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摘要: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大健康产业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路径,指出四川民族地区仍旧与四川其他地区发展具有一定的差距,为打破发展阻碍,同时保证该地区生态功能定位要求,四川民族地区可以考虑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并从教育、产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四川民族地区;大健康产业;养老服务业;产业融合

1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以及各类帮扶项目的加速跟进,四川民族地区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及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四川民族地区仍旧与四川其他地区发展具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四川五大经济区中的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主要包括甘孜州、阿坝州及凉山州),其核心原因仍然是种种外生或内生因素导致的产业发展乏力。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总体上来看依旧是“贫困问题”。张晓、李春晓、杨德进等(2018)深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探究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多主体参与模式,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明确了“旅游扶贫”这一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模式中各项主体的职责[1]。而郭华,张洋(2018)则基于实际调查分析认为四川民族地区的金融服务配置不足导致了该地区的发展缓慢,因此应当逐步提升四川民族地区农村家庭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2]。事实上,对于市场参与主体的职能探究并非仅仅集中于“精准扶贫”这唯一命题上,匡敏(2018)很早意识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一般相对偏远、经济也相对落后,居民养老意识相对薄弱这一区域特点,基于对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调查,认为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公共管理职能,从而充分保障四川民族地区养老服务需要[3]。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再加之“精准扶贫”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下,研究者对于市场各类参与者的职责定位又有了重新的审视:张跃平,徐凯(2019)通过研究发现,深度贫困的甘孜州和凉山州的脱贫内生动力缺乏,脱贫应当既要“扶志”也要“扶智”,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4]。综上,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在我国学术界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范围界定,民族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下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攀升及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生态功能区的要求深入,四川民族地区仅仅发挥某一种单一产业显然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要求。四川民族地区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当前四川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提速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2四川民族地区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的必要性

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在于促进各产业本身已有体系,另一方面在于帮助生成新的业态从而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第四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各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第三产业逐步渗入第一、第二产业,各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四川民族地区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要求,同时也为当前都处于较为薄弱的初级阶段的两个产业提供了逐步完善和升级的契机,以便打造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和新品牌。此外,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联动前后各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在原有产业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转型升级,从而创造更多产业发展实践成果,丰富当地产业发展实践理论。作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生态功能区,四川民族地区发展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的融合,有利于统筹区域整体产业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原有产业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绿色、高效发展。①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能够保护传统文化民俗,这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深耕当地传统文化民俗中与大健康产业、养老服务业相关的文化成果(如传统民族医药),从而反哺当地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②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能够带动前后相关产业(如大数据产业、高端制造业、旅游业、高端农林牧业等)发展,增加前后产业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当地经济快速高效发展;③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不仅仅是两个产业各自内部创新,更可能反向促进金融创新、信息创新及产业链创新;④重要的是,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符合四川五大经济区规划中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要求,在保证四川西部地区作为生态功能区的作用发挥同时保证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应有的长足发展。

3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3.1首要任务是提高各参与主体的认知

四川民族地区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首要任务在于激活各参与主体认知。任何产业的发展核心在“人”,中观层面则是地方政府、消费者、生产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各参与主体明确自身职责范围至关重要。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都兼具公益性和市场性,政府作为市场主要监管者,应当区分“事业”与“产业”,充分提供大健康与养老服务的“事业部分”产品和服务,保障消费者基本的健康需求和养老保障,在此基础上,引导市场规范,为企业发展营造合理有序的良好环境;消费者在消费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将自身合理健康需求进行表达,从而引导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服务提供方面合理创新;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同样应当明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离不开各企业的诚信经营和通力合作;而其他社会机构尤其是金融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建设。

3.2要领在于加强基础产业建设

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总体上来说属于综合性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且对于立体交通、现代物流、有机农林牧业、发达金融业及高端制造等多项基础性产业的基本需求是共通的。因此,充分加强基础产业建设,以“新基建”标准打造城市基本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的各自发展,另一方面也作为两项产业的重要融合点推动两项产业的融合发展。其次则是增强人力资本培养。综合来看,四川民族地区不论是在基础教育、技术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方面与中高发展水平地区仍有显著差异,以高等教育为例,3个民族自治州拥有西昌学院、四川民族学院、阿坝职业学院及阿坝师范学院4所高等院校,但无论是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还是教育水平都与当前大健康产业、养老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和融合发展要求不够相称。

3.3关键在于激发创新联动能力

创新能力是产业发展的长足动力,总的来说共分为两个层次:①产业内部产品创新。要促进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首先要求两项产业各自内部有足够的产业积淀,也即逐步进入成熟的高水平阶段,而这其中一个显著性的标志就是有充足的产品创新。②产业间充分寻找连接点,寻求产业链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值节点和链条,拓宽产业节点的可伸展领域,以大健康产业中的民族健康文化产业为例,仅仅依靠民族旅游这一个方向难以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充分发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传统医养、健康食品等多个领域打通发展节点,从而促进整体产业的高效循环和综合发展。

4对策建议

4.1加强教育发展

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人”。地方产业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一方面靠人才引进,另一方面靠人才培养,其根本在于自身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在于教育。在当前四川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还需普及,技术教育有待加强,高等教育仍需助力”的情况下,为满足市场需求,可以以“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作为人才培养导向,以技术教育为突破口,率先培养一大批“民族定位,全国需求,国际标准”的健康、养老产业专业从业人员;同时加强高等教育在相关产业当地实践的理论深耕,发掘当地产业发展的民族渠道,并充分与四川甚至全国其他地方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培养和合作研究,增强顶层设计。

4.2深化扶贫工作

当前我国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但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完满结束,如何巩固、扩大、深化扶贫工作成果,将成为未来四川民族地区发展的新问题。一方面,精准扶贫仍需保持,对于一些因多种原因反复脱贫又致贫的村民,应当合理分析其根本致贫原因,在扶贫工作中充分“扶志”“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另一方面,确保差异化的引导工作,例如依靠农产品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的基础上,确保农产品产出的异质性和层次性,避免整个市场的同质化恶性竞争,从而不断扩大和深化扶贫工作成果。此外,在已有的产业成果宣传方面,也适当创新,仅仅依靠官方平台进行“说教式”宣传已然与当前市场要求脱节,深入民众生活,迎合大众口味,彰显审美意趣的宣传手段才更加受到欢迎,从而拓宽产品市场。

4.3合理产业定位

尽管发展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融合需要多项产业通力合作,但由于目前四川民族地区已根据各自条件同时兼顾生态环保功能,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打产业。不论是阿坝州、甘孜州的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业还是凉山州的现代工业,都在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兼顾了一定的区位功能,因此各地的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可以从各地已有主打产业入手。阿坝州、甘孜州可以从旅游业入手,充分利用当地森林、草地及温泉资源,探索健康旅游的路径,并深耕藏族传统医药文化,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民族品牌的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而凉山州则可以依托攀枝花市的康养产业发展,承接康养农业、旅游、工业等区域产业功能,同时发掘当地传统民俗中与大健康、养老相关的文化传统。

4.4营造良好环境

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各个方面的良好环境。4.4.1市场环境。①营商环境,创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营商环境,促进业态创新;②消费环境,充分保证每一位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的同时保证每一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③就业环境,没有就业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消费,充分保障就业,合理分流,增进引导;④金融环境,没有风险可控、运行高效且合理分配的资本市场,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4.4.2生态环境。一方面要继续维护自然生态,另一方面要增强城市生态建设,两方生态保护建设下,可以在保证该地区发挥生态功能区功能的同时,增强地区吸引力,从而留住人才。4.4.3社会环境。主要问题在于治安治理,只有增强人民安全感才能进一步提升人民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晓,李春晓,杨德进.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多主体参与模式探析———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2):99-103.

[2]郭华,张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金融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西南金融,2018(8):63-69.

[3]匡敏.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视角下民族地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基于对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4):66-69.

[4]张跃平,徐凯.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贫困特征及“扶志”与“扶智”的耦合机制建设———基于四川甘孜、凉山两州的调研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5):149-153.

作者:何秋洁 杨翕雅 陈国庆 单位:西华大学经济学院 成都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