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服装设计中的实验性表达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人们对于服装的需要不再仅仅停留在实用层面,而是更加看重服装的精神价值。对于服装设计作品精神价值的追求正是当代服装设计的一大特点。而实验性则是实现当代服装设计精神价值和艺术性的重要方法。本论文从服装设计的设计主题、表达媒介、展示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代服装设计创作的实验性,认为实验性有利于服装设计实现对于精神价值探索,有利于提高服装设计的艺术性。
关键词:服装设计;实验性表达;艺术性
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基本上可以分为物质层面的需求和精神层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于服装精神层面的需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当代服装设计非常注重服装作品精神层面的探索。生命是一种过程,艺术是一种过程,创作也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材质、什么样的方式来揭示某一精神上的感悟?类似这些疑问将服装设计师的创作导向了实验性,即通过不断尝试各种材质、各种造型、各种表达方式来向人们展示设计师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这便是当代服装设计的实验性。
一、实验性的设计主题
当下服装设计创作的主题往往带有明显的个体性,以设计师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作为服装设计创作的主题,这类主题一般不是大众性的,而是明显的带有私人性和偶发性。[1]相对于完成那些风格固定、形态常见的服装产品,当下服装设计师更倾向于创作带有实验性的设计主题的服装设计作品。服装创作的过程不仅仅是制作一件商品的过程,而是类似于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这一创作过程中,设计师借助服装设计的过程和结果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2007年,我国服装设计师马可在巴黎时装周上了以“无用之土地”为主题的服装会,该主题来源于设计师乡间游历途中关于土地的思考,认为土地是生命的源头和灵魂的归宿。这次会展出的服装大多采用超码尺寸、故意做旧、粗糙缝制的艺术处理手法,来表现对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会上展出的以表现“土地”为主题的服装设计作品与一般服装奢华、美艳、潮流的特点不同,这些形态特殊的服装设计作品表达了设计师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可以说设计师把服装设计当作是其表达思考的途径,因而这时的服装设计带有艺术创作的实验性特点.2013年荷兰新锐女设计师IrisvanHarpen推出了以她自己儿时梦境为主题的时装会——“闪电”(设计师曾在童年做过与闪电亲密接触的梦)。在整场服装秀中,设计师将雪花、雾、石笋的形态呈现在服装上,每件服装看起来都十分视觉化。IrisvanHerpen曾经说过:“对于我而言,时装是一个于我、于我的身体都非常亲密的艺术表达。我将其视为欲望、心情、文化背景等组合起来的自我表达。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试图清晰地传递这样的信息--时装是一种艺术表达,时装是展示和穿着的艺术,绝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或空虚的商业化工具。”②可见,设计师感兴趣的是与自身经历有关的、带有实验性质的服装设计创作,这些作品能让设计师和观众从中体验到对人生和生命本身的思考。设计主题的实验性是对以往常见的习惯性、经验性的服装设计做出的改变,实验性主题是服装设计艺术表达的一种“开放性、可变性”的状态。实验性服装设计的主题不是为了完成某一既定的服装产品而设定,是设计师为了实现某一服装设计主题,带着与观众互动的意图,通过服装作品的创作过程,完成对自身某一思考的解读,带有偶发性和个人性的特点。实验性设计主题的开放性、可变性、偶发性和个人性,让当代服装设计更多地呈现出艺术创作的性质,也使得此类服装设计作品含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实验性的表达媒介
为完成实验性的设计,设计师通常要尝试多种材料,以便发现更适合表达某一设计主题的媒介。实验性的设计表达方式,注重通过合适的材料、造型来揭示思考的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希望借助一定的手段重组因时间或者思考留下的片断,让这些片断籍由设计师创作的独特形式升华为艺术。
1.对服装材料的实验
设计师为实现对设计主题的表达,需要寻找并尝试多种材料,或者对现有材料进行实验性的改造,以便更恰当的表达设计主题。为了充分表达设计主题,通常设计师对材料的选择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探索新材料,尝试多种材料的质感及表现能力,也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段对材料质感进行实验,以获得更完美的表现效果。[2]例如服装设计师马可2007年在“无用“会的作品中,为了表现土地的质朴和厚重,表现土地蕴含生命的设计主题,设计师通过做旧,在面料上附着泥土等手法,将面料粗糙的一面充分表现出来。而荷兰设计师IrisvanHerpen在2011年春夏时装会上,为表现水花飞溅的瞬间形态,尝试了使用最新3D打印技术创造的立体感透明面料(见图3),设计师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尝试,带来了非常理想的表达效果,使设计主题借助新材料得以充分表达.当代服装设计作品的优劣除了与出众的设计主题有关,另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便是材料,材料的选择关系着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因此设计师们对材料的尝试与创新实验有着浓厚兴趣,许多设计师不遗余力的对材料做各种实验,这些实验不仅针对材料的质感、肌理、图案、花纹,还包括材料的基本构成成分、装饰手法、材料的表现能力等方面。对材料的不断实验为设计师提供源源不断的表现素材,带给设计师新鲜的设计灵感。而新的设计灵感又会促使设计师持续对材料进行各种实验,开发探索新材料。
2.对服装结构造型的实验
对当代服装设计师来说,要实现具有实验性的设计主题,使用新的材料形态,就不能局限于某种既定的服装结构造型。服装结构造型的创新实验也是当代服装设计实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说到对服装结构造型的实验,新裁剪技术的使用、新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对服装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1998年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凭借其“我爱褶皱”系列,引起西方时装界的关注,令三宅一生服装作品出彩的不仅是材料的褶皱,更是因为这些服装与西方传统的合体造型不同——采用了一块布的无结构设计。无结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对服装结构造型的实验,使服装造型宽松随性,充满艺术感。三宅一生的一块布无结构式服装采用舍弃拼接线的方式,引起西方时装界重新审视持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服装结构。加拿大服装设计师YingGao将设计放在现实与未来技术之间审视,她从多年前就开始探索用微型动力驱动服装结构,为服装结构赋予灵动性与活力,使服装结构与观众形成互动关系,当观众靠近时,服装的折叠部分就会自动产生膨胀缓缓展开,像花朵绽放的瞬间。YingGao的微动力服装结构实验无疑是对服装结构的一项成功实验,她对服装结构造型的实验赋予了服装不一样的生命力。除此之外,裁剪技术的创新也会带来服装结构上的新突破。例如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技术的有机结合,东方式直线裁剪与西方合体裁剪的相互结合,都会带来服装结构上的实验创新。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各有优势,而东方式直线裁剪与西方式合体裁剪也会令服装结构产生完全不同的表现效果。与平面裁剪相比,立体裁剪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实现服装设计的实验性。立体裁剪可以实现设计效果的同步呈现,无论是材质的配置还是轮廓造型、比例关系都可以即时呈现在设计师的面前,便于进行调整和组织。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主题使用立体裁剪的方式在人台上用材料做实验,研究用何种比例、何种廓型、何种材质、如何更加恰当表现设计主题。美国新锐华裔设计师AlexanderWang(王大仁)说:我只想把衣料裁开,拿它们做实验。⑤
三、实验性的展示方式
服装设计师为展示其设计理念,在服装展示方式上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实验。[3]不管是在表现设计理念的效果图绘制阶段、设计理念的具体表达物化过程中、还是在设计作品最后的展示方式中,设计师都在不停地探索着,许多令人振奋的展示方式充满了实验性,同时这些方面的实验创新又会带给设计师新的设计灵感。
1.创作过程的实验性
在表达设计创意的初级阶段,效果图是有效的表达方式。关于绘制效果图的方式、媒介千变万化,各有特色。与传统效果图面面俱到的表达方式不同,那种注重刻画重点创新部位,省略关系不大的细节描绘的效果图绘制方式更适合实验性服装设计的需要。效果图表现只详细刻画要表现的重点部分,尽量简化或者忽略掉其他不太重要的部分,这样的效果图表现方式,使许多未知的设计细节始终处于可实验状态。这些在设计构想开始时还不太明确的设计细节,需要设计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不断的实验完成。实验性的设计表达方式要求设计效果图表现见好就收,设计师不要试图在设计开始之初就将设计细节全部固定下来,这会使实验性表达无法发挥作用。一开始就过于注重细节的效果图表现,会失掉思考及实验性表达发挥的空间。从设计效果图到设计作品的完成,中间是一个漫长的、多变的对设计思想的物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对服装造型、材料的把控能力直接决定着设计作品的优劣。在实验性的服装设计过程中,创作过程是开放性的,设计效果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需要反复试验与修改。设计师首先按照最初的想法在人台上进行初步的创作,然后为初步立体裁剪效果拍照,从各个角度审视设计初稿,甚至直接在照片上进行轮廓造型的调整,或者对材料形态进行文字上的描述,再根据已经修改的照片效果,进行服装设计效果的调整。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次性的,常常需要循环往复,直至设计效果达到理想状态。这一循环往复的“实验——审视——修改”过程是实验性服装设计非常关键的步骤,这个过程使服装设计呈开放性,并始终处于实验的状态中,设计师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根据其设计理念不断的调整与修改,直至设计作品获得满意的表现效果。[4]
2.展示方式的实验性
服装的展示也是当代设计师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场所,充满创意的展示方式是设计师表现其设计理念的重要环节。[5]当代服装展示的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形式,与传统的T台相比,变得更加多变,带有设计师有意为之的实验色彩。1998年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推出了“嘉宾艺术家”系列服装作品,这些作品是三宅一生与多国当代艺术家合作创作的。关于这个系列作品的展示方式,三宅一生与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以善用火药进行艺术创作著称)合作。在服装秀现场,三宅一生将超过50件的褶皱衣服在地上排成长龙,让蔡国强用火药进行爆炸处理。为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这个过程进行了无数次的反复实验,经过多次摸索经验,最终呈现在秀场上。爆炸过后,衣服上呈现出火药燃烧留下的诡异图案,然后由模特穿着展示在观众面前,整个服装秀过程实验性相当明显2015年秋冬荷兰设计师品牌Viktor&Rolf在其高级定制秀场向观众展示了新的服装展示形式——模特走向挂在墙上的画作,由设计师帮助,将画框穿在模特身上,形成服装。设计师在观众面前完成了从画框到时装的实验过程。这场 秀被命名为“画框女郎”,在这场时装秀的展示过程中,画框、时装、模特、观众甚至是设计师本人都成为整个时装创意展示实验的一部分(见图6)。2002年,英国设计师品牌HamishMorrow在其春夏系列秀场上同样采用了实验性的展示方式。秀场上设置了一个装有紫色墨水的水槽,模特穿着长长的白色衣裙经过水槽,随着模特的脚步移动,服装的裤脚、裙边被染上不规则的颜色,同时紫色的脚印也被留在T台上,留下了展示的痕迹。在这个过程中,服装效果的最终完成是在秀场展示的过程中——实现了服装的染色。设计师把服装染色的步骤搬到了展示台上,在模特的展示过程中,邀请观众作为见证者,完成了对服装效果的实验。
四、结语
当代服装设计中,艺术价值越来越被重视,设计不再仅被看作是获得服装商品的过程,而是被设计师赋予了更多艺术创作的实验性质。实验性开启了服装设计艺术创作的可能,使服装设计真正具有了艺术创作的探索过程。当服装设计师从设计主题的选定、设计创作的过程、以及作品的展示方式,都用一种实验性的艺术态度在尝试,那么服装设计就不再是单纯为了获得可售卖的批量商品的活动,而是包涵了更多倾向于艺术创作的意味。正是这种实验性态度推动着当代服装设计不断靠近艺术创作,提升服装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格调。
参考文献
[1]顾梦茹.论“未完成”的艺术品[J].新视觉艺术.2011(2):94-95.
[2]彭奂焕.完成的艺术,未完成的作品——论服装设计的“未完成主义”理念[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07:7-9.
[3]韩兰.服装设计与当代艺术中的观念性[J].中国服装,2008(3):48-49.
[4]彭奂焕.完成的艺术,未完成的作品——论服装设计的“未完成主义”理念[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07:14-17.
[5]彭奂焕.完成的艺术,未完成的作品——论服装设计的“未完成主义”理念[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07:18.
作者:孟君单位:四川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