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措施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民办高校的日益发展壮大,资产管理缺失导致财务风险增加的弊端,逐渐成为制约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转变观念,加强学校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经济效率,有效降低民办高校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为规避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加强资产管理、控制财务风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关键词:资产管理;民办高校;财务风险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的《2017—2022年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民办教育市场规模约为7500亿元,到2016年,我国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达到9900亿元左右,每年以千亿元的规模增长。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各类民办高校接近800家,近年来高考考生总量不断下降,公办高校以各种方式扩大招生规模,民办高校迎来了考验,招生竞争相当激烈。如何在机遇和风险中寻找平衡点,是每一家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下面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剖析民办高校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举措,能够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预警。最终将风险降低或者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1.1片面化资产管理理念带来的风险
民办高校除了以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存款形态存在的流动资产外,资产主要为以教室、校舍、场馆以及教学、科研使用的设备、仪器等形态存在的其他非货币形态的实物资产,对这些实物资产在管理上就不如对货币资产那样重视,管理相对粗放,存在着严重的“重钱不重物”的片面化资产管理思想,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实物资产存在资产的流失、浪费、减值和低效率利用的现象。对固定的资产管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规划。目前,民办高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办高校与投资主体之间资产产权的界定日益完善,高校拥有的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学校的管理人员管理好、利用好这些资产的责任和义务也日益显现,如果还延续粗放的管理方式,将会造成这些资产无形中的损失。这些资产的未来价值以及潜在的收益也是需要专业的手段来进行核算、管理,如果没有高度的管理理念,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负责,也会给学校造成损失。对高校实物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认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将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不确定的风险。
1.2资产的利用率偏低
效益观念淡薄导致资产利用率低,只注重资产的数量、规模需求,缺乏有效使用方面的理念。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等需要和适应上级进行的各种评审要求,高校每年会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一定量的实物资产,如教学教研设备、科研仪器等。首先,在采购的环节缺乏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缺少必要的费用与效益控制手段。采购人员在设备仪器等资产选购时,以本部门的需求和意愿出发,就会出现重复构建、购买资产等浪费现象,直接导致投入的资金利用率较低。其次,导致资产的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研究课题较少、科研的进度跟不上,也会导致科研设备空置。为了高校评估,存在采购的设备不是当前急需的设备,事后对这些设备没有有效利用,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对高校资产的配备以及使用上缺乏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导致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
1.3资金风险
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学费收入、银行贷款以及社会投资,学费收入占比居高不下,而学费收入是与生源直接相关的。如果学费收入占比过大,在当前生源总规模逐年下降的趋势下,极容易造成民办高校的资金链断裂。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的办学要求。银行贷款作为民办高校另外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方式,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校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学校建设初期的基础建设,以及实验室、培训基地等一些大型项目,得益于银行的贷款支持,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资金需求。但是银行贷款容易受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方面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会使民办高校随时面临资金方面的压力。加之银行贷款均为特定的项目贷款,银行设立专项账户监督使用,专款专用,并不能满足学校日常运行对资金的多方面需求。社会投资的资金都是逐利的,与民办高校社会公益性质的经营理念不符。民办高校发展初期,办学资金都是来源于社会的投资,随着发展进程,资本增值或者盈利回报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时,再引入新的资金就会面临困难,甚至会遇到撤资的风险。所以提高学校资产利用率,减小资金需求压力,追求学校自身不断壮大、增强抗风险能力的良性发展,也是民办高校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4债权债务风险
目前民办高校随着对科研项目的大力投入,利用自身技术人才和科研设备、环境等优势,积极开展与事业单位的纵向课题及与企业单位的横向课题研发工作,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联系也愈加频繁,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业务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做好风险防范,明确各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极容易造成自身合法利益的损失。再者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利用民办高校的技术人才和科研设备、环境等优势资源来开拓企业的业务,多数情况都忽视了民办高校应享有的权益,导致民办高校的利益被非法侵占。也有部分民办高校为了筹措资金,将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在增大自身财务压力的同时,也使学校正常运营受到威胁,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2风险规避措施
针对以上几点由资产管理不善引发财务风险的分析,下文主要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做出合理化建议,力争能够规避这些风险。
2.1建立高校风险防范机制
从目前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是一个共性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风险问题,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时防范风险,已经迫在眉睫。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建立学校自身风险评估机制和制定风险预警阈值。学校各职能部门、各级责任人要树立整体意识从全局出发,切实执行风险控制制度,将风险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共同维护学校的健康发展。财务部门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部门,需要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监督好学校重大的经济业务,及时对风险做出评估和预警。
2.2加强高校内部预算控制,达到风险控制目标
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向全校教职人员宣贯“全面预算、绩效预算、成本预算、系统预算”的理念。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校长负责全面预算,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预算指标内预算管理的运行机制。部门负责人对在规定的审批权限内对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负责。设置专门的预算机构,制订预算规划、核算预算支出、控制预算指标,制定预算审议流程。监督预算过程执行,将预算指标与高校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风险的控制目标。
2.3建立完善、有效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体系
各高校应及时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对资产进行专项管理,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高校的资产管理机构,依据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资产管理的一整套具体办法,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比如对校舍等建筑物以及大型、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要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经营性固定资产,如参与对外的合作,必须有高校资产管理机构预先进行科学、严密的可行性论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合作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掌握各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是否按照要求规范操作。把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产权管理、效益管理结合起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4拓展资金来源
近年来国家政策也加大了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民办高校要想获取充足的资金去改善教育质量,仅仅依靠国家的支持是不够的。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尤其是融资方面,要尽快摆脱依赖学费收入的困境。可以参考国外的私立高校的经验,设立专门的筹资机构,研究多种融资方式,以及何种融资方式资金风险较低,从而改善民办高校的融资风险。随着改革开放领域的扩大,我国也引进了大量的外资,甚至有大部分资金进入了教育领域,这对民办高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国际上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也非常普遍。采取积极的方式,努力提高高校本身的竞争力,引进外资。一定程度上不仅缓解了资金短缺问题,还能通过合作学习国外高校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等,提高自身的发展。加强高校的教育课题研发,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提升自身的创收能力。顺应市场规律,利用自己在某项方面的专业优势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研发,一方面为高校提供发展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学子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高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何亚坤.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及其预警与防范[J].中国市场,2014(38).
[2]曾银娥,张娥.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6(14).
作者:郭征旭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