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道德与法治课践行感恩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道德与法治课践行感恩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道德与法治课践行感恩教育研究

摘要:道德法治课是中学实施德育教育任务的主要阵地,对学生成长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践行感恩教育,既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带来增益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人格。基于此,文章对感恩教育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践行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对当代初中生的感恩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践行感恩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为中国中学的德育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育;感恩教育

一、引言

2014年,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对中、小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一要求提出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较多的优秀思想,感恩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将感恩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有利于塑造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促进和睦家庭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感恩教育概述

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回馈他人帮助自己的一种行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感恩是对一个人品德和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书育人,而感恩教育正是一切教化的基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促进其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首要条件。纵观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于重视考试成绩,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重智育而轻德育,这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使得部分学校的升学率有所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将德育教育放在次要地位的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持续成长。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夯实中学道德教育的基础,进而将学生塑造为一个在社会中自觉地履职尽责并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践行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

初中生尚未具备足够的是非辨别能力,在这样的时期,更需要学校和家庭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辅助其健康成长。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德育教育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的重要载体,感恩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运用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这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付出精神,使学生由懂得和尊重他人对自己的善行,进而满怀仁爱地对待他人,最终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感恩”在中国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沿革和完善,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深厚基础的文化,“感恩”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中正调和”等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当前人民追求社会稳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以家庭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全面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较多的爱国主义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正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民的爱国情怀,古人向来提倡“精忠报国”,这正是把对父母的感恩升华为对祖国的忠诚,将对小家庭的回报上升到回报祖国、回报人民的高度,可以说“感恩”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源。因此在新时期,充分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继承和发扬感恩文化、强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主动关心和承担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

四、当代初中生的感恩现状分析

(一)独生子女居多导致感恩意识缺乏

从当代的家庭结构看,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都是家庭中最受关注的对象,父母甚至祖父母往往给予他们加倍的爱,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需求十分容易得到满足,但过分的关爱导致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丧失。独生子女的日常生活精神食粮匮乏,从而造成这样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在家庭生活中,独生子女往往认为向父母、长辈索取是理所当然的,却没有主动体贴、感恩父母,部分家庭条件一般的父母常常感觉压力较大,而孩子却难以感同身受,并且他们还将这种感恩意识的缺乏带入了校园生活。比如部分学生上课开小差,完成作业不认真,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其实是一种劳动付出,既辜负了教师的心血,也导致自身的学业不能取得进步。

(二)受外来思潮影响容易放弃感恩行为

现阶段社会发展较快,初中生从小接触的新潮事物较多,其思想十分活跃,这使得初中生通常具备较强的突破传统的创新思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社会新潮事物中,存在部分边缘文化甚至错误思潮,这对传统文化中感恩、集体主义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初中生本身年龄不大,尚未具备足够的是非辨别能力,外来文化以五光十色的形式能迅速吸引他们的眼球,这就导致他们凭个人喜好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中的消极部分。感恩是由知恩、感恩再到主动报恩、施恩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个人的一种责任担当和付出,从难易程度来看,付出当然比索取更加艰难,因此初中生在选择时,很容易就放弃感恩行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即不理解、不尊重他人对自己的善行,也不能对来自他人的关心给出正确反馈。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践行感恩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学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塑造学生道德品质的作用,教师运用课本中带有感恩思想的内容来教学,无疑可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感染力。比如教材中“家的意味”“爱在人间”“在品味情感中成长”等内容,都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为基础,既贴合当前的时代特色,又涉及感恩的相关知识,教师以此作为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能有效避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情况。首先,在教学时教师应对课文故事情节和课后习题中涉及感恩的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以问答、讨论等互动的形式强化学生对感恩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利于增进学生对该课时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获得实际的学习体验;其次,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讲解时,可根据文本的情节,创设出具体的场景或情境,以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教学方式,增近学生与感恩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情感活动促进其认知活动的开展。以“家的意味”一课为例,该课不仅介绍了家的概念,还详细阐述了家的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该课内容的基础上,应对该课的感恩内容作进一步挖掘,如可讲授中国的传统故事《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再由此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并感恩父母,最后可升华至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中国家庭的传统优良习俗,并自发自觉的孝亲敬长。

(二)将课堂教学向生活实践进行延展

知识源自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践行好感恩教育,不仅需要教师以理论教导学生,更需要在实践中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可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可让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生日的日期,在父母过生日当天,要求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家务,然后为父母送上生日祝福的话,再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等,在这样的角色转换以及劳动付出过程中,学生更能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从而由内心生出感激之情;除了父母,教师是为学生付出最多的人,正是有了教师的辛勤教授,学生才能学习好知识,掌握好未来独立生活的技能。可利用教师节开展向教师献真情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当天向教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或提一个建议,这样的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眼中教师不再是那个高高站在讲台上的师长形象,而和自己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也会更认可教师对自己的付出。在感恩教育中,日常的节日和生活场景都是教师可运用的元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样的素材,将理论学习向课后、向生活进行延展,从而增进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树立榜样践行感恩文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不大,对社会规律仅仅有感性的初步认知,但初中生往往具有较强的模仿精神,因此教师可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强化感恩教育,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榜样,从榜样身上获取知识,并重塑自己的行为,这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做出的变革,是一种符合初中生心理的育人技巧,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首先,在选择榜样时,应该从班级入手,因为与本班的同学朝夕相处、彼此之间更加了解,以身边最熟悉的人为榜样更具有真实性和感召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与榜样之间的可比性,从而让榜样发挥出更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在榜样选择上应遵循多元化的原则,即善于挖掘学生的特长,比如有的学生尽管学习不突出,但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体贴父母,帮教师分担一些教务工作,还有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严于律己,让学校和家庭都非常放心。在榜样选择上应避免模式化选择,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挥出不同的引领作用,通过榜样让正能量在学生中传递,带动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逐渐转变,从而促进班级感恩水平的整体提高。

六、结语

近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发,强调中学教育应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无疑是该教育根本任务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途径。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又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阶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报恩,再由此升华到主动施恩,这样的过程能让学生慢慢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良好精神世界,并真正地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侯玉娟.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感恩教育的思考浅谈[J].才智,2019(4).

[2]周越.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赜[J].成才之路,2019(32).

[3]刘红娟.感恩教育重在思源和唤醒[J].人民教育,2019(9).

作者:张巧爱 单位:福建省建瓯市小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