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纺织工业论文范文

纺织工业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纺织工业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纺织工业论文

印染废水处理纺织工业论文

1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

1.1机械格栅

机械格栅主要用于拦截废水中的大尺寸悬浮物,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设备的稳定运行,并有效减轻处理负荷。格栅间隙为10mm,栅宽为0.7mm。

1.2集水井

集水井尺寸为6.0m×6.0m×3.0m,有效水深为2.7m,有效容积为97.2m3。

1.3调节池

调节池用于调节水量,均化水质。为避免悬浮物沉淀,池内设置潜水搅拌机搅拌。调节池尺寸为30m×20m×6.5m,有效水深6.0m,有效容积3600m3,水力停留时间为10.5h。

点击查看全文

废气污染物排放下纺织工业论文

1项目废气排放环节及排放量

1.1工艺流程及废气排放环节

1.1.1纺纱工序a.清梳联:本工艺主要包括开棉、清棉、混棉、梳棉四个步骤,由清梳联一套设备来完成。清梳联主要设备包括:往复式抓棉机、重物分离器、单轴流开棉机、多仓混棉机、主除杂机和梳棉机。b.条卷:将梳棉机出口的棉条进行并合、牵伸,提高小卷中纤维的伸直平等程度,并使小卷的重量、长度达到规定值,且保证小卷边缘的平整度满足要求。c.精梳:由于条卷后的原棉纤维中含油杂质、棉结、纤维疵点,因此需要进入精梳机除杂;除杂后的条卷进一步分离纤维,长度不达标的短纤维被进一步去除,从而使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伸直度得到提升;精梳后的棉条最终被拉至到一定粗细,且棉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得到提高。d.并条:将多根精梳后的棉条进行并合,棉条长片段不匀现象得到改善;然后把棉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程度;利用并合与牵扯伸,使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不同唛头、不同工艺处理的棉条;最终做成圈条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桶内,供后工序使用。e.粗纱:将熟条均匀地拉长抽细,并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然后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以适当的捻回,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以利粗纱卷绕和细纱机上的退绕。f.细纱:将粗纱拉细到所需细度,使纤维伸直平行;将须条加以捻回,成为具有一定捻度、一定强力的细纱;将加捻后的细纱卷绕在筒管上;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管纱,便于搬运及后工序加工。g.络筒:将管纱(线)卷绕成容量大、成型好并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清除纱线上部分疵点和杂质,以提高纱线的品质。本工序主要废气产污环节为清梳过程中棉尘的排放(G1)、粗纱、细纱工段的棉尘排放(G2)。

1.1.2织造工序a.络筒:在络筒机上将松式络筒变为普通络筒。b.并线、加捻:部分烘干后的松筒及原纱通过并线机将两股纱线并合,然后利用加捻机进行加捻。c.上浆、烘干:部分原纱在整经前需通过自动上浆机上浆并烘干。d.整经:根据工艺设计的规定,将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经纱,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使经纱具有均匀的的张力,相互平行地紧密绕在整经轴上,为形成织轴做好初步准备。e.织造:利用箭杆织机及提花机进行织造。f.割绒:部分高档毛巾需将表面的毛圈进行剪割处理,使织物表面布满平整的绒毛,使其比普通毛巾有更强的吸湿性和柔软度。本工序主要产污环节为织造棉尘的排放(G3)、割绒棉尘的排放(G4)、织造废纱的排放(S2)。

1.2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纺纱车间会产生一定量的棉尘(飞花),主要来自于清梳联(G1)和粗纱、细纱、络筒工段(G2)。清梳联工段棉尘产生量约为46.9t/a,通过型号为FD510的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除尘器风量为6900m3/h,除尘效率为99%以上,棉尘排放浓度为8mg/m3,排放量为0.47t/a,排放高度为15m;粗纱、细纱工段棉尘产生量为187.5t/a,这部分棉尘被纺纱设备自带的吹吸风机进行循环过滤,吹吸风机收尘效率在97%以上,棉尘的排放量为5.6t/a,通过车间排风口无组织排放。织造工序中的络筒、并线、加捻、织造工段同样会产生一定量的棉尘(G3),棉尘产生量为29.3t/a。这部分棉尘被设备配套设置的吹吸风机循环过滤,吹吸风机综合收尘效率在90%以上,棉尘排放量为2.9t/a,通过车间排风口无组织排放。在割绒工段会产生一定量的割绒棉尘(G4),棉尘产生量为439.6t/a,通过型号为FD230的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除尘器风量为5400m3/h,除尘效率为99%以上,棉尘排放浓度为97mg/m3,排放量为4.4t/a,排放高度为15m。

2结论

点击查看全文

水污染物减排下纺织工业论文

1结果与讨论

选择排放总量类指标(用水量、取水量、废水排放量等)与排放强度类指标(单位企业产品产量、单位产品用水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COD平均排放浓度、氨氮平均排放浓度等)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纺织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排放总量类指标和排放强度类指标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纺织行业的COD排放量与强度类指标间的关联度显著大于总量类指标。其中,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及单位产品COD排放量的关联度指标位列前三;取水量、用水量、废水排放量、单位企业产品产量与纺织行业COD排放的关联度较弱。结果显示,氨氮排放量与单位产品产量、排放浓度及总量类指标间的关联度显著大于排放强度类指标。其中,单位企业产品产量、氨氮平均排放浓度和取水量的关联度均值位列前三位;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和单位产品用水量与纺织行业氨氮排放的关联度较弱(见表2)。从我国纺织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与其排放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COD排放量降低与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的减少有较为密切的关系,COD总量减排工作应重点推动落后产能淘汰、推行清洁生产、开展中水回用项目。氨氮排放量变化与单位企业产品产量、排放浓度及总量类指标的关联度较大,这表明我国纺织行业的氨氮排放量主要与企业规模、氨氮排放水平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氨氮总量减排工作应积极推进高污染、小规模企业的淘汰、整合中小企业、推动污染末端治理工程、推进中水回用,加强污染排放管理。综上所述,通过关停落后企业的“结构减排”方式仍然是促进我国纺织行业污染物减排的有效途径,末端治理工程配合中水回用项目对整个行业污染减排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我国纺织行业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建议

2.1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

关停高污染的中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行业污染物减排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淘汰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形机,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年产2万t以下粘胶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工艺、DMF溶剂法腈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间歇法聚酯设备等落后化纤产能。

2.2推动企业合并,集中生产集中治污

纺织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是我国纺织行业目前的重要现状,应从实际出发,采用将几个规模较小的企业合并成较大规模企业的模式,实行生产废水统一收集和处理。一方面,能够降低中小纺织企业污染治理成本,提升中小企业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明确监管对象,降低监管难度和成本,持续推进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点击查看全文

纺织业光固化的运用研讨

本文作者:吕延晓 单位: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委会

1979年,Guthrie[2-3]采用纤维素∕二甲基亚砜∕甲醛体系通过初始羟甲基化,将苯乙烯光接枝到棉花纤维上。接枝程度随着主体单体浓度的增加而达到最大化,最大化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照射时间。Jang等人采用水溶性光引发剂二苯酮,进行了将多缩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低聚物连续光接枝∕光交联到棉花纤维上的研究。Hong和Chan俩人采用纤维素和纤维素衍生物中产生的光引发自由基,对接枝反应进行了研究。Reine等人借助于光引发聚合反应,对聚丙烯酸酰胺单体与棉花纤维的接枝共聚进行了研究。他们观察到,改性后的棉花与棉花纤维参照样品相比,其再吸湿性(moisture regain)提高很多[4]。Dong Y和Jang J近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棉花纤维通过UV辐照实现光反应着色(Photo-reactive coloration of cotton fabrics by UVirradiation)”的文章[5],报道了他们采用UV引发接枝共聚的方法,改善纤维与聚合物表面性能。实验证明,丙烯酸单体∕染料(双乙烯基砜)二元体系对棉花表面光接枝具有协同作用。

在织物拒水、拒油和防污整理方面,最感兴趣的是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UV固化聚氨酯低聚物。这一类型低聚物用于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如对聚酯(PET)纤维和尼龙纤维(Nylon)织物进行表面处理,使其具有长期而持续的疏水性能。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大部分常用的低聚物一般黏度都很高,因而难以操作。这些低聚物必须 采用一种反应性稀释剂加以稀释。稀释剂官能度的提高,会增大固化后涂层的交联度,因而使涂层变得坚硬。另一方面,经表面处理织物的耐磨性能又与交联度直接相关。因此必须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从近期发表的论文看,Miao等人采用γ-射线引发全氟烃基磷酸丙烯酸酯(perfluoroalkylphosphate acrylate)辐射接枝,使棉花拒水和拒油性都大幅提高,对水和对油的接触角分别超过150°和140°。然而应当指出的是,工业规模的γ-射线装置一般成本都很高,因而将上述方法用于纺织品整理作业目前还不现实。

最近,J.Branquinho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UV固化纺织品整理:服装用棉、居家用棉、技术用棉和体育用棉,超疏水和疏油、侧面功能的双重整理”文章,报道了他们在棉花表面上完成一项光接枝∕光交联并形成网络结构的成功开发。借助于工业上广泛使用的UV光源装置和市场上可以采购到的光反应化合物(包括全氟碳链化合物),运用一种超声喷射(ultrasonic spraying)技术,得到了在棉花表面上超疏水(superhydrophobicity)和高疏油(high oleophobicity)的理想性能,对水和对油的接触角分别为150°和120~130°,并且具有优良的耐洗牢度(wash fastness)。棉织物正面和背面的排拒性能高低,可根据整理所需的化学成分加以调节。这项开发相对于目前文献中所公布的现有UV固化过程,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各种原材料和必备的装置都可从市场购得,化学配方的用量最低,无废料产生,可以只处理织物基材一面(由于运用了超声喷射),被处理织物基材具有良好的手感、柔韧性和耐洗涤性。这些优势,再加上UV固化过程的上述优点(节省能量、减少材料消耗、占地面积小、加工时间短等),都为替代传统的热聚合反应工艺提出了挑战。Su-Jin Kim和Jinho Jang(韩国)在其最近发表的“利用UV辐照对聚酯(PET)纤维进行拒水和拒油整理(Water-and oil-repellent of PET fab-rics using UV irradiation)”文章中称,他们借助于一种化学配方(含有一种UV-活性的氟碳试剂和一种水溶性的光引发剂),对聚酯纤维单面进行UV固化拒水和拒油整理实验研究。未受UV固化的一面则通过UV/臭氧长时间辐照,纤维织物的吸湿性因表面改性而得到改善。织物两面(正面和背面)的拒水性能差别十分明显。

Pieter Castelein等人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加速开发纺织品涂层整理产品(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coated textile products)”文章[6],着重阐述如何加快UV固化涂层整理产品的开发,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众所周知,涂料的化学体系一般是由10~15种成分构成,各种成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这些成分的性质和浓度必须根据最终的使用要求仔细加以优化。因此,涂料化学体系可调的因素众多,筛选和优化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为此,他们借助于现代药物筛选研究和开发新催化剂的经验,通过快速分析测量,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目测手段,甚至利用机器人,实现数据获取的自动化,试验样品的微型化(miniaturization)和试验操作的并行化(parallelization),对涂层多参数体系同时进行筛选和优化。这套方法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按步就班的老办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时间,并加快产品的开发进度。文章的作者运用这套高效方法,还对几种织物基材(棉花、聚酯和尼龙)的柔软和阻燃性能进行改进,进行了UV固化涂层整理所需化学体系成分的筛选和优化。

光固化体系至今在织物整理方面应用甚少,最近辐射固化体系和应用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使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重新激发起对光固化技术在本领域应用的兴趣。UV固化体系长期以来在其他领域大量的应用实例,以及近期UV固化的研发成果表明其具有的潜在优势,可能为今后纺织品的涂层整理加工提供一种崭新的选择。据了解,国内光固化在纺织工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至今尚未开展。不过,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目前所进行的开发工作,也尚未进展到商业化的地步。由此可见,根据国内光固化在其他领域应用的现有水平,只要抓紧光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缩短该技术与国外在纺织工业方面应用的差距、甚至迎头赶上,似乎并不是什么大的困难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纺织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实践

摘要:简要回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历史,以及我国纺织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介绍认证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分析认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做好认证工作的若干建议。希望对做好纺织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纺织类专业;工作实践

一、纺织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发展历程

工程教育认证是由认证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实施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价。认证机构的认证活动得到政府或相应教育管理机构授权,具有自己的章程、运行制度和机构,通常包括决策、工作和审查委员会,不依赖、不挂靠特定的学校。认证机构有常年运行的工作机制和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一般由行业协会、工程师协会委派工程界、教育界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架设了工程专业毕业生与职业工程师之间的通道。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下设不同专业类认证委员会,纺织类专业认证委员会是其中之一。划归纺织类专业认证委员会认证的专业有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4个,目前试点阶段正在进行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2个专业的认证工作。1.纺织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5年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上报了承担纺织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申请,经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同意,纺织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试点工作组于2016年初开始纺织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相关工作。2017年6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下发了《关于成立纺织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筹)的通知》(工认协〔2017〕16号),批准成立了“纺织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筹)”。2.纺织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发展2016年东华大学的纺织工程和北京服装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2个专业首先进行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2017年纺织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受理了6所学校6个专业的认证申请,其中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和江南大学3所学校的纺织工程专业通过了进校考查,结论都是“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有条件)”。2018年申请认证的专业有15个,其中6个专业的申请被受理。目前认证工作正在按步骤有序地进行。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中,有几个环节对申请认证的专业和专业认证委员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必须认真做好。1.申请一所学校的某个专业认为该专业建设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就可以提出认证申请。申请材料就是把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开展的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的工作按认证申请的标准项总结出来。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有很多人理解为先提出申请、再照着做,这完全颠倒了顺序。认证协会收到认证申请材料后将委托相应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审核,决定是否受理认证申请。2.自评自评是认证工作的重要一环。从自评报告中可以看出参加认证的专业对认证标准的理解是否到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对应和支撑,是否有持续改进的机制能够保证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的教学环节是否有质量监控机制并能很好地运行,能够覆盖支撑毕业要求。在这一环节,可以对专业建设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基本判断是否符合认证要求以及是否能够进入下一步进校考查阶段。3.进校考查进校考查是在自评报告达到认证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对自评报告中不能反映的问题进行实地考查和访谈。实地考查内容包括考查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在内的教学硬件设施;检查近期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作业,以及学生完成的其他作品;观摩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外活动;参观其他能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现场和实物。访谈包括与在校学生和毕业生、教师、校领导及各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校友及用人单位进行座谈。从这些原始资料和座谈中能够佐证自评报告中的陈述是否真实可靠和全面准确。4.结论审议在进校考查完成之后,纺织类专业认证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分别针对上半年和下半年进校考查的专业进行结论审议。这是专业认证委员会最重要的工作程序之一,是认证质量把关的重要一环。5.专家队伍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专家和委员会成员的辛勤工作。认证委员会将进一步完善专家选拔、培养和使用的制度及措施,形成一支在多个维度(骨干专家、一般专家、高校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各专业领域专家等)结构合理、满足需要的专家队伍。

三、目前参加认证专业的常见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友情链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