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心内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在心内科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99例2017年3月—2020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取44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归为对照组;另45例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归为研究组,观察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内科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心内科是临床内科的重要分支,其常见的病种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等。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安全[1]。心内科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受环境干扰较大,风险性较高。故需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风险,促进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是指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对患者造成伤害,影响患者的治疗[2]。护理风险管理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进而采取预防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避免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3]。为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45例心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并与同时期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44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99例2017年3月—2020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患者进行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抽取44例进行常规护理,归为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0~82岁,平均(65.67±6.58)岁。另45例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归为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2~82岁,平均(66.23±6.62)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纳入标准: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者;意识清晰者;生存期预测>3个月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肿瘤患者;精神障碍及沟通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在风险事件发生后给予干预措施。研究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①创建护理风险管理体系:由心内科主任、护士长及护理风险专家、护理人员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科室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针对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制度,包括病房管理制度、急救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等;明确人员分工、管理目的、目标、工作计划。工作落实情况:护士长定期对风险管理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监督工作,促进护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护理工作的高效运行。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抢救能力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对科室已有个案进行分析,提高人员的实操能力。法律知识宣教: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法律、安全相关知识讲座,强调正确、规范书写文书的重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完善基础设备:增加安全护栏、扶手,保证患者的基础安全;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检查、维修,避免耽误患者治疗。
1.3观察指标
根据张慧等[4]的研究,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防护措施、病房安全、急救药品管理、护理记录7个方面,总分100分,分值越大,护理质量越佳。根据王波等[5]的研究,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工作效率等,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比较满意率。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观察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跌倒、输液事故、护士过失进行评估,观察风险事件发生率[6]。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分析计算采用SPSS22.0软件:以χ2、t对检验结果进行表达,%表示为计数资料、sx±表示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
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13.64%,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风险具有突发性,可发生于护理工作的任何阶段,且难以预测,若未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则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不利于预后。心内科患者多为重症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多,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为严格。有研究指出[7],护理质量直接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此,积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促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而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因素,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8]。本研究首先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分工及工作内容以创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护士长进行监督,确保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从而确保管理质量;加强护理人员急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操作水平,并加强心内科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法律相关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及法律意识,引起护理人员重视;最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程度避免病区外在因素对患者产生的损害,从而避免跌倒、输液事故以及护士过失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防护措施、病房安全、急救药品管理、护理记录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护理风险管理主要从改善病区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有效管理等措施,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降低风险水平[9-10]。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切实解决患者的问题,改善治疗,促进预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的84.09%,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通过对心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水平,减少对患者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预后,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张春菊.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29-31.
[2]李红文,张玉莲.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5):1889-1891.
[3]娄邦秀.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4):544-548.
[4]张慧,沙凯贤,黄燕.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23-125.
[5]王波,杨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2):236-237.
[6]夏雯.心血管护理实践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4):3419-3422.
[7]胥骅.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认知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73-174.
[8]许辉,李晓光,陈艳妮,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3):2055-2057.
[9]黄吉凤,张艺,代芬.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z1):224.
[10]左柳,林素清,朱秀娴.安全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2):135-136.
作者:李方敏 单位: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