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PDCA循环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PDCA循环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PDCA循环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运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7月接受PDCA循环模式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18年5月-2019年2月接受常规风险管理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隐私泄露发生率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运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效果突出,可避免患者隐私泄露,稳定其体征,直接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

关键词:风险控制;PDCA循环模式;消化内镜;护理干预

消化内镜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诊疗方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通过检查可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同时为后续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指导价值,受到临床与患者的广泛认可[1]。消化内镜主要是将化学与电子染色技术相联合,可对病变进行观察,不仅可提升观察的清晰程度,同时可增加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与以往传统白光内镜相比效果更为突出。但随着消化道内镜的推广使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因为对消化内镜的了解甚少,加上生理应激反应明显,极易引发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等负性情绪,直接阻碍检查工作的开展,并对诊疗结果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可能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随后临床对此进行深入探究,发现若能够在消化内镜开展期间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为诊疗的顺利完成提供前提保障[2]。但以往护理中的常规风险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且无针对性,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近些年,医疗技术以及护理水平不断进步,临床发现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更好,其主要表示四个阶段的护理工作,作为整体循环的过程,将其运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上,能够有效预防护理期间的潜在风险,同时保护患者隐私,使患者满意度升高,同时提升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服务力度[3]。本研究选择2019年3月-2020年7月接受PDCA循环模式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42例,探讨PDCA循环模式运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7月接受PDCA循环模式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18年5月-2019年2月接受常规风险管理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3~67岁,平均(48.36±1.25)岁;胃镜13例,结肠镜11例,食管镜10例,十二指肠镜8例;体重指数19~26kg/m2,平均体重指数(22.45±0.97)kg/m2。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4~65岁,平均(48.12±1.20)岁;胃镜12例,结肠镜10例,食管镜11例,十二指肠镜7例;体重指数18~25kg/m2,平均体重指数(22.01±0.88)kg/m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纳入标准[4]

①患者与家属签订知情书;②听力与沟通正常;③符合消化内镜检查的适应证。

1.2剔除标准

①合并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肿瘤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意识障碍;②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③存在消化内镜检查禁忌证。

1.3方法

⑴研究组提供PDCA循环模式:①P(计划):创建护理小组,经开会讨论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并制定规范的护理流程,要求每个成员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实施。同时开展护理风险评估,并收集消化内镜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召集小组成员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前制定相关预防措施。②D(执行):首先,消化内镜科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合理改变布局,并对人员以及物品进行分流管理,以此规避感染。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检查物品的摆放是否齐全,床双侧护栏是否完整,各个诊室之间增加门帘,加强环境管理。其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举例既往消化内镜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以此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最后,选择专人负责管理科室内物品,并创建专属的二级库房,完善消毒灭菌以及储存交接的规章制度。③C(检查):定期利用护理评价体系对消化内镜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测评,其中包含消化内镜设备的清洗消毒以及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等,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总结每月护理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④A(处理):召集小组成员开会定期分析护理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并探讨本次风险控制实施的效果,通过案例分析以及讨论方式,制定并调整下一轮的工作计划。⑵对照组提供常规风险管理:检查前了解患者疾病史以及用药史等,并要求患者检查前4h禁水,8h禁食,告知患者检查前需要通过灌肠方式清洁胃肠道。检查期间密切关注患者体征的改变,提供氧气支持,结束后陪伴患者进入留观室休息,并对其体征进行监测。

1.4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隐私泄露情况,其中包含隐私部位、血液检查报告、机体缺陷的发生率。②护理结束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以及服务态度进行评价,同时统计投诉率。③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表示十分满意,60~80分表示较满意,不足60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率+较满意率。④护理后,测定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水平。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隐私泄露发生率、投诉率及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隐私泄露发生率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被广泛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其检查主要是利用消化内镜或者其他辅助设备对于患者病灶实施观察、取材、切除等操作,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为确定患者疾病状况提供参考,最后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缓解病情,促进患者生理功能改善[5]。但其仍属于侵入性操作,检查期间仪器需要进入机体体腔中,操作期间容易使消化内镜受到微生物污染,加上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灶位置较为特殊,且消化内镜的结构较为复杂,材料特殊,难以耐受高温,因此使用后无法获得彻底灭菌[6]。检查期间,一旦机体的防御屏障被破坏,可明显提升医源性感染的风险,甚至增加护理风险,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使其在疾病的影响下,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极易引发护患纠纷[7]。临床以往在护理中多选择常规风险管理,仅通过口头告知途径进行干预,效果并不理想,缺少风险意识以及相关措施,难以达到风险控制的结果,甚至可能造成患者隐私泄露,降低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进而增加护患矛盾以及风险事故的发生率[8]。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发现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更好,患者对此满意度较高[9]。本文对此展开试验,结果中看到:研究组患者隐私泄露发生率、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可避免患者隐私泄露,同时减低投诉率,促进其体征稳定,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PDCA循环模式最早是在1930年被提出,其中包含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部分,以达到尽早发现问题、尽早改进、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目的。干预期间首先对消化内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同时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管理相关仪器设备以及药品等,规避感染等不良事件的产生。随后对管理措施进行评价,定期检查护理相关工作[10]。最后开会讨论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以举例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制定改进方式,将其代入下一次护理中。因此经过PDCA循环模式后,不仅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其护理质量,同时还可避免患者隐私泄露,加大对患者的保护,为其提供更为专业且规范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避免投诉事件产生[11]。综上所述,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患者隐私的泄露率,患者满意度高,且投诉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熊欢 单位:湖北省安陆市普爱医院消化内科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