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诊病情分级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病情分级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诊病情分级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病情分级在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以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为急诊医疗服务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过治疗的200例患者,然后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医院急诊科治疗中使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急诊病情分级。并在2020年5月和2020年6月分别对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急诊患者满意度及医疗服务质量达标率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医疗服务质量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达标率与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急诊病情分级能够使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同时,急诊科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急诊病情分级;急诊医疗;服务质量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医疗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急诊室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医院内急诊室的医疗资源和空间相对有限,给急诊室的医疗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不仅延误了有效的治疗,还恶化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增加医疗纠纷[1]。同时,这对急诊室管理模式的改革至关重要。医院急救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组成因素较为复杂,主要负责24h对求救患者进行抢救和医治。随着急救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事前诊断和分级工作成为了急救医疗的关键部分。急诊病情分级是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中一种热门流行的应急分类管理模式。急诊室可分为红黄绿三个领域,然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配,从而提高应急分类的效率和质量[2]。本文将随机选取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过治疗的200例患者,通过观察和对照来重点研究分析急诊病情分级在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通过对部分患者使用了急诊病情分级管理,并与没有使用该管理模式的华患者进行对比,从而证明了急诊病情分级提高了急诊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随机选取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过治疗的200例患者,然后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医院急诊科治疗中使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急诊病情分级。观察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21~71岁。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2~72岁。两组的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急诊病情分级,具体如下。(1)急诊分诊。在急救科门口设立分级提示,护理人员是分类护士,由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负责分级任务,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别送到对红色、黄色、绿色区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第一级和第二级患者正处于危险之中,应立即实施红色标识的分级评估,并将其送入红色区域,以实行迅速救助。黄色区域的急救程度低于红色区域,主要接治出现了较大的生命力征兆或者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需要优先治疗的患者[3]。绿色区域的急救程度最低,主要医治一些患有常见疾病的患者。(2)设置急诊的红黄绿三级就诊区[4]。红色区域将被设定为重症患者室,主要用于救治有生命危险的患者。红色区域专用多功能构造台、心肺复苏术(CPR)、人工呼吸机、胃洗涤器、监视器、痰吸入及心电图等必要的医疗装置,以能够有效地救助处于各种危急状态下的患者。这个区域的患者不需要挂号就可救助。而在黄色区域上,急诊患者需先由于护理人员进行病情分级,也可迅速与医生联系并接受治疗,多数检查可由患者在床边完成。为了保护患者的私生活,每张病床之间都隔着一块幕帘[5]。黄色区域紧挨红色区域,在患者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医生和护士迅速配合将患者送往红色区域,加以治疗。绿色区域主要是负责急诊患者的门诊,这一区域的患者的病情较轻。待护理人员评估病情后,患者可前往所规定的区域,等待治疗。

1.3观察指标

(1)两组医疗服务质量达标率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比较。两组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比较。(2)患者满意度及医疗服务质量达标率调查。在2020年5月~2020年6月通过问卷法来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这旨在于通过调查问卷来搜集患者满意度,以此反映出急诊病情分级在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3)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调查。对两组的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进行比较,并根据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的反馈来进行改善其不足之处。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这款统计软件来处理本研究所搜集得到的数据,并对本次研究的两组的医疗服务质量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的比较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疗服务质量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从管理人员工作、患者病情评估、消毒隔离、病区管理、分级管理、三基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的患者分诊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的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比较

观察组的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急救室是治疗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担负着拯救患者生命的重任。因此,只有维持好急救室的秩序,治疗的效率性和质量才能提高。本研究对20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医疗服务质量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救治危重患者的及时率均高于对照组。经过为期一年的干预观察,急诊病情分级管理模式显示出其优于常规的管理方法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急诊医疗风险,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急诊室根据情况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范畴,然后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级,与医生探讨并迅速确定患者所在区域[6]。这大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利益,给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总之,急诊病情分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应急临床救治模式。

参考文献

[1]徐亮.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分区管理对分诊质量的影响[C]//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4.[2]赵伟,于传秀,李磊.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分区管理对分诊质量的影响[C]//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2.

[3]杨珍,张宝珍.急诊科分区分级管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探讨[C]//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4.

[4]杨珍,张宝珍,周胜亮.分区分级管理模式在急诊科中的临床实践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4):3536.

[5]郑若菲,林羽,简钢仁.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危重患者病情分级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5,30(24):57.

[6]蒋雪琴.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在危重患者病情分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9(20):240.

作者:吴晓惠 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