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市场化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市场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市场化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际,高校应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理论结合实践,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的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深化产学结合,逐渐使服装专业教育市场化.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市场化

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数据库信息数据,宇博智业撰写了《2012-2016年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服装行业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中国服装业现在主要呈现出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其中,水平低指的就是“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这样的指责无疑打击了我国的服装教育,从侧面说明了先进的服装专业教育与市场脱节.中国的服装业要想走出被人掐脖断后的困境,必须着眼于打造世界品牌,这一需求督促服装高校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服装专业人才.因此,服装专业教育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

1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许多高校应用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工作室教学等多种形式,但是仍然必不可免存在“纸上谈兵”,“黑板上交游泳”的现象.有人说中国的服装行业是一个能够创造外汇,但并不能创造价值的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服装产业还停留在比较低级的加工层面,虽然也形成了一些品牌,但是缺少国际性的品牌,整体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也从侧面折射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1.1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

一幅油画历经历史沧桑,历久弥新,但是服装设计不同于绘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许多毕业生都反馈,学校老师教的东西没错,但是过时了.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及时了解到新技术,新观念,一旦毕业进入企业,只能从头开始学习.

1.2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素质教育,许多服装高校也将课堂搬到了工作室,实训场所等,但是许多高校呈现出换汤不换药的状态,大多数仍是按部就班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课堂练习,教师指导点评等.从教室换到工作室教学,并为从本质上改变服装专业教育,仍然与企业实践存在较大差距.

1.3教师对于缺乏经验

许多服装专业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未参与企业的实际产品开发与生产,偏于理论,实践实战能力较弱,不利于专业教学.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有企业经验,但是容易老调重弹,缺乏创新,不利于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

2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市场化改革策略

2.1教师队伍市场化

要使服装的专业教育市场化,教师是基础.如果教师都不知道企业的真实情况,那么专业教育与市场接轨无疑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专业教师需要清楚的了解企业中服装设计师的具体工作职责与内容,企业的设计师掌握什么软件,具备何种技能,日常需要完成哪些文件的编制等等,然后,根据企业服装设计师的真实工作,结合课堂教学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最终才能展示出与市场贴近的课堂教学.高校在选聘教师时,学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诚然,较高学历的教师具有更高的科研精神,能够给课堂带来许多前沿的信息,甚至让学生接触到服装的高科技领域.许多高校会邀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做老师或者在学校中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传达最前沿的市场信息.但是,要使服装专业教育贴近市场,这样远远不够.讲座的效应相对比较短暂,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专业技术过硬,但是未必能够把握课堂,因此,笔者认为,高校要培育教师队伍市场化.第一,专业教师必须是去企业工作,而非实习.许多高校的教师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但是效果甚微,最终流于形式,即使有所收获,也不过皮毛而已.教师被派遣去学习,企业大多以“客人”的身份来接待,参观完企业后教师就自由活动了,无所事事.企业不会分配事情请一个客人去做,即使教师主动要求参与企业的任务,也不可能深入其中,最终,企业实习的教师就沦为了一个看客.笔者建议教师企业工作时间至少一年,服装产品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因此,企业产品的开发工作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一年的时间可以让教师充分的体验服装企业的淡旺季,从而更全面的了解服装行业的实际情况.而且,一年的时间中,教师从基础入手,逐渐深入,参与市场调研,四季产品的开发,订货会,库存处理等系列活动,有助于教师了解服装企业的各个方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教师是去企业工作,就接受企业制度的约束,企业方面管理,教师也能比较好的融入企业的工作氛围中,否则就会一直是“编外人员”,无法融入其中,当然就无法真正地学到精髓.第二,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下企业工作,使得专业教师充分了解了企业的实际情况,教学更贴近市场,但是,变化是永恒的,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与企业同步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专业教师具备“教师”和“服装设计师”双重身份.教师在服装企业兼职设计师,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可以保障专业教师的专业与市场接轨,而非纸上谈兵.同时,利用企业的资源,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同时也为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将其总结凝练,最终也会形成大量的科研成果.此外,专业课教师具有“某企业设计师”的头衔,一方面代表了教师的专业,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产生崇拜心理,觉得老师“有才”,学生认可了老师,才会认可老师的教学,才会积极地参与.

2.2改造教学环境,环境育人

大学以某一职业为中心,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在还没有走出校门之前,许多学生对于这个“职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想象中,而想象与真实职业的岗位职责可能相差甚远,看不到,摸不着,教师的描述苍白无力,很难将他们带入真实的情景中,学校可以改造教学环境,设置与企业类似的场景,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让学生首先就能进入“职业氛围”.如在教学场所中布置当年或下一年度流行趋势的PP板,时尚的服装效果图,成衣展示、面料小样展示等;设置流动的课桌椅,围桌布置,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展开专题讨论,老师做会议的主持人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思考,创新.

2.3改革作业形式

服装设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展示,示范,指导等多种形式传授服装设计技巧,最终学生按照教师限定的主题进行“虚拟”的课程训练,完成服装效果图、款式图等作业.但是,这些是否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是否有市场?能否经济的大批量生产?绘制服装效果图、款式图,是否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必备技能?等等,存在诸多疑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适当而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课堂所学,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也是教师改革教学的切入点.要使服装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需要对学生的作业再设计,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变成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此外,学生作业可以适当减负,如以小组的形式团队合作完成一份作业,减少作业量,但是提高作业质量要求,力求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逐步熟悉服装企业常用文件类型,编制内容和要求,逐步接近企业的用人要求,实现学生毕业时就业零距离接轨.

2.4实战化教学

许多高校都建设有大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更贴近企业实际.但是,模拟实训存在诸多限制,如订单、设备、场景等都与现实存在差距,而且学生在心理上讲实训当成课程来上,所以容易有懈怠心理.实战化教学即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企业任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出时间,将课堂搬到企业,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承担教学任务,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让学生真实体会到“知识创造财富”,形成成就感和价值感,这种感觉会转化成学生后期认真学习的动力.

2.5深化课程间的融合,凸现毕业设计效应

服装设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无法大批量生产,或者设计的作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是一个体系的,包含基础设计课程、专业设计课程、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学、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等,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的全盘的知识,但是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是由不同的老师零散传授的,需要有一条线贯穿起来,系统融合才能使学生更灵活的使用专业知识,实现增值.毕业设计无疑是一条很好的主线,串联各门专业课知识点,在毕业前,综合利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交一份综合的答卷.大多数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学校设定设计方向,学生做系列成衣设计,并完成成衣制作工作,最后做一个毕业成衣的动态展示.这样,确实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做了综合检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许多学生为了压缩成本,面辅料的采购能省则省;学校的设备有限,许多成衣的加工需要特种专机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许多成衣需要定制特殊的面辅料,而学生不具备此能力;等等这些成本、技术、面辅料采购、设备的问题都一定程度影响了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效果.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环节与公司合作,获得公司的技术和资金赞助.如将毕业设计主题与某服装公司的下一季新品研发主题融合,公开选稿,通过公司设计总监筛选的稿件,可以在公司中去完成制作,由公司采购部协助面辅料的获得,公司技术部和生产车间可以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保障成衣制作效果.这样,形成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最终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水平.此外,也可以将毕业设计环节与服装设计类大赛相融合,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2.6重视非专业课程教育

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不是绘画,而是创意,因此,服装专业教育应立足于服装,同时跳出服装的圈子,设置一些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艺术赏析、摄影、音乐、服装创新训练等课程,一方面,陶冶学生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从另一个艺术方向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

3总结

针对当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际,高校应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理论结合实践,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的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深化产学结合,逐渐使服装专业教育市场化.

参考文献:

〔1〕郑美卉.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市场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5(04).

〔2〕杨娟,徐蓼芫,杨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纺织教育,2011(02).

〔3〕李立立,徐菲.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平台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2).

作者:张潇 张继红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