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服装加工论文范文

服装加工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服装加工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服装加工论文

服装加工数字化生产线构建

摘要:论文介绍了服装加工数字化生产线的构建方案,包括总体技术方案、数字化生产线组成、生产设备联网,以及生产线数字化管控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工作流程、体系结构设计等。

关键词:服装加工;生产线;联网;管控系统

0引言

随着工业4.0的来临,国内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各行业已经意识到只有建立数字化生产线,贯通车间生产现场各环节数据链,提供连续的制造过程数据流,真正实现制造过程的透明化管控,才能支撑上层精益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这是迈向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的第一步。服装加工行业数字化生产线的构建,围绕数字化生产线建设及运行管控需求,综合采用自动化、数字化、制造物联网等技术,对缝纫设备、物流设备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通过现场网络对缝纫设备、物流设备的联网,通过缝纫生产线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缝纫生产线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生产线现场要素(进度、设备、人员、物流等)的集中监控、生产任务优化排产和动态调度、生产线关键管控指标(工作量、产量)的统计分析,充分保障生产线的顺利运行,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为服装加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提供底层支撑。

1技术方案

1.1总体技术方案

系统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设计,以方便用户根据实情进行配置和组合。系统体系采用开放式架构,预留接口,便于系统扩展和升级。本方案针对服装行业生产线现状和数字化生产线建设要求,建设包括缝纫设备数字化和吊挂系统数字化改造、生产设备联网、生产线数字化管控、数据采集和信息显示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生产线的所有设备通过现场总线进行物理联网,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共享。在此基础上,针对服装加工生产线的管控模式和业务流程,研发生产线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服装加工生产线设备状态数据、任务数据、物流数据的采集与分类处理,提供包括生产任务协调平衡、任务执行过程监控、生产状况电子看板、设备运行监控、人员加工监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完成与外部生产管理系统(ERP/MES/PDM)的集成,为服装加工生产线平稳运行和任务准时执行打造一个数字化的协同管控平台,为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控生产现场状况,科学决策、高效管理提供支撑。

点击查看全文

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范文

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篇1

工艺美术一般被视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前身。中国设计教育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影响,爱国艺术先驱响应“美育救国”的号召,投身艺术教育事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庞薰琹便是我国工艺美术教育先驱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奠基人,筹划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等工艺美术学院。庞薰琹曾先后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从事工艺美术教育工作,他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工艺美术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工艺美术梦的起点

庞薰琹(1906-1985),原名庞薰琴,江苏常熟人,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5年,19岁的庞薰琹决心赴法国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抵达巴黎后,他参观了当时正在举行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简称“巴黎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被视为“装饰艺术运动”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展览中的展品普遍采用了鲜明强烈的色彩、简洁的几何外形、富丽豪华的装饰以及具有现代感的材料,这一切让青年时期的庞薰琹大为震撼。他第一次感受到装饰艺术的魅力,认为巴黎的装饰艺术风格带给世界的影响便是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的重要原因。他的艺术观念从此时开始悄然发生转变,这为他从现代绘画转向工艺美术研究埋下了种子。在巴黎的5年间,庞薰琹先后在朱利安学院和位于巴黎艺术活动中心蒙巴纳斯的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学习绘画,还在巴黎大学学习西方绘画及艺术史。朱利安学院严格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另一方面使他开始抵触程序化的学院派教学管理模式,这对他后来在工艺美术教育办学思路上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庞薰琹受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颇深,他从这些艺术流派的创作中汲取灵感,开始初步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值得关注的是,留学的经历并没有让他放弃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反而使他具备了传统和现代两种视野,因为他深知祖国的传统艺术对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他致力于将两者联系起来共同推动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工艺美术梦的践行

(一)艺术实践

留学归来的庞薰琹在投身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之前,曾在社会艺术团体活动以及工艺美术商业领域进行过实践尝试。1931年,庞薰琹与倪贻德等人组织成立了“决澜社”。“决澜社”是近代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有纲领的现代绘画艺术团体,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决澜社”时期的庞薰琹在艺术创作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尝试对西方各种画派的绘画形式进行模仿和理解,受西方画派的影响较大;第二个阶段,他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不再将纯粹形式的审美趣味作为重点内容。庞薰琹在“决澜社”的艺术活动中展现了他的创作才能与艺术理想,然而,1935年“决澜社”的解散使他认识到艺术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实现价值和意义。1932年,26岁的庞薰琹第一次在工艺美术商业领域做出尝试,他在上海创办了“大熊工商美术社”。一方面,他希望用实用美术的方式保护实业,以应对洋货对民族工业的冲击;另一方面,他希望在装饰艺术上展现民族性,让人们了解真正的中国装饰艺术。然而,大众无法理解他原创性实用美术设计的意义,“过度商业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充分”的社会环境导致工商美术设计只能被动地迎合市场,“大熊工商美术社”最后以失败告终。“决澜社”和“大熊工艺美术社”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走艺术团体和实业的方式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后,庞薰琹没有选择继续走纯艺术的道路,而是从绘画领域自觉转向工艺美术教育事业和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之中,为“美育救国”的理想寻找新的出路。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