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技术路线图产业发展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技术路线图产业发展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技术路线图产业发展对策

1文献回顾:技术路线图

1.1技术路线图的定义与分类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RoadMapping)实质上是一种技术预见的实践模式,它通过组合使用多种技术预见工具,从总体上把技术—产品—产业、性能—成本—市场关联起来,形成基于未来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综合判断之上的技术创新路线图,堪称政府、产业和企业等进行技术创新的“作战地图”。20世纪70年代末,技术路线图在美国汽车行业首先使用,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忽略可能成功的技术,以及向各利益相关者展示公司的战略,增强供应链上下游的信心。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和康宁公司最先开发了技术路线图管理方法,用于支持和协调企业战略产品和技术开发活动。此后,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灵活的、结构化和可视化的前瞻方法被用于企业技术规划,并逐步在产业层面和政府科技规划宏观层面得到广泛应用,其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和延伸,比如美国半导体行业技术路线图(1992年)、欧盟氢能技术路线图(2000年)、日本安装技术路线图(2003年)、台湾地区纳米材料技术路线图(2003年)等。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产业技术路线图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各具特色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总结起来大体可以分为3类:一是政府部门技术路线图,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二是产业技术路线图;三是企业技术路线图。这3类技术路线图从绘制方式、表达形式到功能作用等方面各有侧重(见表2)。政府部门技术路线图,针对某领域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需求、科技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发展重点及其相关关系,明确技术发展优先序,实现时间和发展路径,它可用于指导技术领域战略规划的制定、关键技术项目及相关行动的选择,是组织社会资源和指导协调利益相关者共同行动的指南。产业技术路线图,是通过时间序列系统地描述“市场—产业—技术”的发展过程,用于指明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诱导资源配置,并引导研发方向,构建新的创新联盟,加强创新主体的协作,为产业抓住未来市场发展机会指明方向。企业技术路线图,是通过时间序列系统地描述“技术—产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一般而言,企业技术路线图用于标识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所处的位置,为确定企业技术路线战略,用于企业技术选择和部门之间的协作。

1.2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步骤与意义

在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的产业发展规划路线。通过综合国内外产业技术路线图研制的具体实践,可以把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制过程大致分为8个步骤:①分析产业技术基础,编制产业体系图和技术地图,这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基础和关键;②研判社会需求,研究和判断未来宏观经济、目标市场、社会发展等对产业的需求以及企业因素(如政治、军事等)引致的需求;③确定发展远景目标,通过情景分析,明确今后的发展远景,确定发展方向或目标,确定支撑这些方向或目标的战略功能或产品,为构建关键技术做准备;④调查产业技术壁垒,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实地调研等形式,采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调查法等调查那些阻碍产业发展方向或目标实现的技术壁垒是什么,并对这些技术障碍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技术研发的需求清单,形成筛选关键技术的备选技术清单;⑤遴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大规模综合德尔菲调查,依据遴选技术清单,综合考虑实现时间(可分为实验室实现时间和社会实现时间)、市场需求、科研推动、发展路径(研发战略)、制约因素、知识产权等指标,通过两轮调查,遴选出关键技术;⑥分析研发资源能力,针对统计分析结果,开展SWOT分析,调查研究全国研发资源分布情况,并根据前几步获得产业体系图、技术地图和关键时序图谱等研究成果,明确主要区域研发能力特长、技术路径选择等,或开展专利检索,绘制专利地图,并根据专利地图结构,对照技术地图,对本区域产业技术能级、路径选择、项目布局、资源基础等进行分析;⑦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总图,建立技术关键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元器件或核心部件—主导产品—市场规模的关联图,也即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市场规模就能达到多大容量,从而为产业技术、产品研制提供指南;⑧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如果推动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进一步深化、跟踪和调整的对策建议,也包括为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而应该对现行政策和制度框架进行调整的对策建议。

当前,信息、生物、纳米、能源、材料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呈现群体突破态势,科技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为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主要国家通过开展技术预测、技术路线图等研究,从企业、产业和国家3个层面上确定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明确发展路径,有效组织创新活动,降低创新风险。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创新管理工具,能够使产业升级和企业升级有效联动,使产业层面的市场驱动因素和产业技术因素,有效地渗透到企业的创新和生产活动中,并转换为真正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力量。为此,要打破产业传统发展路径,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同时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双轮”,进行重点发展;将自主创新和环境保护作为“双翼”,进行重点突破;将就地升级和产业转移作为“双通道”,进行重点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对企业提出高端化、国际化、战略化和绿色化的转型升级要求。这“四化”各有侧重,但却是一根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自主创新。围绕自主创新,始终有两个重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市场需求。产业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集成规划方法和一种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地使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相贴近,避免两者相互割裂。

2技术路线图思维:浙江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思路

技术路线图是对未来的规划。技术路线图思维是指规划的思维、系统的思维和普遍联系的思维。技术路线图思维可以帮助决策者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在技术激烈变化、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寻找到最优的决策。纺织产业是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等行业为主链,包括配套纺机、印染助剂、技术服务、纺织软件等辅助性行业的完整产业链,并且在新型纺纱、麻纺、丝绸、织造、针织、染整、器材以及纺机计算机系统的研制、生产方面,在全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本文借鉴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框架,以强化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基础,围绕“市场—产业—技术”这条主线,在市场和技术对产业链的双向驱动下,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产业,提出浙江省现代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思路(如图2)。

2.1市场因素———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尽管浙江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临港重化工业等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代纺织产业一直占据制造业首位。2009年,浙江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2573家,职工总数193.7万人,销售收入6592.4亿元,出货值1820.6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21.4%、24.9%、17.3%、18.4%;实现利润总额262.3亿元。其中纱(占全国的8.1%)、化学纤维(占全国的46.6%)、印染布(占全国的56.1%)、丝绸(占全国的20.2%)、服装(占全国的11.2%)、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占全国的27.5%)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行业中“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分别达到80个、25个,居全国首位。在长三角两省一市中,江苏和上海的主导工业都已调整为电子行业,唯浙江省20余年保持未变,仍以现代纺织产业领衔。与江苏、山东、广东、福建4个纺织大省相比,浙江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规模企业数量多和产业整体规模大。一方面,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量,分别是山东、广东、福建的2.3倍、1.9倍、4.9倍,仅次于江苏;另一方面,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资产总额为6961.9亿元,分别为江苏、山东、广东、福建的1.3倍、2.1倍、3.0倍、4.6倍。另外,浙江纺织工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企业平均规模偏小和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两方面。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为0.54亿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2亿元)。同时,2009年前11个月,浙江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为18.5%,高于全国17.7%的行业平均值,与其它4省相比仅低于广东省。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较强的技术创新、品牌创建、销售网络构建能力,使得浙江纺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只能依靠价格优势,采取薄利多销策略,竞争优势并不显著。

2.2产业链———浙江纺织产业重点环节的延伸与提升

2.2.1化学纤维开发

化学纤维主要由粘胶纤维和合成纤维组成,其中合成纤维主要由锦纶纤维、涤纶纤维、腈纶纤维、维纶纤维、丙纶纤维、氨纶纤维组成。浙江是我国化纤工业大省,而其中又以氨纶和涤纶长丝产品为产业主体,在全国首屈一指,分别占全国的51.2%和50.0%。其中,锦纶纤维、腈纶纤维和丙纶纤维的增幅超过30%(见表4)。浙江化纤产业生产分布区域集中,优势明显,其中萧山、绍兴、嘉兴占全省的85%。且已经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如桐乡的桐昆,萧山的恒逸、荣盛、红剑、开氏、联达、翔盛、道远,绍兴的远东、赐富、古纤道,宁波振邦、海宁海利得等。该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①产能过剩,销售价格和利润水平下降,其原因主要是产品类型单一,差异性小;②生产过度依赖传统市场,缺乏开辟新市场的能力和勇气;③新产品、新品种研发能力落后;④竞争手段单一,单纯依靠价格手段,极度压缩了本产业的获利空间。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未来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向前端和后端延伸。前端———进入PX乃至石油化工等高获利领域;后端———通过科技投入,追求差异化发展:聚酯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化纤生产向熔体直接纺和差异化功能型转变。

2.2.2面料织造提升

浙江织造面料80%以上用于服装的生产,优势主要集中在丝绸、毛纺、棉纺等织造行业。截至2009年底,丝绸类蚕丝及交织物生产3.3亿m,占全国的42.4%,产业用帘子布和无纺布分别占全国的24.2%和28.6%(见表4)。浙江作为织造大省应该继续在丝绸、毛纺、纱等,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与生产方面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但是浙江纺织面料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化纤制造行业雷同:同一层次上大量的大规模企业过度竞争,相互模仿,缺少差异化;企业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跟着订单走,被动跟着市场走;缺少品牌,技术水平不高;制造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下跌。另外,纺织面料的产能主要集中在近年增值水平较低的化纤面料上,而近年来广受欢迎的棉质面料比重过低,主要靠从外地购买原料。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增加研发投入的同时,应该注意产业链的适度延伸。前端向棉纺拓展,扩展棉纺产能。后端向针织和产业用纺织品、家纺产品拓展。

2.2.3印染及后整理技术升级

印染是浙江的优势。截至2009年底,印染布生产量占全国的56.1%,仅绍兴就占全国的33.1%。但是,印染同样面临与上述两个行业类似的问题,并且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另外,染料也是制约浙江印染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印染的原料主要是国外生产,价格高,源头被国外控制,基本上国外的一两家企业就控制了市场,导致内资企业无法生产,研究费用太高。因此,政府和企业如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掌握关键技术,既可推动新兴行业的发展,又可提高印染行业的利润水平。因此,印染行业的产业链,也有向前后端延伸的必要。前端———向染料制造延伸,并带动相应的化工行业;后端———通过推广应用计算机配色系统,增加花色品种。

2.2.4服装品牌培育

浙江是服装生产大省,由分布于全省各地的企业集群共同组成,初步形成杭(杭州)甬(宁波)瓯(温州)“三足鼎立”的空间分布格局。除此之外,湖州市织里镇以童装生产为主,全镇拥有6600家童装生产企业,年产童装1.2亿件(套),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童装之都”。平湖市新达、诸暨市枫桥镇和海宁市也已经形成相当大的服装生产规模,分别生产运动服装、衬衫和皮装。浙江服装产业无论在产品品牌还是在营销策略上,都创造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在全国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与国外相比,浙江服装产业在品牌、质量、销售渠道、研发设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从纺织品结构看,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生产明显落后于服装与家纺产业,应大力提高前者在纺织品中的比例。

2.2.5纺织机械研发

目前,高档纺织机械大都依赖进口,浙江生产的纺织机械还以常规产品为主,主要分享省内及国内中低端市场,形成对进口的“部分替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进口为主,出口为辅的发展格局。浙江纺织机械行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进口与出口均居全国首位,但是进口多为引进高档设备,出口则以一般贸易为主;同时,浙江纺织机械90%以上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出口所占比重仅为6.3%。②纺织工业对纺织机械行业的拉动效应明显。纺织工业是浙江的支柱产业,导致其对化纤机械、针织机械、印染后整理机械、织机等纺织机械连年大量进口,而出口的纺织机械以中低档的针织机械为主,主要出口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浙江纺织机械虽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机电一体化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显著差距。例如同样一台喷水织机,浙江省出口价只有6554美元,而进口价高达21040美元,出口价格不到进口价的1/3。为此,要推进纺织装备的自主创新,引导相关技术力量提高纺织装备的自主装备水平,从而提升纺织产业在行业内的谈判地位与行业利益份额。

2.3技术因素———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现代纺织产业已经不是单纯的传统产业,其每个制造环节都在实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对接,因此,“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消费又超越消费”已成为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代纺织产业的重要特征。而产业共性技术作为产业和技术的集合体,应用范围宽,经济寿命长,受益界面广,受益时间长,对于增强我省区域产业竞争力有重大推动作用。鉴此,本文以纺织产业链为基础,提出发展浙江纺织产业的4项关键共性技术:

2.3.1化学纤维技术

国际化纤技术以“三新”(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为发展趋向,并且化纤技术的突破对于纺织产业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浙江作为化纤大省,理应顺从国际化纤技术的要求,提升纤维的差别化、功能化和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生产。一方面,当务之急是调整原料结构,提高高性能纤维、高技术纤维、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力度,增加新型纺织材料应用的比重,使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以上。新纤维的开发依然是针织机织面料创新的主流,如高湿模量纤维、新型再生纤维素、蛋白质与纤维素复合纤维,以及大量新合纤,如吸湿排汗、聚乳酸、远红外、抗菌除臭、抗紫外线、阻燃、防辐射纤维以及超细纤维、异形纤维、PTT、PBT新型弹性纤维,可为新型纺纱面料提供优良的原料;另外,包括天然蛋白纤维、植物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木质纤维等各类新型绿色环保纤维也是未来纤维技术开发的重点。另一方面,必须依靠浙江在化纤方面的优势,加强过滤用纺织品加工技术、新型医用防护材料、高级土工布成套生产技术、特殊装饰用纺织品、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以及农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应用,如防磁、导电、阻燃、防紫外线纤维,智能纤维、纳米纤维、光导纤维以及适应信息、航空航天、医药等领域需求的新型纤维。

2.3.2生态、节能、环保技术

浙江作为印染大省,集聚了全国55.9%的印染布,仅绍兴县的印染产能就达全国产量的1/3。因此,浙江省尤要顺应国际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开发生态、节能、环保型的纺织技术。具体可以对以下关键技术加以突破:①自动制网技术,应用计算机自动分色功能和图形技术开发的喷墨、喷蜡、激光自动制网,进一步研究提高精度、减少制网时间及配套技术;②低温等离子处理技术,以缩短染色流程和时间,提高上染率,节省燃料和能源,减少废水,改进染色性能和效果;③生物酶处理技术,包括退浆、精炼、漂白以及棉织物的抛光、柔软、仿旧等整理,对棉、粘胶、天丝、麻类、毛类及混合织物提升手感、舒适性等;④环保型染料、助剂、浆料的开发与应用,如用新型高性能的变形淀粉、聚丙烯酸浆料替代污染环境的PVA浆料,用于涤纶或涤棉纱的水溶性聚酯浆料等;⑤废水处理技术,如适用性广、对染料和各类有机分子有强烈吸附作用、对pH值敏感性小的新型高效絮凝剂及化纤仿真碱减量废水回收利用技术等。例如,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自动制网技术,对TQF268转杯纺纱机不断改进,通过设定自动清洁滤网、负压报警等功能,提高通风效率,使整机负压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有效降低了能耗;并且在TT96剑杆织机上采用双轴织造,扩大了加工特别复杂的织物功能,通过优化结构、精益制造、精确匹配,整机容量仅4kW,相比其它同类机型可节能27%。

2.3.3智能化技术

现代纺织以电子化技术为主导,以新材料和高精度自动化机械加工技术为基础,采用光、电、机、液压、气动等传感技术,多电动传动和变频调速、计算器控制等技术,实现纺织生产过程中各种工业参数的在线显示、检测、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以及设备运行的自动显示、检测、超限报警、自动停车直至故障自动排除,以保证和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清梳联成套设备全程采用光电检测、位移传感、压力传感、信号转换、伺服系统控制、全线信息采集、异纤检测、梳棉机自调匀整、棉结和纤维在线监控、在线自动磨锡林织布等技术,提高了全流程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全流程连续、同步、平稳运行,使输出的棉条长片段、超长片段、甚至短片段的均匀度都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成纱的稳定性;剑杆、喷气、喷水和片梭等无梭织机的五大运动和各种辅料运动除引纬和打纬运动外,都可由电子送经利用传感器在线连续测定经纱张力,通过计算机控制送经电机转速改变送经量,使经纱张力保持稳定,从而精确控制织机纬密,可配备多种形式的开口机构、打纬机构,满足各种工艺条件;喷气织机也可用计算机自动设定、自我诊断、自我修正、监控引纬过程。以浙江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最先开发的电子提花毛巾织机为例,该机采用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电子提花机开口,同时采用伺服电机控制毛圈高度,属于国内最先进的大提花毛巾织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可以织制波浪毛等高难度的毛巾织物,如面巾、浴巾、茶巾、方巾等高档提花类毛巾织物。

2.3.4纺织信息化技术

纺织信息化技术包括建设以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本单位的行业信息网络,构建内容完善、结构合理、查询便捷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开发具有各类企业决策特色的ERP软件和适应国内外市场和国内企业特点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规则等。一方面,可在化纤、针织等机械行业,开发适合其生产营销流程和管理要求的ERP产品,实现采购、投料、加工、检验、入库装配、财务核算各环节数据信息围绕需求计划有序流动,使其能与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并通过因特网构建更大范围的信息网络、营销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按照国际流行的B2B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利用浙江省电子商务的技术优势,通过建立客户和供应商网上自我服务系统,与客户进行市场、销售、服务的信息交互与沟通,以知识库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产品技术、产品故障的解决方案,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并可以开展网上接收采购订单、网上查询需求、网上了解补货情况以及查看购货协议、监督存货、检验收据等业务,提高运作效率,减少运作成本。除此之外,还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满足企业开展网上采购招标、网上议价、网上信息等商务活动的需要。

2.4研发资源———合理选择研发模式,规避研发风险

企业存在的理由是创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而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利用自身的资源、挖掘企业内部效率,追求经营利润;二是整合外部资源、利用企业外部效率,追求合作利润。企业研发模式主要有3种,即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研发外包。由上述分析可知,浙江省现代纺织产业是以块状经济及其高级形式产业集群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而集群内中小企业大都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信息都比较缺乏,从而极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长期引进国外技术,导致同世界其它先进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差距不断被拉大,这又迫使集群企业进一步依赖国外技术。由此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产业集群行业内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大多数集群企业需要承担日益高涨的知识产权费用。显然,合理的选择研发模式,可以有力地推动集群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实现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双向激励,从而提高集群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3技术路线图制定:浙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浙江现代纺织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浙江作为纺织品生产加工中心的形象,应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价值的创造中心,使加工、生产意义上的“浙江制造”转化为建立在创新技术上的“浙江创造”,推动传统纺织产业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化。鉴此,在制定浙江现代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思路时,强调“市场拉动”作用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市场—产业—技术”之间的关系,促进浙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3.1产业用纺织品开发与纺织产品结构优化

纺织品已由单纯生活资料进入工程新材料领域。涤纶纤维被列为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20大发明之一,它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其主要包括农副业用纺织品、工程用纺织品、传动和管带类骨架材料、工业用毡毯、蓬盖布、线-带-绳-缆、人造革、过滤材料、包装用纺织品、防护服、文体用纺织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国防尖端用纺织品、其它等14类。浙江作为全国最大的化纤生产省份,占全国总量的40.8%,目前已达980万t。但是中低档产品多,差别化率低,世界化纤差别化率已达50%,而浙江省只有30%。在产品结构中,发达国家的服装、家用和产业用3类纺织品各占1/3,而浙江目前仍以服装的生产加工为主,产业用纺织品占所有纺织品的比重不到20%。因此,浙江应借助化学纤维的生产优势,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与生产,优化纺织产品结构。

3.2节能减排压力和印染技术改造

印染行业是浙江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纺纱织造、提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的关键行业。近年来,由于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印染行业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因此,应提前淘汰落后产能,对印染技术进行改造。“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印染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逐步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小浴比、短流程等节能、降耗、环保的装备和工艺比重加大,在线监测和监控系统得到开发和应用,不但提高了印染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即便如此,浙江印染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流程长、稳定性差、能耗水高、自动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等问题,特别是自动化水平和能耗水耗大的问题突出。

3.3机电一体化与新型纺织机械研发

浙江省纺织机械的进出口结构既受全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又独具特色,即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浙江纺织机械的出口增幅依然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针织机械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纺织机械产品,并在纺织机械中占有较大份额。其中,浙江省针织机械的出口总额为2.61亿美元,占全省纺织机械出口总额的72.2%,占全国同类机械出口总额的58.4%。但是高档针织机械需要大量进口,而出口的大都是低端设备,如浙江省化纤和非织造布机械的进口分别占全国的52.2%和68.8%。另外,印染后整理机械、纺纱机械等纺织装备都需大量进口,其主要原因是浙江纺织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对于浙江而言,应提升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电脑提花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染整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采用先进的交流变频传统、PLC控制和触摸屏操作等技术,使现代纺织产业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迈进。例如,在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国产喷气织机领域,浙江已经基本解决了国产控制系统地批量生产难题,如机电一体化喷气织机的运行速度突破了1100r/min,使用入纬率超过1200m/min,具有宽幅、高速的性能,并能配套生产大提花、双幅、色织、双经轴等特殊品种,并且整机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转速仅达600r/min,使用转速超过450r/min;机械转速达630r/min的剑杆织机还没有大批量进入市场。另外,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将是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的主线之一,纺织各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生产工艺的改进、技术装备的改造、自动化和信息化成套设备的开发使用等都需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同时,节能型、环保型生产将是纺织行业投资的重点,需要更为高效、自动化、清洁的纺织机械产品,以提高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促进浙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纺织产品的品种、水平、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节能、低污染、智能化和成套化等特征的纺织产品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会鼓励企业加大新设备的投资强度,

4结语

借鉴上述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框架,围绕“市场—产业—技术”这条主线,通过对浙江现代纺织产业的市场因素、产业链、技术因素的分析,提出浙江省现代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思路:一方面,要在市场和技术对产业链的双向驱动下,通过高新技术与传统纺织产业的对接,以强化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核心制定浙江现代纺织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另一方面,在强调“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作用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市场、产业、技术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