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对于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为例,将2012年1月~12月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13年1月~12月设为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1.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且消毒供应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

风险管理就是要以一个程序实现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所有诊疗用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发放的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2-3]。且消毒供应室有大量高温高压仪器设备,这使得其风险性较高,加强风险管理十分必要。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消毒供应室的主要设备有:脉动针孔压力灭菌器、半自动清洗机、烘干机、水处理机等。共有3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1名消毒员和2名护理人员。

1.2管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即按照现有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模式,具体为:1)风险评估。①人员评估。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高,知识体系不健全,且法律意识、自我职业防护意识不强,不了解工作中的潜在安全风险,不戴橡胶手套就进行相关物品的回收、清洗等,容易造成刺伤、感染等;配置消毒液时不遵循规定,盲目追求高浓度,增加消毒液的危险系数。②设备评估。消毒灭菌设备的使用有时未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不重视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没有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保养等。③记录评估。部分工作人员不重视记录工作,在消毒灭菌工作前未做好记录的准备,从而导致漏记、记录不实等现象,例如:操作人姓名、设备型号、起止时间、灭菌温度等记录的不完整或错误。2)风险防控对策。①加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教育,结合本院典型的病例进行教育,将集体授课、个别辅导、专题讲座、案例讲解等方式结合起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让其对职业风险有深刻认识,掌握相关职业安全防护措施[5]。同时在消毒供应室工作区域、更衣室等地方张贴温馨提示,营造良好的氛围,如:“请将血迹冲洗干净”、“请做好标准预防”、“请问你的洗手规范吗”。②加强各项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环境卫生监测、生物监测、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记录监测结果,将结果上报护理部和院感科,对于不合格的情况立即找出原因,并迅速采取对策,确保不合格的物品不得出消毒供应室。在监测中发现各项设备使用、运行、保养等是否存在问题,如:针对不规范操作的问题,制定严格的设备操作管理规范,通过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相互监督机制促使工作人员规范使用设备,同时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和检测,保证设备的高效、正常运转。③加强记录质量的监控。每周检查一次相关记录是否规范、准确、完整,如:灭菌过程中的灭菌日期、设备编号、灭菌批次、灭菌物品、压力等运行参数、灭菌时间、灭菌质量等是否准确、详尽。记录必须客观地指出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应科室,严禁出现不合规定的涂改、签字不清晰等情况。同时加强与各临床科室的沟通,掌握各科室对灭菌材料用品的需求、配置和处理的特点等,从而有效地保证临床需求,充分发挥消毒灭菌物品的效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消毒供应质量。自制问卷进行消毒供应质量的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质量越高。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消毒灭菌物品的批次数为3850次,出现39次漏放化学指示卡,52次锐器刺伤,28次记录缺失,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09%;观察组的消毒灭菌物品批次数未3920次,出现17次漏放化学指示卡,22次锐器刺伤,7次记录缺失,发生率为1.17%,组间经χ2检验,P<0.05。对照组的消毒供应质量评分为(87.4±5.2)分,观察组为(95.2±3.5)分,组间对比,P<0.05。

3讨论

在消毒供应室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规范自己的各种行为,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仪器设备的操作,加强自身防护等,有效保证工作质量,保证各个科室对物品需求的满足,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6-7]。在我院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模式中,结合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特点,加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各项培训教育,并让护理人员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增强其责任感,也提高对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能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针对我院消毒供应室中存在的设备管理、记录错误等问题,从绩效考核机制、相互监督机制、工作流程等角度出发,加强对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的管理,加强对设备使用的监测,加强对相关记录的检查,不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提出解决方案,认知潜在的风险,并进行评估,寻找原因,采取解决对策,持续性进行质量改进,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结果显示: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后,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可见风险管理应用到消毒供应室是可行的,各医院消毒供应室在应用时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分析潜在的风险问题,并在工作中持续性发现风险问题,并采取针对性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立华.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6):153-154.

[2]杨金清.加强消毒供应室的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1):259.

[3]范文玲,谢丽锦,颜坚秀,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20):159-160.832

作者:高心爱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