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技风险投资需要新型投行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风险投资简称风投,是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取得该公司股份的一种融资方式。风投资金一般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如果投资成功,会获得高额资本收益回报,是一种积极的投资行为,是对传统投资机制的重要补充。风险投资自十九世纪末在美国兴起以后,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及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奠定了美国高技术产业在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许多国家在看到这种趋势后,也纷纷学习效仿,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建设,各地政府通过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积极支持风险投资基金的集聚发展。随着投融资行业的发展,一批为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中介服务的专业机构应运而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务顾问(FinancialAdviser,简称FA),也有称之为“新型投资银行”,他们通过专业财务知识为顾客提供投资理财咨询策划服务并获取相应的收益。特别是股权投资型FA(我们有时也将其称之为“精品投行”),他们能提供融资并购过程中全流程的配套服务,可以极大地节约投资机构和企业间的沟通成本和试错成本,提升双方的契合度,并在交易撮合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FA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国内的FA较之国外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已涌现出一批知名的机构,如华兴资本、易凯资本、汉能资本、清科创投等,通过参与的一系列融资、IPO、并购案例,已经在国内的资本市场确定了自己在FA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如何抓住FA强劲的发展势头,从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互动着手,在科技金融的不断市场化进程中,抢先做好区域FA的发展布局,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快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FA的重要性
具有中介性质的专业化机构出现,是行业发展进步的必然,风险投资也不例外,尤其是投资科技创新领域,更需要FA的支撑。一是科创资源加快转化的需要。国内高校院所林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获得市场化收益的过程却十分漫长。笔者曾经向投资机构推荐了大量的优质科技成果,机构虽然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但后续却没有主动对接,问及原因,主要是成果产权不明晰、尚未形成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市场化的管理运营团队等多种因素,距机构投资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短时间内无法成为合格的投资标的。据此,亟需对这些成果、样品进行深度的孵化辅导,使之尽快成为风险投资机构能够开展尽职调查的“小而美”的初创企业。另外,我们也观察到,大量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也存在着商业模式不清晰、产品优势不突出、财务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而投资机构本身通常是没有精力、没有能力提供细致而全面的专业服务,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的。此时,FA的介入就显得十分重要,他们专业的金融理财服务,有利于创新创业企业迅速建立起资本思维,提高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契合度,实现科创资源快速转化并通过资本加速市场价值的获取,形成多方共赢的态势。如武汉的长江投融汇服务联盟,在帮助企业梳理股权架构、设计商业模式方面就比较有经验,他们会将辅导成熟的企业再推送给合作的投资机构。二是科技企业投资风控的需要。科技型企业往往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看起来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否真的是适销对路的产品,能否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难以判断。这方面,有无数投资失败的案例,前段时间美国“一滴血检测项目融资600亿美元”的骗局,就是其中比较极端的例子。加之社会热点切换频繁、信息庞杂真假难辨、领域交叉融合增多等状况,对科技型企业的价值判断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特别是一些代表未来方向的项目,开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技术迭代快、市场定位不准、潜力难以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投资风险和收益都较成熟行业高了很多倍,给投资决策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好的FA,尤其是在垂直行业深耕的FA,通常具有更敏锐的识别企业投资价值的眼光,能为投资机构提供更详尽的数据和专业支撑,如行业动态、市场分析、交易设计、战略合作等,使投资机构能全方位了解企业创新优势,更精准评判企业真实价值,从而坚定投资的信心,踩稳投资的节奏。如武汉的智森投资公司,创始人本身有一定的工科背景,专门聚焦“硬科技”领域,对企业项目会进行深度分析研判,再组织闭门路演,每次5~6个项目可吸引30~40家投资机构报名参加。三是风投行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成熟和细化分工,都会催生一批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中介组织,风险投资行业也不例外,由于投融资工作的复杂性和商业竞争的保密需求,能提供项目方与投资人精准匹配服务的FA作用愈来愈受重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19.78万亿元。随着中国私募基金的急剧增加,大量的投资机构会衍生出更多的FA业务,华兴资本、泰合资本等精品FA通过贝壳找房、快的打车等明星项目的融资获得不菲的收益,也有着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了FA在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二、FA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FA是随着金融行业发展而兴起的行业和职业,概念界定不十分明晰,称谓也比较多,学术界对该行业也缺乏系统性研究。在国内,比较早做FA的是从海外知名投行出身的一批人,随后华兴资本、易凯资本、汉能投资、清科创投、投中资本、泰合资本、方创资本、以太资本等知名机构陆续崛起。据推测,一级市场已经有300家以上的FA机构。在投融资过程中,FA在强化信息整合、设计交易结构、充当谈判中介、提供信用背书等方面提供了很多专业性支持,为投融资双方节约了时间成本、降低了试错风险、减少了风险溢价。但由于参与门槛不高、服务的非标性、行业管理缺失等因素,FA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FA参与的投资数量比例小。2020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发生7559起投资,平均单笔交易额1.17亿元(清科研究院数据),而12家头部FA机构累计交易数260个(华兴资本数据),按这12家头部机构市场占有率30%、每笔交易70%金额来自FA募资进行测算,则FA参与的募资仅占8%,大量的投资仍然是在企业与投资方之间直接进行的。这一方面说明FA自身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品牌知名度和服务水平未被广泛了解和充分发掘;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和投资机构对FA的需求还不旺盛,企业缺乏长远的资本管理和运作意识,机构也未形成与FA的紧密合作关系。另外,FA收取4%~5%的费用,虽然加快了融资速度,但增加了融资成本,也是阻碍FA参与投资过程的原因之一。二是FA的分布和发展不均衡。FA的分布与地区的金融环境开放度、市场主体活跃度基本上呈正相关,知名的FA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中西部地区基本是空白。随着投融资行业的马太效应不断增大,出现了投资机构从业人员的“FA化”,及FA机构成立基金进行跟投的趋势,很多地方在金融招商时只注重资本的聚集,却忽视了FA的多寡也是营商环境吸引力的一部分。由于服务周期长、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强、盈利模式不稳定等因素,大部分FA都存在收取费用难度大、人员流动快、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发展良莠不齐,头部机构挑选项目空间比较大,而很多小型的FA甚至需要其他服务收益来维持发展。三是FA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2014年到2016年,随着创业热潮兴起和热钱涌入,一些从投资机构中单飞的人员和从事企业咨询服务的人员加入到FA的行列里来,甚至一些媒体记者都在投资人和创业者间牵线搭桥,带来了FA的迅速膨胀。经过近几年的行业洗牌和分化,FA逐渐形成各有特色的平台型大机构和垂直型小机构,两者既竞争又合作,在整合资源和专业性方面各有利弊,致力于从不同维度解决项目质量和匹配率的问题,尤其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介入,推动了一些投融资的高效对接。但大量的专业服务还是投资机构的内设功能,未实现对外服务和共享。而很多独立的FA只能做点简单对接和辅导服务,无法满足更多企业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的深度服务需求。
三、FA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FA布局,突出政策激励。各地应将FA的发展作为评价地区金融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出台支持政策,比如在金融资本聚集区为FA提供优惠的物理空间,对其撮合成功的交易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支持其举办的服务活动及赛事等等,以鼓励更多企业咨询机构、中介服务团队及投资机构分化人员从事FA服务。同时,强化金融招商政策,依托FA尤其是头部机构的资源优势,精准招引对地方产业链有带动作用的企业或战略投资。二是扩大FA服务,降低融资成本。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创新创业的辅导培训,可以通过举办创投沙龙、企业训练营等小型化专业化的活动,有意识地引入早期FA服务,帮助企业更早建立资本运作思维,加速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购买FA服务的方式,将部分FA服务公益化,提供给有投融资需求的企业,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上下游对接等服务,形成合力,进一步放大FA服务效果,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三是赋能FA发展,提升专业水平。利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实现更多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有利于FA搭建数字化平台,从多个维度对投资项目精准画像,提高投融资决策效率。加强对规范FA的宣传,帮助FA对接更多资源,畅通其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让FA能接触到更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同时,FA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和资源整合,尤其是对一些早期、前沿的科技项目专业理解,进一步促进更多的高校创新资源、协会行业资源、社会人才资源、产业上下游的资源集聚融通,让科技创新更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者:赵峰 单位:武汉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