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构建海上风险评估系统框架设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构建海上风险评估系统框架设想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构建海上风险评估系统框架设想

摘要:海上风险评估是航运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构建海上风险评估系统,预判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本文尝试探讨航运公司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海上风险评估系统的框架,实时评估海上风险,把控风险,为航运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降低因海难事故发生造成的重大损失,保障航运公司安全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船舶管理;海上风险;风险评估系统

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航运业的国际竞争不断加剧,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多样化。航运公司作为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发展状态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航运产业的兴衰,乃至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航运公司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及发展,必须自我完善,练好内功。根据ISM/NSM规则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适合航运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识别航运公司面对的内外部风险,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以避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使公司陷入财务或经营困境。在建立与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中,应当包括内外部环境的理解、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视评价等五要素。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航运公司内部控制提供了支持平台。而在风险评估方面,其他相关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为风险评估带来大量有用的信息,通过将风险评估与信息化结合,能够实现对公司风险变化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并利用风险信息的变化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探讨研究信息化环境下航运公司海上风险评估系统框架的构建。

2构建海上风险评估系统框架的设想

2.1海上风险定义

海上风险,主要包括船舶在海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通常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异引起破坏力量所造成的灾害。一般常指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意外事故是指由于意料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事故。而意外事故主要指船舶搁浅、触礁、沉没、碰撞、火灾、爆炸、机损和人员失踪等。造成以上事故的发生除客观因素外,还包括了人为因素在内的情况。外来风险一般是指海上风险以外的其他外来原因所造成的风险,包括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两种。(1)一般外来风险,是指一般外来原因所造成的风险,大多是货物受损,主要包括偷窃、渗漏、短量、碰损、破碎、钩损、生锈、沾污、串味、淡水雨淋、受热受潮等。(2)特殊外来风险,是指由于社会政治原因所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战争(海盗)、罢工、拒收以及交货不到等。

2.2海上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的作用

(1)实时监测。信息化海上风险评估使得实时检测成为可能,当经过某个时间点或预估的事项发生时,可以马上触发系统的运行,进行新一轮的风险评估,自动快速地对某事项进行检测,减少人力的耗费,并且当风险评估的结果超过风险临界值时,系统会迅速反应,将问题报告预警,以此可及时提示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风险加剧,降低损失及损失继续扩大的可能性。(2)信息高度共享。信息化海上风险评估所用数据可以来自公司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实现与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对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在风险评估时不需要重新收集风险评估相关数据,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大大减轻了工作量,节约成本,并且避免了相关数据更新后风险评估系统没有及时得到最新数据的可能性。(3)决策支持。海上风险评估系统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风险评估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管理者通过对这些大量的风险评估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能够发现潜在有用的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判断风险数据的变化过程,及时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

3海上风险评估系统的构建

对航运公司而言,船舶海上运输安全风险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构建船舶海上风险评估系统,首先要对公司的岸基业务和船舶管理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即要满足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还要适用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是科学合理地设置业务流程,明晰管理责任和规范。然后将“安全管理手册”和技术操作规程中影响船舶管理安全的关键要素提取出来加以标识,利用风险评估系统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自动判断,生成评估报告并存档。当存档评估档案中出现重要指标或整体指标超过临界值时,生成预警报告,在相关人员完成风险控制活动之后,将整改报告输入系统,并对风险控制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为以后应对新的风险提供参考,形成良性循环。

3.1梳理公司岸基/船舶业务流程

(1)梳理公司业务流程。由于本文探讨的是海上风险评估,故以围绕船舶安全因素为关注点来侧重梳理业务流程,整体流程框架如图1所示。(2)梳理具体业务流程。航运公司业务管理的目标一般要求是“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对海洋环境造成损害以及对财产造成损失”。因此,在梳理公司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我们以船舶管理业务为例展开分析,将公司的岸基业务划分为3个层级:公司级、部门级和岗位级。公司级业务是全局性的,包括了内部管理、人力资源、船舶管理、市场营运、安全体系运行,等等。部门级业务包括公司各部门负责的具体业务和分工。岗位级业务则是由每个岗位人员具体负责的业务。由于航运公司业务的特殊性,部门与船舶之间业务联系密切,而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角色是单独实体审核的,故在本文中的部门级业务流程也适用于每艘船舶的管理业务。具体业务流程框架如图2所示。岸基业务流程梳理仅作为举例参考,对于具体的细节,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或增加。

3.2建立船舶海上风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在构建海上风险评估系统前,需要明确船舶海上风险源及类型,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的发生,或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表1是根据船舶管理生产活动中常见存在风险源及应对措施,因篇幅所限,在此仅选取个例说明之。未涵盖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情况加以增删。通过建立船舶海上风险源辨识后,可以将相应的信息内容录入已建模的风险评估系统,同时设定临界值和预警信号,便于系统作出准确的判断。

3.3船舶海上风险评估系统框架设想

在完成船舶/岸基业务流程梳理、建立船舶海上风险源辨识后,可以结合航运公司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船舶海上风险评估系统框架的构建,如图3所示。船舶海上风险评估系统框架的构建思路及要求:(1)对原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大多数航运公司都有自己的业务管理系统,如船舶管理系统、船员管理系统、社保管理系统等等。需要对接船舶海上风险评估系统的主要系统:船舶管理系统和船员管理系统,主要是共享这两个系统的部分数据即可。(2)开发船舶海上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实现船/岸业务对接,共享船舶和船员两个系统的部分相关数据,如船员信息数据和船舶资料的信息数据;船舶的生产活动各个节点需要得到评估系统的监控;一旦船舶遇到海上安全风险临界时自动预警;信息反馈及时,并直接记录安全管理体系的检查结果,生成检查报告。(3)为自动化船舶预留接口。随着航运科技发展,船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船员数量会越来越少,但船舶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尽管使用远程遥控操作,也要考虑其航行的安全性。所以预留接口,会有利于船舶运输航行的安全。

4结语

构建船舶海上风险评估系统是航运公司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结合航运特点,融入安全管理体系的理念,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将公司内部控制及船舶营运生产的风险评估系统的构建,有效解决岸基与船舶之间信息和数据沟通的困惑,对公司岸基业务和船舶生产活动控制风险评估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解,并详细分析了各个流程的具体实现方式,试图建立一个船/岸控制风险评估系统的框架,实现对公司风险变化的实时观测与控制,利用风险信息的变化情况对公司的安全目标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公司风险防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健.航运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成因与完善对策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期刊,2017,(17):90-91.

[2]陈以春.航海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15(10):55-57.

[3]范济秋.浅谈航海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控制[C].中国航海学会,2008,122-126.

[4]杜国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解析[J].经济研究导论.2010(2):154-155.

[5]侯微.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重构[J].经济视角(下).2010(3):38-39.

[6]冯大同.国际贸易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P119.

[7]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S].国际标准,1998年7月1日.

[8]国际海事组织.《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2010修正案)[S].国际公约,2012年1月1日.

[9]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Z].国内法规,2001年7月12日.

[10]交通运输部.《国内水路运输辅助业管理规定》[Z].国内法规:第3号令,2014年1月2日.

作者:白世真 单位: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