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大数据应用与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大数据应用与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大数据应用与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

摘要: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理念在大数据环境下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指出大数据应用能够推进服务创新、推广阅读、优化馆藏资源和人员配置,提升馆员的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从而让更多的师生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实现优质的服务转型。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

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大数据分析,以提升其服务水平与质量。近年来互联网的应用,电子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迅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都有了实际运用。高校图书馆应该是数据密集度较高的服务部门,因而,更应有广阔的大数据应用前景。高校图书馆应抓住大数据发展的契机,利用图书馆有庞大信息资源的优势,分析好数据资源。将数据资源逐渐转化为潜在的知识服务[1]。全面、深刻地对大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以及用户网站浏览等数据信息进行收纳、整理分析。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的优质服务[2],提高自身的整体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在大数据应用下的改变

1.1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不再以收藏丰富的纸质资料,单一的借还纸质图书,搜索查找资料为主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需要体现在个性化服务上,服务重点体现在多样性、精确性、高效率的服务模式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读者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早在2016年,在武汉举办的“未来城市图书馆发展理念与趋势”国际研讨会上,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吴建中就说过:“第一代图书馆以藏书为主,第二代图书馆以外借为主,今天的图书馆正在向第三代迈进,将以人与人的交流为主[3]”。他认为图书馆将成为知识、学习和交流中心[3]。而高校图书馆更是广大师生学习、交流和知识为中心的第二课堂。因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流通借阅受到了冲击,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纸质图书的利用率越来越低[3]。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改变服务模式,提升其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精准的优质服务。

1.2大数据应用与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适应

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理应顺应大数据应用。①大数据环境下,纸质资源的服务模式已经不是主要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了。然而,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岗位设置依旧以流通阅览为主[4]。当大数据应用于图书馆的时候,高校图书馆首先就要改变的是服务理念,同时需要革新传统的服务模式,加强流通阅览馆员队伍的建设,进行人员的重新配置和优化机构的改革。②数据时代下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培养本馆人员,为服务转型提供强有力的队伍。这就要求本馆职工都要积极主动去学数据知识,培养大数据素养,提升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甚至可以组建一个技术团队,发挥队伍的优势,让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实现更快、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让以前单一被动的服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1.3大数据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方面应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有助于提升其服务质量,加强其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3.1大数据分析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通过数据分析,不仅便于读者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而且使得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成为可能。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读者自助借还图书,这就给读者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节省了流通管理人员的时间。流通管理人员可以有更多时间搜集读者浏览和检索内容和借阅情况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对不同的读者需求不同的信息后,给予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借助大数据及相关的技术,可以使高校图书馆实时掌握读者动态并迅速做出相应的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及时的个性化服务,让高校图书馆在发挥促进学术发展上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模式从满足大多数读者基本需求的普遍性,被动的服务转向满足每一个读者不同需求的个性化、主动的服务。

1.3.2大数据有助于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在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下,读者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虽然高校图书馆很多都有图协会,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来的不多。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极为有限。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强调的读者参与,能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力争构建一个大数据制造者、管理者、和处理者的一个大平台。进行大数据的存储、组织、获取、分析和决策的公共服务环境。在让读者参与的过程中,和读者直接交流,面与面的沟通形成一个紧密结合体,打破传统图书馆的格局、建立资源共享,真正实现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3.3大数据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群体。大数据时代利用网络查找使用校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人都是读者。能有效推广阅读群体。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要打破原来单一封闭的服务方式,从物理空间走出以开放的为主的思维模式,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利用网络,以大数据的数据为依据,随时可以给读者提供他们所要的资源。高校图书馆一直“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就更要在人性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让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大数据时代,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文字已经从纸张阅读到屏幕,很多人已经习惯在手机,电脑上进行阅读,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越来越明显,对信息获取便利的需求也越来越增强。这样在导致传统图书用户大量流失同时改变服务模式,加强数字的管理,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归类,在坚持纸质阅读服务的同时也挖掘和优化数字资源,在削减流通阅览人员同时增强大数据分析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数据深度发掘;读者信息技术发掘、包括读者借阅数量、阅读兴趣等运用大数据技术了解读者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这支数据挖掘,分析团队的建立,能够熟练运作流通服务,形成有针对性的读者服务模式,通过对馆藏资源利用状况的熟悉和了解,更能够使图书馆掌握到读者的阅读需求,特点和流通管理,对阅读推广又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既优化了人员的配置,又实现了科学和动态的管理。

1.3.4大数据为高校图书馆各项事务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图书馆采购决策也提供了参考依据,更好地为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配置和数字资源提供准确参考依据。大数据的分析与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来,不仅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还能不断拓展其范围,及时更新数据库,扩展网络功能,无论对自建数据库还是其他网络平台都能及时更新数据,提高读者访问数量。方便读者及时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1.3.5大数据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馆员需要发挥重要作用。馆员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他们能直接影响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价。因而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大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专家讲座。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岗位培训。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大数据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此外,还需要引进一批相关的专业人才,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馆里专业的大数据馆员,以便更好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图书馆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也必然成为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根本要求。因此,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意识到大数据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数据意识,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员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信息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在整个学校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云风.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服务体系构建的战略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9):38~40.

[2]李小燕.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服务现实困境与应用模式分析[J].科技资讯,2018,(3):250~251.

[3]董瑞敏.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转型与创新[J].济宁学院学报,2017,(2):121~123.

[4]刘激.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25):10~12.

作者:杨芳 单位:南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