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红门服装批发基地转型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大红门地区作为特定时期北京重要的服装批发基地在商品流通方面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云消费时代,随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呈零时差对接,中间环节趋零,批发市场的定位和功能将发生质变。从区域产业基础和优势出发,服装批发商向品牌商转型,整个区域合理规划或者引入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为首都时尚商务区是其转型升级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大红门;服装批发;产业转型;时尚商务区
位于南三环外的大红门地区,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十五年当中,作为北京重要的服装批发基地,在首都经济建设,特别是轻工业商品流通方面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定位和功能也要发生一个质变。批发商要改变自身定位,融入更多设计元素,积极转型成为品牌商;而整个区域未来可以利用现有服装产业基因,合理规划或者引入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首都时尚商务区。
一、产业发展大势所趋
大红门,原来是皇家苑囿南海子的正门,这个南海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南苑。从地理位置上看,这里处于北京的南中轴线上,距离天安门只有8公里左右,距离几条进出北京的高速也不太远。在交通和信息不发达的九十年代,交通、物流仓储、人流量等综合要素最终促成了大红门地区形成服装批发产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改变,可以说,服装批发这种业态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从政策上来看,自2014年2月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之后,北京相继启动了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地区批发市场等疏解工作。动批完成疏解转型成为科技金融中心以后,北京服装批发一南一北的格局被打破,大红门诸多市场疏解也只是时间问题,这既是最高决策层与北京市政府的政治考虑,也是立足于北京产业转型升级与提升首都环境质量的经济考虑。但关停疏解背后更多的还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互联网云消费时代,带来的一场产业革命:在传统的商业模式当中,批发商和零售商是实现流通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批发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各级批发商从上级进货,买断上级的商品所有权,然后再卖给消费者,从中赚取差价。但在云消费时代,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已经消失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是一种零时差对接,中间环节趋向于零,比如说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这种连接和共享的本质就是高效,也是产业流通体系的革命,这种传统的批发业存在的价值越来越低,必然逐步走向萎缩,甚至被淘汰。因此从产业升级的根本层次看,大红门批发市场的关停疏解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二、从批发商转向品牌商
《老子》中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用在服装商,特别是曾经以服装批发零售为主业的大红门批发市场的从业者身上,只有合理利用产业变化所带来的市场变化,顺应时代发展,从“批发商”转向“品牌商”才能变劣势为优势,而不是只做改了名字的“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内主要存在自产自销、生产外包、炒货(二批)、品牌代理等几种商户类型,各自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曾经市场上大量的商户互相仿版使得设计原创氛围相对较差,销售以量为主导。近年来随着市场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国内服装产业已经有了一些改观,在南方一些地区,以往以“仿冒名牌”“仿造外国货”而起家的服装企业,纷纷把精力转向了自主研发和设计,有一些小的服装厂商通过合理运作更是转型成为了设计师品牌,甚至主打“私人订制”服务,与大牌厂商形成了差异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设计时尚角度来说,整体上有从南到北时尚度逐渐减弱的趋势,也就是说北方人没有南方时髦,在服装生产销售领域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跨度甚至有几年之多,因此从客观角度上来看,大红门地区服装品牌与珠三角等地区相比,在自主设计研发方面,做的还比较差,差距依旧是比较明显的。另外一个方向是找准用户定位,转型成为时尚品牌,北京在这方面虽然并没有绝对优势,但一些品牌的成功经验还是值得学习的,例如总部设在北京的服装品牌李宁。2012年,李宁亏损的金额甚至已经达到了20亿,但是到了2018年,李宁公司的营业额就已经达到了105.11亿元。同比增长了18%。这与李宁品牌顺应市场形势,积极进行转型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2015年李宁调整多品牌布局,针对90后年轻消费者做大量调研,将品牌定位调整到以高性价比为优势的中端市场。2017年,中国李宁的概念,将产品定位在潮流、时尚,针对年轻人群,打出时装周策略。从一个单纯的“运动品牌”转型成为“时尚品牌”,可以说李宁的发展道路是成功的,也是很多中小服装品牌和服装批发商可以学习借鉴的。因此,如果能够集合好品牌商的生产、设计、研发,大红门地区未来有潜力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首都时尚主题商务区”。
三、利用北京科创优势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给北京确定了四个中心,即“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让北京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而服装产业恰恰在时尚文化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为大红门转型成为“首都时尚主题商务区”创造了先决条件。但从“商业区”转型成为“商务区”,就大红门地区而言,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要具有一定的产业基因,不能只盖写字楼不发展商业配套,只修马路而不注意交通接驳的改善。纵观北京发展态势良好的商务区,无一不是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进行升级,而不是凭空建造——例如中关村依托附近丰富的科教资源、国贸CBD利用原有的外企资源、亦庄开发区利用政策上的优势等等。二是要确定一个主题产业,就大红门地区而言,应该利用好原有的服装产业基因并在此方向上升级改造。向服装设计研发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服装生产研发也正在向着高精尖方向改变,服装产业也早已不是过去单纯的生产与销售之间简单的关系。三是要利用好北京科技、人才的资源优势,北京服装学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服装命名的高校,服装设计、高分子等专业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就纺织工业和服装设计这两大专业来说,北京也有很好的人才优势,这些人才和高校优势恰恰是南方所不具备的;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进步一直是服装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大红门时尚主题区,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并结合北京现有的科技、科研优势,重视面辅料绿色环保、舒适健康、差别化、功能化等方面的研发开发和应用,最终实现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凝春,王春娟.我国城市商业格局优化发展的基础研究[J].时代经贸,2019(10).
[2]赖阳,“云消费时代”Ⅲ城市商业变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
[3]赖阳,韩凝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商业格局的优化调整研究[J].时代经贸,2016(7).
作者:赖阳 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