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风险管理实施论文(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风险管理实施论文(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企业风险管理实施论文(7篇)

第一篇:供电企业营收资金风险管理思考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对于资金密集型的电网企业,作为其主要收入和资金来源的营收资金如何管控,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对于用户众多、收费任务繁杂、营业网点较少的供电所,营收资金的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现就县供电企业营收资金的风险管理进行探析。

1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深入实施和供电“大服务”格局的形成,国家电网公司、地方政府、电力监管部门和用户对供电优质服务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全面实施“大营销”体系后,各种新的标准制度、业务流程、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对县供电企业营销部门的业务技能、协作能力、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供电企业结合业务实际,加强了账户及对账管理,细化了业务流程与管理责任,构筑了以营收资金为主体的安全监控体系。但仍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1财务与业务风险信息不同步,业务流程有待完善

目前,县供电企业的销售电费、高可靠性用电收费、临时接电费等电费收入主要由营销部门负责,尽管“营财一体化”实现了财务系统和营销系统之间数据信息的一致性,从业务核算的层面来看,保证了业务单据的协同和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了资金对账效率。但从风险管理的层面来看,电价的确定、审核,电费的计算、复核等流程均在营销部门各业务岗位内部流转,审核、审批流程尚未完全达到内控闭环管理的要求,如电能量计算是否存在错误,电价是否执行正确,临时接电费是否按期结转收入或是退还用户等,作为业务末端的财务部门尚缺乏有效的管控平台,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事前控制。

1.2报装、异动管理不及时,电价电费执行不到位

因业扩报装和收费协调要视用户的实际情况而定,相应的业务流程存在录入滞后现象,更因人为因素造成流转周期长,致使部分营收资金不能及时确认收入或无法及时缴入电费专户。县供电企业具有供电面积广、服务用户多、用电类别杂的特点,特别是营销人员配置不全,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导致用户现场异动更新不及时,出现分类电价、峰谷电价、用户功率因数分类执行不准确,高可靠性用电收费未足额收取,临时用电户未及时清理,定比定量值核定错误等电费电价执行偏差的情况,势必给县供电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风险,甚至可能造成经营成果的流失。

1.3预收电费政策无法全面落实到位

为了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县供电企业为用户提供了银行代扣、网银支付等缴费方式,方便了用户交纳电费。尽管缴费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大部分均为“先用电、后付费”的缴费模式,这就极易存在电费呆账坏账的风险。供电企业根据《供电营业规则》,针对大用户制定了分次划拨预缴电费的缴费模式。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与习惯,加上政策非国家强制执行,真正愿意配合执行的用户极少,一旦出现企业拆迁、关停等突发情况,若供电企业未能及时派人跟踪,就会给供电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4方主动缴费意识差

,“走收”形式短期内得不到改善方代收的电费,因考核只是在月末进行,造成电费代收点收取电费资金后不能及时将代收资金归集。因偏远乡镇银行营业网点较少或电费代收点较少,而大部分农村用户和个体工商户习惯于现金交费;乡镇电工收取电费资金后因缺乏监管机制,使部分资金不能及时缴存入电费专户,存在资金安全风险。

2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营收资金风险管理意识,只有其认识到营销资金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充分调动防范营收资金风险的积极性。其次要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营销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判断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营收资金风险,合理规避风险。

2.1落实依法治企,适应外部监管的要求

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既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家电网公司的监管要求,也是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开展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国家电网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内在要求。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深化依法治企,建立覆盖全面、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目标,对有效防范和化解营收资金风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资委、电监办以及社会公众对供电企业的监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量、价、费”问题历来都是各种审计、检查的重点内容,确保电价执行、电费收取的合法合规,是县供电企业积极主动应对外部监管,以及持续增强企业资金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保证。

2.2定期开展电费电价现场督察,实现风险闭环管理

在强化财务部门对电费电价事前管控的同时,也应注重对电费电价后续的监督工作。一是营销部门要全面夯实营销基础数据,结合现场勘测、用电检查等日常工作,及时发现用户现场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更新营销电费电价数据,确保电费电价的执行准确。二是财务部门要每月或者每季度会同监察部门开展有关电费电价的现场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用户现场存在的电价执行不准确、基本电费收取错误的情况,提出考核意见并责成营销部门及时进行整改,对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由监察部门做出相应的处罚,进而强化前端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2.3完善营收资金管理流程,建立多形态联动机制

完整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电能量抄表管控和电费核算审核管理两方面,其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营收资金的完整性。为保障抄表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应制定《电费抄核收工作实施细则》,在智能电能表全覆盖的同时,全面取消手工抄表,明确规定抄表质量三级管控。一级内控,抄表班组对存在抄表障碍、易产生抄表差错的用户建立内控清单;二级监控,自动抄表分析人员和抄表管理员采取系统与现场核查“双审核”方式,月度现场复查数量,分别按非自动抄表用户和自动抄表用户的一定比例作为核查目标开展现场核查;三级管控,供电单位管理层不定期进行跟抄抽查,按月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解决抄表障碍。分步实施电费资金核算工作,做到电费资金清晰明了。稽核监控中心对电费核算结果进行常态化抽查考核,公开公布考核结果,组织核算班进行整改。

2.4明确营收资金归集模式,化解电费回收风险

大力开展电费缴纳的宣传工作,转变用户“先用电、后交费”的观念,提高用户依法用电意识,同时积极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重新修订电力相关法律法规,为预收电费的执行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健全风险监控机制,主要是基于营销业务平台,建立用户电费风险监控模块,每月将信用评价较差的大用户,纳入风险监控范畴,派专门人员跟踪用户的经营状况,同时加强与政府经贸委、拆迁办的沟通联系,及时获取用户关停、拆迁的相关信息,提前做好电费催缴工作。加强与邮政储蓄、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借助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营业网点较多的优势,为偏远乡镇供电所的走收人员办理个人银行卡,限定银行卡用途,仅用于收取电费资金,并规定该银行卡不得支取现金或转入其他账户,月末必须清零。

作者:毛明贵 单位:国网福建顺昌县供电公司

第二篇:企业施工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作为当前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在现代建筑规模逐渐扩张的影响下显得更加重要[1]。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没有形成有效系统的风险管理意识,缺乏风险管理专业性人才,要想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能够在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1建筑企业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1.1合同法律存在的风险

建筑施工合同作为施工企业所有风险的诱发因素,若合同存在缺陷,则必然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处在被动地位[2]。在实际招标阶段,很多招标文件都是对施工企业产生单方面约束的条款,而这些不平等、不合理的条款必然会给施工企业的发展和运行带来影响。业主拖欠工程款、供货渠道难以及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都导致合同法律存在一定的风险。

1.2技术与环境风险

首先为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结合相关的地基技术要求、地质材料评定的地基条件和实际状况存在差异;其次,为水文气象条件,包括各种异常天气、自然现象等;最后包括施工准备、设计变更或者图纸供应达不到要求,技术规范以及施工技术协调性等。

1.3经济方面的风险

受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承担着经营职责,缺乏有效的资金流支持。首先,施工企业需要垫付较多的资金,包括各种保证金,这就让企业应收账款相对较多,这些应收账款占据企业部分现金流,或者逐渐发展成坏账、呆账,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顺利购置施工所用的设备,在费用支付期间需要向银行贷款来获得相应的资金,从而导致其资产负债率逐渐上升,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开始降低[3];其次,要素市场价格也是经济方面存在的风险,要素市场包括材料、劳动力、设备等,这些因素出现的市场价格变化、价格上涨将会对工程承包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再者为金融市场因素,这种市场因素包括货币贬值、利率变动等;然后为资金、材料设备的供应,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材料、资金和设备因为质量不达标诱发项目施工风险;最后为国家政策调整,政府有关部门对税种、工资、税率进行宏观调整之后,可能会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一定的风险。

1.4竣工结算存在的风险

所谓的结算风险就表示项目工程结束之后,业主拒绝结算、不能够按期结算等,这种风险的存在会对施工企业产生困扰影响。施工后期业主因资金缺乏也可能使施工企业无法顺利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导致施工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资金责任,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工程保修时间不断延长,工程保修费用、工程项目成本进一步增加,诱发相应的财务风险。

2做好施工企业风险规避以及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2.1施工企业风险规避措施

首先为风险回避,表示在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进行变更之后,从根本上消除风险的出现或者风险产生的各种计划。也表示利用各种措施来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目标不受到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是一种全面彻底消除风险影响的措施。其次为风险转移,表示风险承担者通过有效的途径把风险转移到其他相应的承担者群体上,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较为多样化,例如在招投标阶段通过对保护性合同条款进行设定,而将风险转移给对方;利用担保把风险更好地转移给担保人;承包商和业主对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险种进行投保,将风险转移到保险企业。再次为风险减轻,这表示工程建设项目将风险后果和概率降低到能够接受的程度,风险减轻的基础条件就是承认风险事件客观存在,然后通过适当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消除风险诱发的损失。最后为风险自留,表示明确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但是,在对其他风险应对策略进行考虑之后,为了能够满足可行性、经济性的要求,仍然将风险留下,当风险出现一定损失之后,则需要通过项目主体的财力来对财务出现的资金损失加以弥补。

2.2提升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

1)提升企业风险辨识力度。风险辨识作为项目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工作,首先,在施工之前要能够对相关资料加以收集,包括生态、自然以及社会环境,作业区域等;其次,要能够对各种不确定性加以分析;最后,要能够对风险事件加以确定,并对项目风险辨识清单进行编制[4]。

2)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合同谈判是对合同风险进行合理有效规避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效科学的合同谈判能够让使用企业规避更多的不公平条款,从而让风险能够在双方实现合理分配。在进行合同谈判时,要能够坚持反被为主的原则,明确规定业主需要承担的各种风险。

3)做好项目投标风险控制工作。在进行项目投标时,要能够组织专业工作人员对工程项目本身、合同条件、技术要求、工程量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综合了解并调查建筑施工市场发展动态以及行情,对项目经济标的进行合理科学地编制[5]。在对投标策略加以选择时,建筑施工企业要能够综合分析自身优劣势、目标利润,并对对方的竞争实力加以剖析,对投标项目特点、业主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更好地实现对症下药。选择正确积极的投标策略,从而在夺标的同时达到经营目标的要求。

4)做好竣工结算以及风险管理后评估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能够按时有效地对工程竣工决算加以编制,对于设计变更部分、业主原因诱发的停工损失,场地自身原因诱发的材料倒运费等问题,要能及时有效地利用现场签证来对合同价款进行追加,并实施工程结算。将签证以及合同作为主要依据,合理、合情、合法地要求赔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后评估主要是对风险管理结果、过程、效益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对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检查之后来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选择的风险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恰当,风险管理收益以及成果是否合理等。在进行分析以及评价之后找到成败的各种原因,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为提升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以及风险防范提供更多的参考。

3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作为有着高风险的工作,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影响下,有工程项目就有利润、收益的时代已经消失。施工企业要想通过项目获得更大的盈利,就要能够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对外界存在的风险加以抵抗,通过采取风险转移、风险防范等措施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顺利完成项目施工的同时,提升自我综合竞争优势。

作者:高静武 单位:山西汾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建安公司

第三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在当今全球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企业面临的经营管理内外部环境呈现出不断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因为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并且控制外部环境的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企业只有不断改变自身去适应新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其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我国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起步较晚,很多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差,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领域风险管理制度或者措施并未建立和实施,尤其是数量比例很高的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状况较差。在企业整体风险管理发展落后的环境之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也是不容乐观。迫于风险因素增多对于企业生存和应对复杂环境产生的压力,国家和企业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驱动影响越来越大,并提倡风型的内部控制。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有效应对财务风险,高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1.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财务风险的内容方面。陈小鲁认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是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运营风险控制和分配风险控制。而占松涛认为凡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资金周转,可能使企业在当前或未来某一时期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因素都应纳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范畴,财务风险的内涵已经扩大到企业资金运动的方方面面。对于风险管理现实状况的研究。胡小红认为安然、中航油等企业因财务原因倒闭破产案例的主要原因是风险意识淡薄和没有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郑涵少则认为现阶段经济环境下,企业进入了集团化的成长发展阶段,跨地域经营使得母子公司或者总分公司之间的财务会计信息沟通和交流受阻,企业必须在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的同时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以此来规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关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两者相融合的研究。刘印平等,高秀兰所持观点大致相同,即企业的内部控制向风险管理靠拢的趋势正不断加强,两者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以风险管理为主导、适应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新制度正在迅速发展。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必须要加强与内部控制的联系,要借助内部控制的功能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使控制和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综合性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下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内部控制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以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更大程度地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2.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财务风险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的收益的可能性以及偏离程度。财务风险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从影响因素的来源上来看,可以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外部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引起的财务问题,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这些因素往往是企业难以自我控制的。内部风险是由于自身存在的因素引起的,存在企业内部,是企业主要控制的风险因素。从可控性的角度来看,财务风险也可以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由于不可控性风险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很难加以控制,或者说控制成本远远大于控制收益,从经济角度上将并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控制那些可控性因素,通过较少的或者是合适的资源投入来控制和改善可控性财务风险。因此,对可控性内部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能更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发展。

2.2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

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完善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主要途径;(2)目前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内部控制不仅是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3)因为内部控制中包含了风险管理这一内容,而财务风险管理又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也自然是内部控制所涉及的一个方面;(4)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驱动力之一就是防范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而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以得出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驱动力量。因此,从两者的紧密关系可以看出,研究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3.1我国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内部控制存在的弊端导致财务风险。一种情况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涉及内容不完整、系统设计不合理,企业只有简单的、基本的内部控制相关操作,内部控制系统没有完全形成,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实施,使企业承担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损失。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防范和约束机制,只重视事后控制,没有发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作用,而且内部财务控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内部财务控制的风险防范和有效执行。(2)内部控制具体执行实施失效引发财务风险。企业不仅要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去实施内部控制,倘若只是制定了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而执行力度不够,则会形成“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松垮状况。只说不干造成了财务信息失真、企业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3)高层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范重视不够。企业的领导层没能给予财务风险管理足够的重视是目前财务风险比较容易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还有待提高。上层组织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是企业各层级重视并高效地管理财务风险的前提。而且,在项目前期不注重财务风险的分析,导致了许多重大项目因财务问题而失败。另外决策者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加之决策者业务水平有限等原因,增加了管理层的决策结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作用,决策质量也相对较差,只有提高决策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4)管理者越权导致财务风险。由于现有的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中难免存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组织结构,非常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企业高层管理着滥用职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施加个人影响,使之与企业财务控制相背离,导致财务控制失效,风险防范漏洞增加。

3.2财务风险管理弊端原因分析

风险管理问题产生原因有:(1)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人才的缺失和能力不足是导致现实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2)企业组织内部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制衡机制,存在较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多数属于“形备而实不至”,没有形成权力制衡局面和效果。(3)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落后,不能适应企业外无风险管理的发展。企业中存在的信息无法达到在企业中真实有效的传递的要求,信息沟通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控制环境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监督执行动力就不足,因此要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进行永华,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财务风险监督职能。

3.3如何促进内部导向的财务风险管理发展

改善内部控制导向财务风险防范的外部环境。(1)重视政府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提高对内部控制的使命的认识,制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规划,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实际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探寻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制度和规则;(2)注重全过程的监督。必须积极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是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要做到事前充分筹划、事中彻底执行、事后总结和改进。改善内部控制导向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环境。(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经常存在许多管理问题和漏洞,企业应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着重加强这部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构建多层次的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及相关配套体系建设,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置(PDCA)四个阶段对有关问题进行动态控制,使控制体系逐步完善,企业的生产效益逐渐提升。(2)加强信息的流动与沟通。良好的信息管理可以使员工正确地履行职责、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减少企业内外的信息不对称和流通不畅,有助于提高内部财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3)提高企业决策者的财务风险意识。思想决定行动,树立的财务理念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我们应该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水平,杜绝只看眼前利益、好大喜功的短缺思想和行为,使人们能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4)加强预算管理。编制合理的成本预算,实行预算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管理能够较早地对企业财务问题做出预警,使人们能够尽快采取行动,避免问题的严重和扩大,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5)促进经理人市场发展。通过建立经理人市场,完善经理责任制度,让具备一定知识管理能力和技能的专业管理者从事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而且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的财务运行问题,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从企业内部控制这一视角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从多方面综合性的进行研究。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同时放宽眼界,用发展的思维指导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的、能够有效应对复杂风险环境的财务风险管理发展模式。

作者:邱晔 靳婵媛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第四篇: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框架分析

一、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行为上的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

深入绝大多数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没有相应的风险容忍度,欠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管理者对间接产生回报的支出不感兴趣,风险评估不到位,反应相对滞后,事后控制发生几率较大。尤其是经营管理者在企业中所处的绝对地位,加上决策者的主观臆断,使管理风险加大,造成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产处置等,不能进行可行性分析,重要经济事项决策过于随意。加上企业员工素质有限,没有专业化的风险防范机制来防控风险使得经营风险加大。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导致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较薄弱,对具体业务的关键点内部控制较弱,具体表现在:没有做到制定授权批准制度并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规范的资产管理,全面预算制定的完善和严格执行,业务运行的跟踪监督与及时反馈,应急事故管理机制等等。总之既缺乏制度,又没有严格贯彻实施。

(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很多企业内审部门没有设置,或者依附于财务部门,级别和权力都满足不了内部控制监管的需要,无法起到正确考核自身运营和财务信息的需要。这导致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要求,落实程度不够。另外,企业往往权力过分集中,也不利于各业务部门的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状态形成。(四)风险评估体系非常薄弱我国最新颁布的内控规范中,也规定经济体应当根据设置的控制目标,全方位系统地搜集有关信息,并基于实际情况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1.管理层对环境风险的分析工作不足战略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市场调查、论证、计划、方案设计和对比,计算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及容量,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辨别国内外经济形势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企业会忽视这些工作,而是采用大量的估算,把制定发展战略的长期步伐变为老板“排版”的瞬间行动;或是采取盲目“跟风”办法,招办成功企业的案例,做出短期内追逐利益的决定。这都严重影响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甚至可能成为企业覆灭的导火索。

2.忽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要求在制定战略目标之后,展开实施并对风险进行纠正,保障战略能够稳步实施。但许多企业不具备实施战略保障机制,对制定的发展战略被置若罔闻,直到经营出现问题才知道总结经验教训。

3.风险预警系统没有科学、完善地建立起来风险预警系统没有科学、完善地建立起来,在自身制度建设上,风险评估没有写进制度中,结果导致一旦风险聚集并爆发,再想弥补已经来不及。

二、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强内控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

内部控制是全员控制,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远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一种制度。要想使企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从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及基层执行人员都要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履行相应的义务。

1.要提高认识

提高所有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管理层人员一定要意识到内部控制是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长期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摆脱对内部控制的误区,从心底彻底认识到其在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每个员工因为工作内容和性质区别,所处的位置有所差别,但是每个人都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内部控制可划分成几个层级:管理层在企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应适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一线操作人员,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部门管理人员,是协调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纽带,起协调和沟通的作用。

2.调动积极性

要提高全体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的积极性,要是企业从上至下的全体员工意识到,实施内部控控制,短期内可能会提高工作强度,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改善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员工个人素质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共同受益的效果。管理层应当认识到内控系统的风险评估作用、监督制约作用,甚至有节约企业资源的作用。应利用会计、统计及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生产、营销和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合效用,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同时撇弃用人唯亲的做法,重视引进和培养内控领域的人才,提升自身企业的内控水平。

(二)建立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机制

1.建立有效的监督控制制度

同时科学规范完善各业务模块的内部牵制制度,实现审批、经办、资金操作、核算及监督等岗位的分离,对各个职位的权责利进行明确的划分,做好规范的考核工作。在内部控制环境上,应当设置适合自己发展的组织结构,以章程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并实现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分离,权责匹配并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和部门,要直接接受董事会领导,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进行审计和评估,要结合审计结论加以整改,有条件的可考虑引入第三方外部审计,来提高监督和评价力度。

2.加强经营流程中关键控制点的风险把控

(1)资金活动控制

筹集资金和资金运营过程中的控制都属于资金活动控制范畴。对投融资目标与规划要合理设定,资金运作各环节,例如,授权、批准及审验都要加强管理,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资金的日常活动中严格管理,并明确各环节职责权限和岗位分离的要求,对资金使用情况要定期监督考核,落实责任制度,以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2)采购业务控制

在采购业务方面,企业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采购权限和审批权限;清晰划分请购、审批、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方式、验收、付款,最后到采购后评估等各环节的责任和权限;定期检查采购中的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保证采购工作的真实有效。

(3)资产管理控制

企业应当注意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这两个岗位的区分,并对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职能进行全面梳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正,对和重要资产要采取投保、特别防护等安全措施来降低风险。

(4)销售业务控制

企业要制定有力的销售策略,清晰划分销售合同的签订和审批、销售、发货与收款等环节的控制流程;严格按照国家法定会计制度,确定企业销售收入确认条件、销售成本计算方法,建立详尽的客户档案,不同的客户采用不一样的信誉政策。

(5)加强财务报告控制体系

严格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应重视财务部门工作,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要尤为认真,全过程严格管理。财务报告合法有效。

(三)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企业应当将内部审计部门升级为由企业领导直接负责的部门,提高其独立性,并聘任具有较强能力的人员来担任内审部门的工作人员,转变内审职能,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在检查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向内控评审方面的预测分析评估转型。改变内部审计的方法。要强调内部审计中预防方法的运用,建立周期性和预防性的定期检查制度,并积极吸取先进的内审方法。必要时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来从事内审工作,有利于提高内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管理层应当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关注可能会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经济环境的风险变化,要抓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预警机构,制定一套符合本企业状况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和筹资方式,根据资金成本的多寡来选择合适于本单位的筹资方式和资本结构,进而降低财务杠杆系数,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作者:毛贤丰 单位: 山东滨州交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篇: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管理分析

1引言

供电企业的主要业务是电力能源的销售,电力的营销效果对于该类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大的方面来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从的小的方面来说,也是影响到企业的业务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的控制权一直掌握在国家的手里,属于垄断性的行业,也正是因为如此,其经营管理者往往很容易忽视风险的存在。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存在的风险

在市场条件下,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也是不确定的。这里的损失是指对人、企业和政府等经济主体的生存权益或者财产权益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故[3],市场条件下电力企业在营销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

2.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贯穿着电力企业生产销售的每一个过程,市场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当中存在着很多的影响电力企业营销效果的因素,包括自然的外在环境的风险,也包括市场内在的供需变化的风险。自然的风险主要是天气、气候等因素,比如发生雪灾,导致输电线路损坏,导致无法正常供电。电力供需矛盾所带来的风险,例如,能源结构分布的不合理,导致某些地方的用电呈现出“供不应求”,但是某些地方却出现“供大于求”等,或者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一些地方耗能较高的产业往往对电的需求比较大,导致当地的电网配置无法满足其需求等。

2.2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基于合同规定,企业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对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带来的影响。法律中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劳动争议纠纷、供用电合同纠纷、意外伤害等类的风险。意外伤害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生产作业过程,电力行业是一个风险相对较高的行业,员工如果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就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风险,影响企业的形象。供电合同的纠纷主要存在于供电公司与用户之间,更多的是由于在签订合同时,双方未就有关的协议做具体的说明,出现问题的时候,双方就比较容易产生纠纷。

2.3国家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

政策风险更多的是来自国家方面的,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具有不可抗性,一旦出现变化,就可能直接影响到电的市场价格,而给供电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由价值和市场竞争机制的相关法律来规定,但是部分企业可能获得竞争优势,会人为地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者是背离国家的宏观调整政策,例如,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高耗电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掉,导致某些地区的用电量大幅下降,或者是一些企业由于大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生产经营不善而导致无法按期支付电费,这对电力公司来说,存在着较大的价格风险。

3加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策略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风险无处不在,要有效的规避相关的风险,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3.1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对于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控制起来相对较难,其造成的损失一般也比较大,但是可以尽量的降低,例如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当自然灾害出现,供电设备如果损害,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或者是加强输电设备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供需矛盾风险的控制,其一是可以通过利用国家有关的政策或者是资金的扶持来不断完善电网结构,提高其供电的能力,其二,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加强三相不平衡测试,以便随时掌握用电负荷,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其三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使用户具有节约用电的意识,减少浪费。

3.2注意防范来自法律方面的风险

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风险,供电企业应该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使员工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作业,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于供用电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供电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防范:其一是因为要加强营销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不定期的培训加强其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其二,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出台的《三个十条》来执行,一定要避免出现由用户来指定施工工序、材料供应、设备安装等的情况出现,其三是在签订有关的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细化各项条款,避免出现争议,同时还要按照合同的保管要求来保管合同,避免合同丢失给企业带来经营的风险。

3.3有效应对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

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一般不会很突然,在变动之前,一般都会大量的调查,且会预先出台一些意见。因此,供电企业要应对来自政策带来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应该要动态掌握国家的政策信息,提高对政策出台的预见性,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其二做好人才储备,同时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减少政策变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其三,除了要关注本行业的发展情况之外,还应该要重点关注一些对电能需求量高的产业,因为由于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往往是国家整顿的对象,这对地区电的供求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其四,当政策出台之后,供电企业应该要紧跟政策的变动,不断调整自身的营销策略以及其它的各种经营策略,以有效的降低由于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例如调整营销的策略、发展的目标等。

4结语

电力产业发展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任何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营销活动都会伴随着风险,电力企业也不例外,所以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够有效规避营销中的风险,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文重在探讨供电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肖欣 单位:国网成都供电公司

第六篇: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管理实践

在国民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企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优化,电力市场的竞争逐渐趋于激烈化的发展。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建立科学性的电力营销理念,通过对营销策略的合理规划,建立优质的服务团队,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建立及发展,电力企业的改革及创新正处于不断优化以及深化的过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着市场竞争,对于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营销管理理念的建立,可以得到有效性的解决,通过对生产以及经营等环节的管理分析,可以建立有效性的监督管理制度,通过资源的不断优化以及环保事业的建立,逐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经济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现阶段电力企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电力的产品的营销滞后于用户的需求,从而可以在根本意义上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使客户在进行电力消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电压及电能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实现价格合理性。通过电力营销管理理念的建立,可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及时为客户提供优质性的服务,以便电力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1.3利于企业持续性的发展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电力企业中的人员充分,但是,却缺少复合型电力人才,导致企业在产品经营及营销的过程中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所以,通过深入发展电力企业营销团队,逐渐改变团队滞后性的发展观念,优化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员工的管理意识,从而为企业持续性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

二、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2.1企业运行中存在着市场风险

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营销风险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抄表风险、电费风险、故意欠费风险,抄表风险,主要是指抄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到时用户的用电量与抄表量存在失误。电费风险,主要是指用户电费中的回收风险,而电费风险的产生因素较为复杂,在电费核算的过程中存在着风险因素,从而导致核算的结果与规定的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意欠费风险,一些用电的大客户存在着拖欠电费的现象。因此,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为电力事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2电力事业存在法律意识风险

在社会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的营销方式逐渐趋势市场化,国家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有效性的规定,但是,在电力运行及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很多社会用电中人们对于电力法律的规定认识不足,存在违章用电、窃电的现象。对于一些电力企业而言,非法用电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性的控制,从而使电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性的影响。

2.3电力服务中存在着风险

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就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营销理念,充分认识到电力企业服务中的风险。首先,在服务风险中存在着服务质量的风险,主要是指用电用户的服务质量风险,是否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及时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有效性的处理,并充分的认识到服务质量的风险内容。其次,服务规范风险,是以供电企业为中心而出现的风险因素,指其服务的质量是否与标准内容一致,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最后,就是服务安全风险。供电企业的服务对象是用电用户,在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安全防范,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三、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策略及实施

3.1创新电力营销理念

随着电力事业的逐渐发展,电力企业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建立可行性的营销战略,实现市场发展的基本需求。电力事业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中的员工可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性的分析,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以及营销方式。与此同时,在电力企业营销理念建立的过程中,应该逐渐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合理性的企业结构,充分满足社会服务体系,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服务成本,从而为电力企业经济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优化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

为了实现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的优质化,就应该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建立以下几种措施:第一,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设备的生产、安装及运行进行有效性的服务,通过对制度的控制,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第二,应该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第三,建立健全的电力客服系统,为客户提供便利性的咨询平台,优化原有的营销策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对电力产品的需求。第四,可以应用现代化的宣传理念,通过网络、媒体等宣传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理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的优质性,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服务形象,通过优质化的营销服务,使人们在最大程度上线性电力企业,提升电力企业在大众心理的形象,为电力企业的运行及发展提供科学化的发展依据。

3.3规范企业员工的考核制度

电力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因素,企业要想不断实现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就应该实现领导人员与员工之间的积极配合。因此,在现阶段电力企业运营时,为了减少风险因素的出现,就应该建立健全的科学化考核制度。在考核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应该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企业中的各级领导人员及员工都要参与到测评活动中。电力企业的领导,主要考核其工作的责任心以及积极性;电力企业的员工,主要考核其工作的质量及进度。在此基础之上,应该建立奖惩环节,对于日常表现良好、业绩突出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年终奖励,而对于表现不好,工作怠慢的员工要给予处罚。通过严格考核制度的建立,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提高向心力,实现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从而不断促进电力企业的运营及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的做作用。在现阶段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营销风险,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应该正确认识到风险出现的原因,通过对风险控制因素的合理性分析,应该进一步优化控制理念,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理念,通过考核机制定价能力,使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意识,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使电力企业实现全面性的发展。

作者:郦铭 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

第七篇: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研究

财务风险管理是对商品经济的组织形式的创新,是新形式下的必然产物。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不但能使企业防患于未然,少走弯路,极大程度降低成本,而且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力,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财务风险管理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成效性,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根据调查显示,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很多企业面临破产、财务困难等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发展,财务风险防范是第一位的,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财务风险管理不仅和企业价值紧密相连,还能提升企业价值。市场因素的变化多端,也给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借鉴。近年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起步相对比较晚,再加上财务风险的很多不确定因素,致使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涌现出了很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复杂的内外部市场环境下,对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方面,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企业价值的定义

企业价值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一个概念,来反映企业的市场发展、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意图;也是一项指标,用以衡量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所展示出的市场价值;它可以认为是企业的社会价值,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国家创造财富;也可以是企业的经济价值,从某些方面来说企业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企业作为投资者的角色,不仅在国民经济中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兼并和收购等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企业本身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商品。对企业价值认识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定义。比如对于会计这个行业来说看重的是企业的账面价值,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经济学家则看重的是企业的公允价值,用市场成本进行计量;投资者看中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内在系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此来衡量投资决策的可行性。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后,预计未来收益的现值。企业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社会责任,隐藏成本性能的重要指标,财务指标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较,与公司的未来现金流为导向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将返回和折扣的测量根据时间的价值,如何使用贴现率取决于风险企业的规模。相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优势体现在于,最大限度地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并充分考虑两个方面对目前的收入和未来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可以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相比较,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考虑了时间价值产生的影响,还考虑到了风险和报酬的权衡问题。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良好的管控,为企业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减小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企业职员的个人利益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可以缓解企业和债权人之间的紧张氛围等。以上这些都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适应于我国独特的经济市场,目前我国致力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强调了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的不同之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义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我国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看重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各方面的共同发展,以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了决定了我国的财务管理应该有怎么样的目标管理。

(三)财务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是价值动因在整个企业风险系统的作用下,对企业价值贡献的结果。在现实市场上,很多方面都会带给企业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比如公司的投资行为会受到财务决策的影响,进行融资产生的交易成本等。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能够看到具体的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会增加企业的价值:

1.企业风险管理通过减轻税收提升企业价值。Smith和Stulz在1985年提出的,公司的税务一般可以用凸函数来表示,累进税率确定凸性特征的企业税。从根本上来说,税收函数形象生动地显示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可以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但一经过最高点税收支出就会增加。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具有税盾优势。虽然进行风险管理可以增加企业对债务的融资能力,但是企业的总体波动幅度大小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主要是由于公司业绩的波动会影响非系统风险对企业债务偿还的能力。企业面对的风险越大,偿还债务的概率越小,同样,企业整体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概率越大。

2.企业风险管理通过降低财务困境成本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利用金融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价值的波动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减小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降低财务困境成本。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增强人们对企业的信任。通过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稳定企业的资金流入和流出量,以使企业合理地用财务杠杆效应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赢得很好的声誉,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企业风险管理通过改善投资决策提升企业价值。了对企业进行价值创造,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证券投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组合之类的形式来分散非系统风险,以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此外,企业在做项目投资决策时,企业的管理层要在各备选方案中进行权衡,选择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案进行风险投资。企业风险管理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去关注风险因素,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投资、过度投资等有损企业价值的行为发生,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企业风险管理通过内部融资提升企业价值。企业进行内部融资是将企业的资产进行再增值的过程。内部融资相对于外部融资来说,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减少税收支出。但是企业如果进行内部融资,很有可能会损害到股东的利益。因此,企业要合理进行利益的权衡。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使利益在企业和股东之间达到很好的权衡。风险管理还可以通过对现金流波动性的管理以缓解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有利于公司的对外举债,降低了融资本钱,提升企业价值。

5.企业风险管理通过规模效应提升企业价值。完善的市场提出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但是在现实中,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它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比如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尤其是股东和管理者之间。SmithandStulz(1985)提出了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决策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如果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管理者可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去过度追逐风险,严重影响企业价值。通过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发生,进而提升企业价值。

二、基于五粮液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

(一)五粮液集团简介

五粮液集团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最初的糟房酒厂发展到了现在的五粮液集团,并于1998年4月27日成功上市。五粮液集团是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为生产经营主线,同时广泛涉及多个产业,如:制造业、物流、橡胶制造、药业、玻璃液等。五粮液酒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造工精艺的古窑及独有的配方和工艺成为了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五粮液集团的财务状况做一个简单分析。从五粮液集团综合能力指标(表1)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到2014年上升了将近20%,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看到企业的负债几乎都为短期负债,企业的流动比率从2014年的5.75上升到2015年的6.94,从近几年的数据也可以看到五粮液集团的流动比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资产的变现能力变得更加强了,充足的货币资金也有利于内部融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都有很大程度的上升。从五粮液集团与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五粮液集团采取了偏向于保守的财务政策。

(二)五粮液集团风险分析

1.没有正确选择多元化路径导致多元化投资失败。从理论上来说,五粮液集团满足了涉足多元化的前提条件,即行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一定的相对竞争优势。但是我们看到五粮液集团多元化投资的结果都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在于:对企业自身和当前的行业状况分析得还不够精准;没有将企业主导的核心能力与之多元化产业进行很好的匹配;过度进行多元化导致精力过于分散。

2.差异不明影响母品牌形象。五粮液集团是白酒行业进行多元化投资涉猎最广的企业,但由于扩张带来的效益不显著,企业提出了“9+8+1”模式。可是尽管缩减了扩张趋势,五粮液的延伸品牌如五粮神、五粮春、五粮醇等和母品牌五粮液在本质上的差异性并不大,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鉴于考虑到了这一点,公司推出了“一地一牌”的策略。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品牌经销商相互串货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识。同时,在五粮液向高端市场延伸的时候,反倒让企业中一些价位更高的品牌抢了风头,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五粮液的认可度。3.过于激进容易产生反作用。对于现在的五粮液来说,已经退出了低端市场,为了规避品牌过度延伸所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但是对于一个企业集团来说,不可能只注重于中高端市场。虽然中高端市场有很大的收益,但是,不管是品牌还是人群,它们的结构都是呈现出金字塔形式,低端市场的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基于这一点考虑,企业必然会研究开发出低档次的品牌来满足低端市场的需求,这在无形中也给母品牌五粮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过于注重低端市场的潜力,那么对自己母品牌的影响力将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后果。

(三)五粮液集团风险控制策略

1.多元化投资采用紧缩策略。对多元化市场分析要透彻,不能仅局限于一个方面。而且当前的市场环境变化十分迅速,在追求当下利润的同时也要放眼于未来。多元化投资必须要以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此规避盲目多元化的危害。在进去多元化之前应该对进入的市场做一个模拟实验分析,选择正确的行业切入点,避免盲目地追逐利润行业或产业,从而有效控制风险,降低企业损失。

2.加强公司管理机制,促进品牌协作。对于五粮液这个大集团来说,不可能只经营一个品牌,因此在新品牌出世的时候,如何确保主品牌地位不动摇就需要靠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既然创造出了新的品牌,那就肯定有很大的需求市场,关键在于如何推广。在新品牌起步阶段的时候,总品牌的引导和宣传是必须的,使新品牌因注入新的血液而得以存活。在多品牌运作时,要进行资源共享,同时要牢牢把握“度”的问题。新品牌不仅是为了拓展更大的市场,更是为了衬托五粮液这个总品牌的形象。

3.完善品牌管理,组建品牌家族。对于多品牌的管理前提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品牌所针对的目标市场不能相同,否则不但无法拓展新的市场还会给企业自身带来更大的风险。五粮液集团在之前研发的产品中已经出现了多品牌投放于同一目标市场的现象,对此,企业必须通过合并或者留强去弱,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品牌优化。为了避免多品牌投放于同一目标市场的状况,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品牌家族来规避风险。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了不同品牌之间的联系性,还有利于品牌的共同发展。品牌运行得越多,企业的决策就越要谨慎,千万不能“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以小失大。

4.避免同行业盲目跟风,偏轨竞争。五粮液和茅台是中国白酒业的两个领军集团,各有优势,独具特色。五粮液塑造了“酿酒帝国”形象,而茅台拥有“国酒”的荣誉美称。两大集团虽然同处于白酒行业,但是其拥有的特色完全不同,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虽然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同行业的企业,业绩拼比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企业绝对不能盲目攀比,盲目跟风。作为白酒行业的两大领军集团,不仅要把企业运营好,还要做好规范市场,优化资源的带头作用。

作者:章汉华 单位: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