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不同教育阶段中的服装设计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中,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为主体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含高职教育)相脱节的情况尤为明显。基础教育(高中阶段)主要将高考视为指挥棒,以基础知识应试为主要教学目的。这种教育理念固然有其优势,但其劣势也显而易见,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新课程美术课与通用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为基础,以大学教学中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专业为例,将高中美术课与通用技术选修服装及其设计课相结合,探讨高中美术教育该如何与大学服装专业在艺术、技术上进行结合和贯通,以期能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研究。
1服装设计在高中教育中的定位困惑
高中美术课第二单元产品设计中的第三课“你能让我满意吗”,有关于服装设计的一些讲解,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对服装的发展概况、审美和穿着品味进行一定的简介。在有条件开设高中通用技术选修服装及其设计课的学校,教师可以在美术课的服装简介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更广泛的讲述。同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在高中阶段却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划分在美术和通用技术两个学科中,并形成了美术学科的美术课和通用技术选修服装及其设计课[1],但两个课程部分内容又彼此交融,处于两个学科的中间地带,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陷入表现形式的片面性。可以通过“服装设计”这个模块内容,将高中美术与通用技术两个学科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专业性,弱化学科性。这样即使有学科的分化也不会割舍知识的连贯性,更不会割裂学生的结合体验。将高中新课程美术课与通用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形成学科整合,能够减少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专业知识的渗透力,为学生接触材料、提高设计、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一些专业支持。
2学科整合,知识连贯
高等教育的服装专业是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衍生出艺术学设计类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工学纺织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学科。两个学科虽有不同的侧重,但相互交融都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要素。可以说,服装设计就是“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2]。笔者认为,应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大关于服装的审美和品味教育,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避免高考后填报志愿时的盲目,进入大学后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还可以树立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如下:首先,大多数的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几乎对服装一无所知,这就使得大学的服装专业必须从基础的服装艺术教育开始,进而再进行服装技术(技能)教育。基础的服装艺术教育势必会挤压一部分技术(技能)教育的课时。由于到大学阶段(18岁后)已经过了培养审美的最佳时期了,这时再进行服装艺术教育可谓事倍功半。笔者认为,可以提早至高中实际进行初步的服装审美和拼配的熏陶,使学生进大学后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大学的服装教育从形式美的法则开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后,可快速地进入服装技术(技能)教育。将服装的基础知识下沉至高中完成,则大学教育可从一个较高的起点继续进行,节约了基础教育的时间,增加了技术(技能)教育的课时,从而更加从容地提高了职业教育品质。其次,现在我国青年的整体品味和审美不是很高。青年人中“颓废”“邋遢”“不修边幅”“个性(非主流)”的现象常常见于报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其青春期时段,我们的审美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并没有被重视[3]。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属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着力学生的审美培养,可以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树立高品位的审美。无论学生在大学选择何种专业以及毕业后选择什么工作,高品味的审美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气质和形象,也容易在社会中形成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3注重实践,从做中学
现今无论高中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提倡实践教学,高中美术课或大学服装专业亦不能例外。
3.1高中时期:服装设计的艺术与技术之结合
以同一个主题、高中阶段的学生作品来做分析,总结归纳出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然后策划一组可行的活动方案,最后争取以动态服装秀来展示成果,形成专题化的教学模式:1)灵感源的寻找,帮助学生发现细微之处的美妙,城市排水管道中的闪烁物质都可以让设计师产生设计的灵感;2)款式设计,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服装款式类型,拓展轮廓的造型线;3)笔者设计,体验设计师的感觉,统筹兼顾,提高鉴赏和动手操作能力;4)市场反馈,让学生们形成一个选购团体,得票最多的就是最具有市场性的服饰,其初步设想,可以调整和改变。项目组结合专业特点,将高中新课程美术课与通用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不仅尝试了学科整合的研究,同时将各学科之间的优势突出并形成互补[4]。曾做过“寻找设计灵感源”“服装外轮廓设计”“服装再造设计”区级观摩课、校创优课;在授课中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效果图的绘制、立体纸模的制作、服装再设计(改制设计)、主题的综合设计。例如,在《寻找设计灵感源》这部分内容中,前四节课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灵感源,再结合所给设计元素完成一款服装的设计。这样,做出的服装可能会有些粗糙或不成熟,但是对于以了解和提高审美品味为主要目的的高中美术教育显然是可以接受的,且可以使得学生体验跨学科教学之互补、优势、专业技能等方面之美,降低因学科区分而带来的专业弱化之困。
3.2大学时期:服装设计的艺术与技术之结合
大学的服装专业教学,可以采取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实习)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课堂理论主要进行服装设计的艺术教育和一定的服装工艺制作技术教育,而由于服装专业的特点,课外各种实践(实习)活动对学生的专业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专业的魅力。因而,大学服装教育应该是课堂讲授艺术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技术的模式。一个专业会有若干个不同的就业方向,增加时间会对他们未来的就业选择有一些引导。让大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进行专业实践;使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和设计作品;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根据功能和审美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设计作品。这样,才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髓和实施方案。
4结语
就现实情况看,不同教育阶段的服装设计类教育相衔接与贯通不仅要综合考虑高中美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的融合,更要考虑到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服装设计教学的不同目标、定位。还应积极与教师、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取得联系,听取他们对课程设置的反馈意见和改进方案,真正把衔接和贯通的功效做到最大化。
作者:刘慧1,刘天蓬2 单位:1.天津市微山路中学2.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