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浅析

摘要文章首先探索了绿色贸易对福建省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竞争优势及现状问题,揭示了其具有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服装加工历史悠久等优势,有利于福建省纺织服装的出口贸易。尽管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有一定的优势,但避免不了存在生产结构不完善、缺乏品牌优势、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等问题。最后提出采取调整生产结构,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政府增强宏观调控力度等对策来提升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关键词福建省纺织服装;绿色贸易;出口贸易

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具有优势以及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2019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2715.67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1201.99亿美元,服装出口1513.68亿美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仅随其后的是印度和越南。越南2019年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390亿美元,该数据表明,越南纺织品服装业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实现了增长。因其产业配套相对完善、生产成本低、劳动力充裕等原因,最有可能承接订单的转移,抢夺中国出口纺织服装的订单,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个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1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现状

福建省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纺织服装业是福建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福建省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018年,福建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20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53%。这预示着福建省纺织服装对外出口将步入增速缓慢的调整期。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纺织服装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图1是2010—2018年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数据,可以看出,2010—2013年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额呈现相对稳定上升趋势,2011年同比增长45.62%,到2013年达到229.41亿美元,此后两年的出口额基本与2013年持平。2016年略有下降,同比下降8.72%,2017年与2018年略有波动,但都维持在200亿美元上下[3]。

2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的竞争优势

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生产及出口省份,在贸易上发展迅速,这与福建省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丰富低廉以及原材料成本低等因素有关。本课题就最具有福建省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价格3个优势进行分析[4]。

2.1劳动力成本低廉

纺织服装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行业。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相对其他国家而言具有比较大的优势。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宜人的自然环境与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吸引着其他省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入,非常适合发展纺织服装业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得福建省纺织服装产品的成本远低于其他国家,在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福建省的劳动力成本仍将是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的优势之一。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看,劳动力仍呈供大于求的态势,而且中国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程度与工资水平相近的纺织品出口国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5]。

2.2资源丰富、产业配套齐全

中国幅员辽阔,从气候上来看,主要处于亚热带和温带,长江以南地区适宜种植与纺织相关的作物。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中国在纺织面料上的优势。中国纺织服装有着丰富的原料资源,产量大、品种较齐全,且价格相对低廉,其中棉、丝、麻、毛等自然纤维产量居世界前列。福建省纺织服装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40年的发展,根基不断巩固,已经形成了从抽丝、织布、染整到生产服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集群,基本涵盖了化纤、棉纺、纺织、染整、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品牌经营等领域,产业发展较为齐全。

2.3价格优势较明显福建省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丰富、优质、成本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再加上资源丰富和相关上游产业的优势,为我国发挥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创造了条件[6]。

2.4服装加工优势在服装加工上,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我国基础设施完善,服装加工技术较强。据报道,韩国客商分别在中国和孟加拉国投资设厂,同时期中国工厂的产量水平和技术力量远高于其在孟加拉国的工厂。因此,该韩国客户常把技术含量较高的定单放在中国工厂生产。这从侧面说明了我国服装加工业技术相对较高,基本能满足市场对服装加工的需要,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3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3.1企业自身生产结构不完善

虽然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导致企业所用设备无法及时更新,设备落后,而且由于资金有限,企业无法进行研发,因此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开发创新能力极其有限。2018年,福建省商品总出口额为1156.85亿美元,其中私营企业出口额650.67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6.2%。福建纺织服装大多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而私营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弱,导致其规模扩张能力受限,产业结构分散,科研投入少,专业化层次低。福建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从事单个环节的生产或者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一体化综合型龙头企业相对较少[7]。

3.2缺乏品牌优势

随着福建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其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一些缺乏自主品牌的企业只知道不断地加工生产,却忽略了研发自己的服装品牌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纺织服装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借鉴”慢慢变成了“抄袭”。款式高度重复,让消费者印象中的品牌失去了唯一性。

3.3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福建服装市场上,常是新的技术一出现,就会有很多企业竞相模仿,一周后模仿品就会被制造出来。这种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发明方的利益[8],也导致了产品的同质化。以石狮市为例,石狮市服装品牌众多,可是撕掉商标放在任意一家专卖店,都无法辨别出是哪个品牌的产品。产品同质化使得国内的竞争加剧。

3.4贸易绿色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配额取消后的主要壁垒。以泉州纺织服装行业为例,泉州纺织品贸易在出口时,由于缺少环境标准标志以及环保意识,不断遭到来自欧美国家的“绿色壁垒”。另外,欧美国家经常针对纺织品对华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指控。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正受到苛刻环保标准的影响,这对于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5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下降

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物品价格不断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压力。生活成本的增加,必然导致工资的上涨,这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于劳动力成本存在较强的依赖。如图2所示,2013—2017年制造业劳动力工资呈不断上升趋势,工资上升导致纺织服装出口价格上升,这给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带来了不良影响,也使得进口中国纺织服装的国家慢慢将市场转移其他成本低的纺织服装出口国家[9]。

4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4.1纺织业的固定资产及技术

固定资产与技术影响着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形成了大量的产能,为纺织服装出口行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中国近几年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出口的关系来看,两者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是,投资不是决定出口的根本性因素,两者的关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影响,在预期未来需求旺盛、出口将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自然会高速增长。

4.2供需求条件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省份之一。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经济景气的时候,不会因为缺乏劳动人口而导致产量下降。其次,由于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纺织工人的劳动素质较其他周边国家普遍要高,企业培训时间较短,可以较快上岗。另外,福建省的纺织企业相对较多,技术较好,产能充沛,完全能适应国际的需求[10]。迈克尔·波特模型的需求条件主要指国内市场的需求。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而且需求结构一般比需求规模更重要。需求结构指市场需求呈现多样细分,由精致的专门需求造成的竞争压力,会从外部促使企业进行创新。一旦企业可以满足国内内行而挑剔的客户,那么当企业面对国外或其他不挑剔的客户时,就会比其他企业更具竞争优势。不过,福建省纺织服装消费市场还不成熟,市场需求细分还不够,主要是精英消费阶层比较少。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主要是美国和欧盟等,近年来,对新兴市场,如中东、南美、东盟、非洲等地区的出口也在增加。主要原因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复苏,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复苏后对纺织服装的强烈需求。不过,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出口也受到了一些制约。

4.3纺织品出口退税率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自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由16%调整为13%、10%调整为9%;同时,对出口货物劳务及跨境应税服务的退税率进行调整,即原16%的退税率调整为13%,原税率为10%且退税率为10%的退税率调整为9%。从整体上来看,出口退税率与企业出口成本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出口退税率如果提高,出口企业的实际出口成本就降低,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出口贸易量。反之,出口退税率降低,则会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使纺织服装出口受到限制。纺织出口退税率的变化,也给福建省的出口情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4实际有效汇率

作为低利润的行业,福建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对汇率波动的反应极其敏感。汇率作为相对价格,是影响进出口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变动,通过影响出口价格和企业的利润率,从而影响行业出口。计算汇率时采用的是实际有效汇率,有效汇率衡量的是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产品价格变动关系,是衡量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有效指标。

5解决方法及建议

5.1完善企业生产结构及调整出口结构

福建省大多纺织服装企业产业结构分散,专业化层次低,科研投入少,造成了企业的“三低”现象,即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率。要想提高福建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从根本上加快其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提升产品档次,增加科技含量,进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并最终实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增长。首先,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福建省纺织服装企业可以重点发展一些投入相对较少而技术含量却较高的产品,如医用、环保、交通等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用纺织技术。同时与高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就业者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其次,福建纺织企业应该适时采取“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并购或绿地投资,绕过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最后,福建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福建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市场集中于欧、美、日等地区,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疫情的影响下,这种过于集中的市场会增大福建纺织服装企业贸易量的波动。因此,除巩固原有市场外,福建纺织服装企业应该积极开发新的市场,特别是疫情控制较好的亚洲市场。

5.2走品牌化道路

品牌已经逐渐成为品质的象征,也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支持力量。福建省许多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还是跨国企业的代工厂,主营贴牌生产,赚取低利润,承担高风险。自有品牌的出口额很低。福建省存在许多无品牌的纺织服装企业。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制定实施适应国际市场情况的品牌策略,推出自己的品牌,集中资本和精力,梳理品牌,并且加强营销力度。可以采取两种方法:(1)创立自有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创建营销团队,建立营销网络;(2)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基地,开发高端产品。

5.3培养专业产品设计团队

产品的设计能力代表了一家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设计与众不同风格、使用不同的服装面料、提升服装质量。这与产品的设计团队紧密相连,要大力培养专业服装产品设计的团队,提高职工职业素养,加强产品设计的专业素养,避免产品同质化。

5.4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保护”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必然要求,这一要求也是造成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的障碍之一。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完善中国纺织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并与国际标准制度接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纺织服装环保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进行环保宣传,增强纺织服装企业的绿色意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改。福建省纺织服装企业应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树立绿色生产意识;在纺织品服装生产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控制,坚持技术创新;积极争取环保认证,获得市场准入;调整纺织品服装出口策略,实行多元化的市场出口战略;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贸易摩擦。

作者:黄玉珠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