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感恩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感恩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感恩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优秀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精神底蕴,是中华儿女一直遵循的道德红线。将感恩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使大学生深刻了解感恩的实质内涵,又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成效、增添新鲜血液。文章立足感恩教育视角,从感恩教育的实质内涵、现实意义、融入路径进行研究,为提升大学生的感恩品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感恩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品质

一、感恩教育的实质内涵

(一)感恩教育的定义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1]本文认为感恩教育的内涵就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感恩文化的传输与教导,使学生知晓他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同时也向他人报恩谢恩,最后自发地形成施恩他人的实践行为,从而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的高度统一。感恩教育是敬爱、尊崇、理解、关心、责任等多方面集合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德育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更是一种终身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理论渊源

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爱”强调应有宽厚之心,要怜惜、爱护和帮助他人,认为感恩就是一种仁爱精神的展现。“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提倡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一样,爱自己的同时也要爱他人,在墨家文化中无差别平等的博爱也就是世间万物都与自己相联,要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爱他人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爱。佛教的“结缘论”也体现了感恩的思想,佛家主张人与人的相遇相识都是缘分所致,强调要无差别的感恩,感恩世间所有的缘分以及生命中每次的相遇。道家认为人是源自于自然的,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体现了对于自然的馈赠应该要怀有感恩之心。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墨家崇尚的“兼爱”、佛家推崇的“结缘论”、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视。

二、感恩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益于大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美德

从“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古谚到“卧冰求鲤”“黄香温席”“魏昭尊师”等为人熟知的经典故事都展现了古人对于报答他人恩情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识恩、知恩、报恩、感恩、施恩的高尚品德。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璀璨瑰丽,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受到社会的培养、学校的培育、家庭的爱护,因此青年大学生必须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但在多元化与碎片化的价值观不断充斥的今天,部分大学生会出现感恩意识贫乏、亲情观念浅薄、师生关系冷漠、社会责任缺乏等问题。如“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中传李斯达强奸杀人案”“复旦林森浩饮水机投毒案”等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大学生更多地阅读史诗资料、历史名著,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德树人工作积蓄能量,为大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供给养分,通过感恩意识的培养、增强心间的感恩情感、形成良好的感恩行为,使大学生弘扬、认同、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情感、感恩文化。

(二)有益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铸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从个人层面来看,首先,开展感恩教育有益于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政治稳定、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繁华似锦、灿烂文化的优渥环境下,这为大学生的科研学习、创业就业、创新逐梦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从而青年大学生更应该去感恩祖国、感恩党,将“爱国”作为人生重要的精神追求,励志成为时代嘱托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次,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感恩、学会感恩,能够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以真诚之心、友善之爱与人和谐相处。

2.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从社会层面来看,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是我们国家长久以来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现今,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因此,唤起大学生的感恩思维,可以端正大学生学习感恩的态度,厘正少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倾向,使他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去感恩国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从而再施恩于他人,青年大学生才能勇担时代给予的重任,肩负祖国赋予的使命。

3.夯实大学生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所换来的,都是劳动人民用辛勤努力所创造的。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国家的安定之恩、爱护之恩,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恩文化知识,能够将自身成长成才与国家的荣辱紧密结合,将青年大学生的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国家为我们的梦提供了大量的机遇,我们也要将所学之识奉献与回馈给我们的国家。因此,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知识,夯实肩上的责任、承担国家的嘱托,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有益于大学生增强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担负着中国梦的使命、承担着续中国荣光的责任,大学生想要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就一定要有感恩之心,这对于青年大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高校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德育素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筑牢根基。对青年大学生加强感恩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包容别人的缺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养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宽容待人、勇于担当的优良品德。大学生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德育素质,大学生责任感与担当意识的提升离不开感恩文化的灌输,引导大学生去感恩大自然的滋养、父母的养育、社会的安定、学校的培育、老师的指引等,让大学生对世间万事万物充满爱与包容,最终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三、感恩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感恩文化氛围

1.优化家庭成长环境。感恩教育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进行更具有高效性,因而应该特别重视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影响。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6],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三观”会不断熏染和影响着子女,所以父母首先应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通过责任感、言行举止、为人处事、行为习惯等渗透到孩子的思想意识中。其次,运用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在其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摒弃“唯分数论”,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教育。再次,如若想让孩子成长成才就需要一个友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深刻体会家庭的爱与温暖,从而养成孝顺父母、爱护亲人的家庭责任感。最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互相配合,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去引导孩子,把家校联合进行感恩教育的影响最大化,最终使孩子们心存感恩、践行感恩。

2.净化学校育才环境。学校应该去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首先,应把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环境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资源,例如板报、宣传栏、名人雕像等宣传设施中应蕴含着感恩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优势,从而使学生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之中。其次,教师应不断夯实理论知识、提高德育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对于感恩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学习,有益于构建系统化的感恩教育课程体系,为大学生在感恩文化道路上的学习指明方向,使感恩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而为一更具有可行性。

(二)高校应将感恩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1.增加“思政课程”中感恩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育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主要阵地,是践行德育为先的重要方式。首先,应该将感恩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中,解说感恩古文、宣讲感恩精神、传播感恩文化,有利于在传承感恩文化中提升德育素质。其次,要深入探究感恩教育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思政课的辅助性素材,将感恩相关题材纳入思政课教学案例中,这是感恩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同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吸引力,加快推动感恩教育的内容进入思政课程的教材中,能够更加便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研读。使得感恩教育更加充分地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同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发展。

2.挖掘“课程思政”中蕴含的感恩教育元素。首先,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筑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各门课程之间需要协同发展,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进行集体备课,从而能够补齐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内容解读的不足。其次,专业课教师也应根据本专业的课程内容以及特点进行深度挖掘所教授的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内容以及感恩教育元素,使“课程思政”同“思政课程”形成最大合力,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所学的经验知识与在其他课程中获得一致,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高度统一,增强价值观念的认知感与认同感。

(三)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和载体

1.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大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重要,但课余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强调: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8]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体会到感恩文化,才能做到知恩图报、结草衔环。首先,在学校、班级、社团活动中加入“感恩”元素,举办“感恩”主题班会、讲演比赛、大合唱、朗诵纪念活动等,效仿《感动中国》电视节目,评选高校内的“感动年度人物”等活动,对大学生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助力大学生成为感恩文化的代言人、传播者、传承者。其次,举办关于感恩教育内容的艺术节、讲座,让大学生受到感恩文化的熏陶,从而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自然的馈赠之恩、感恩社会的安定之恩、感恩老师的指引之恩、感恩朋友的包容之恩等。

2.扩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在大数据时代,不仅要注重实践活动的举办,还要注重融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对于感恩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多是在互联网、APP、短视频、书籍或者是大学生自己的小圈子里,为了使感恩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融合形成内在驱动力,就要有效地将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结合起来,通过传统的广播电台、报纸和现今兴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网路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专用的学习强国APP、以社交为主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QQ、微信、微博等网络载体以及短视频形式的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来对于社会上的感恩事件、传统文化中的感恩典故、感动中国评选的感恩人物进行宣传与传播,这可以使感恩文化更能为人所知。

四、结语

感恩是指主体本身通过感知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且受到一定的便利或帮助,对于施恩者产生感激之情,从而用一定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人的行为。感恩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现代文明的一抹灿烂星光,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正能量美德,在人生的发展之路中起着无以替之的作用。将感恩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互融合形成合力,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必修课之一,在生活中、学习中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学会感恩将是我们迷惘黑暗之中的光与希望,懂得感恩使我们细心发现“美”的一切,少了抱怨与责备。有助于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五好”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奏响中国梦的华章,发出新时代的最强音。

作者:李炜坤 赵培举 单位: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