突破,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羽毛绣、丝带绣、电脑刺绣、印花、镂刻等具有现代时尚感的工艺手法的使用,也会让服装设计中的民间图案变得耳目一新。

四、结语

总之,民间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要轻其形,重其神,在保留传统图案合理要素的同时,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的理念。这不仅能使民间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里得到发扬光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中找到本民族的一种民族精神,并不断地融合新的文化,使其不断地发展和更好地发扬下去。

作者:吕欣 郭杰 单位:佳木斯大学艺术设计系教师 佳木斯大学艺术设计系教师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