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中的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中的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中的风险管理

摘要: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本身的特征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制约,无法完全避免陷入创新失败的困境。因此,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便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技术创新风险;风险管理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行价值创造促进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高新技术企业是战略新兴经济体的重要载体,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提高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我国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水平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创新自身的不确定性,注定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一方面,企业面临内部环境的制约,如财务问题,人力问题等,导致创新的项目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另一方面,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波特五力模型,企业处于一个复杂的环境,面临着多方位的挑战,可能会导着一些项目过早“夭折”或者后期“发育不良”。这不仅会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也可能会由于投入某一项目而带来的“锁定效应”,错失其他项目的机会损失。因此,需要关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风险管理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和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指的是在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以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为目的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如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①新技术应用度高,科研占主导。高新技术从国际上领先的技术发展而来,我国一些企业采用先吸收引进,再二次创新的创新战略,以实现技术赶超。②创新度要求高。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前者比后者要求的创新度更高,在创新模式上,二者截然不同,高新技术企业摆脱普通企业传统的渐进式,追求颠覆性的创新能力。③员工整体素质高。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员工有优秀的专业素养以及拔尖的知识水平等来匹配其创新要求。④高风险、高回报率。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高、精、尖领域,需要不断进行研发,没有既定的模式可供参考,所以创新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但一旦创新成功便能很快到达产业链的“瓶颈”位置,会获得超额利润。⑤更新速度快、成长速度快。“瓶颈”环节是价值高低,会引大量的竞争者来投资,一旦某个技术瓶颈得到解决,便会迅速转移,此时若一些企业无法与更新的速度匹配。便会迅速被淘汰。但如果获得对瓶颈环节的控制权,便会迅速发展壮大。

二、技术创新风险内涵和特征

传统上,风险就意味着“冒险”,冒险被定义为在概率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替代结果之间的选择。这个定义来自决策理论,在决策理论中,风险主要与变异有关,包括积极和消极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风险几乎完全与负面结果相关联,通常被视为“价值的可能损失”。技术创新风险的特征:①偶然性,研究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创新结果随机性等风险,会使创新风险会更加偶然的发生。②相对性,由于项目实施主体的差异,各个主体的创新风险有明显的差异。③演化性,技术创新的风险会随着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的变化逐步演变,每个发展阶段的风险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④修正性,在风险出现时,技术创新人员会对整个项目的研发进行重新进行审视,进一步修改项目计划,逐步降低其潜在的风险。风险管理指的是个人或者从事生产活动的组织通过采取措施保护其重要资产和资源,以此规避、降低或控制风险的过程。系统的风险管理有助于识别、评估和评级风险,使风险明确;能够帮助在风险发生时提前做准备;能够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将潜在的损害降至最低。

三、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了识别风险和决定如何应对识别出的风险的框架。因此,风险管理不仅仅是识别风险,也是决定和权衡哪些风险值得立即关注和解决。

(一)识别风险深刻了解技术创新中的风险,过早的识别出风险,可以在风险发生时或者之前启动响应程序。一些系统的模型被提出用于风险评估阶段。经典模型(即概率分析)和概念模型(即模糊集分析)。但是概率分析通常需要详细的定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在规划时通常是不可用的,因此这种模型在实际项目风险分析中的适用性有限。故而需要进行主观评估处理经典模型无法处理的。萨蒂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为项目风险分析提供了一种灵活且易于理解的-116-方法。它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在项目风险分析中既考虑了主观因素,又考虑了客观因素。层次分析法允许决策者积极参与达成协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理性依据。

(二)分析风险在创新项目的早期阶段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是因为在早期阶段决策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风险的相对严重性,而不是对绝对风险的精确估计。定量风险分析通常需要对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大量统计分析。然而,这样的数据可能并不容易获得,而且许多创新项目固有的环境或技术变化可能会使一些较旧的数据变得无关紧要。

(三)管理行动应为每个风险指定适当的应对措施,并将其记录在风险登记簿中。已经确定了许多一般性的项目风险管理行动,并且这些行动可以按反映创新项目的特殊特征的类别进行总结。在创新项目的每个阶段都可能部署全面的风险管理。然而,更有选择性地使用可能更合适,因为在整个创新过程中采用不同程度的风险管理。最合适的风险管理的性质和时机问题是所有项目实践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有效的风险管理应该从项目的一开始就着手准备,而且还应该远远超出技术阶段,以便为未来的项目获取经验教训。人们普遍认为,在设计阶段进行更改和迭代的成本比在实施阶段解决问题的成本低得多;及早识别风险并采取行动避免实际发生的风险事件通常比处理结果更可行。然而,在所有项目中应用全面、严格的风险管理系统可能并不实际或可取:风险管理系统的不同方面在创新项目的不同阶段可能更有用。

四、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

(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识别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对创新能力的要求高于传统的制造业,故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改变会对创新成功率产生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风险:①技术风险:凡是创新都会面临失败的风险,由于内外环境的不稳定性,会使创新项目无法顺利开展。②人才风险: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且对人才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所以面临多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风险。首先,关键人才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流失的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其次,持续监测和维护与技术发展相匹配的能力基础。③财务风险:保证研发投入是创新成功的基础,若在项目进行中存在资金的短缺问题则会造成项目中止的风险。④管理风险: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对能否创新成功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影响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⑤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则创新的成果很有可能被竞争者和模仿者所窃取,就无法独占技术创新的收益。高新技术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风险:①宏观政策调控的风险:由于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在特定的时间内会对特定的产业进行政策的倾斜,所以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②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产品的种类,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若在特定阶段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则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③竞争者模仿和超越的风险:当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时,会吸引大量的创新者,当主导设计出现之后,率先成功的创新者便会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影响力大的风险是否存在进行评估、对不同风险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对风险的成因进行评估、对其可控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对风险指标体系中各风险因素的定量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水平进行评估。

(三)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想要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对风险的存在性切实的预估、对风险进程精准地掌握,必须依赖于风险评估体系。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描述、预测、应对与修正是其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功能,不仅能够对自身的内外风险因素进行客观统计,为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第一手资料,还可以预测风险发生的相关信息,并对企业的决策提供建议,更能够相应的调整技术创新项目,从而大幅度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或损失。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是: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即选取客观、真实并能反映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指标;系统整体性原则,指标的设计既要相互独立,又有内在逻辑,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先定性分析,尽量做到定量化,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处理;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指标的时候就要考虑可操作性原则,多选取相对比较指标。

五、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风险型企业和高收益型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至关重要。一方面,风险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任何创新的过程都需要将失败作为可能的结果,做好风险管理,有助于管理者过滤掉风险较大的项目而选择一些优质的项目。另一方面,适当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创造力。创新项目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创造力,但是过度的风险管理可能难以激发创造力,所以在风险管理中必须权衡其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倩.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估与应对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王小勇,吕文栋,宁建荣,等.浙江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J].科学决策,2010(12):33-41.

[3]陈红川.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08):200-202.

[4]吴泽福,JIEWu.技术创新风险整合监管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7,38(06):18-27.

[5]潘荣辉.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作者:蔺芳香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