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课程育人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课程育人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渠道。受信息化及全球化形势发展影响,教师课程育人工作面临众多新要求,不仅要实现立德树人,还要勇于创新。基于此,必须进一步推动育人模式创新,从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管理模式,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充分结合等方面着手,以保证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课程育人;模式;新形势
0引言
进入新时代,对高校课程育人提出更多的高要求,不仅需将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出来,还要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被融入各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以确保育人目标能被完全渗透到教学教育全过程中。对教师而言,则须在检查“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包含的德育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出能获得更加具有实感的课堂模式。
1新形势下课程育人的真实处境
1.1课程育人现状
当下经济与文化的信息化、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各类社会思潮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此影响下,高校课程育人则需与时俱进,不断对传统模式加以改进和优化,探索新型育人模式。对教师而言,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等都须与时俱进,给学生发展以正确引导;此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学生思想带来显著的影响,导致其主体意识不断强化,参与课堂的期待值更高,渴望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这些都给课程育人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实际发展现状看,其中仍不乏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业教师只注重专业课程知识,忽视思政教育;二是专业教师过于关注课程内容本身,忽视对学生品质的引导和培养;三是部分思政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采取一刀切的教育工作,未与学生专业实际和个人思想差异进行联系,导致最终的育人效果不佳;四是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双方没有共同进行育人策略的探讨。
1.2新形势下的课程育人的挑战和任务
1.2.1挑战。当前的大学生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思维活跃,善于接受各种新事物,因此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各种新需求。一是在参与和体验中进行学习的需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个性,他们不再被动接受各项外部信息,而是想要在体验和参与中自己获得[1];二是发展需求。目前的大学生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三是获得正确引导的需求。在纷繁的信息时代,很多学生感到迷茫,缺乏发展自信,因此更期望获得更多的指点和引导。在这样的需求下,给高校教师提出巨大的挑战:首先,受信息技术影响,教师已不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须带领学生学会辨别和选取对自己有益的内容;其次,社会多样化思潮的影响,使教师须更加深入地进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讲授,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最后,教师须不断学习,加强知识积累,与时俱进。1.2.2任务。(1)立德树人现阶段,立德树人已成为高校的立身之本,所以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强化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及政治觉悟等作为核心,不断培育出更多全面、全新型人才[2];(2)协同育人思政课应不断强化和完善,保证基本的针对性,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其它课程也应做好自身工作,使自身发展和思政同步进行;(3)勇于创新在重点把握育人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4)精准施策重点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破解,不断弥补薄弱板块。
2课程育人模式优化策略
2.1育人途径优化
2.1.1对所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进行课程优化的本质就是进一步优化、补充和丰富,使其育人功能更加完善和强大。具体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为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并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整合,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提升整体素质;2.1.2发挥思政课与专业课的优势。思政课开展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政素质,在理想、国情、道德、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下,帮学生切实解决各项现实问题,使其树立坚定的信仰,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等方面的自信,从而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3]。同时在专业课学习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文及科学精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由此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1.3实现课程育人和其它思政工作的充分结合。具体可鼓励各任课教师参与学术社团活动中,给学生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提供必要的教育服务。学生工作部门和其它管理部的教职工也可直接兼职思政课的教学,联合其它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定期开设专题学术讲座,或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展开社会调查等,从而跟育人工作实现充分衔接。
2.2管理模式优化
2.2.1加强课程管理,全面促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在课程育人中,重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所以必须进一步调动专业课教师及思政教师的创新性与积极性,直接以制作、编制教学案例、资料等方式建立宣讲团,相互间共同研讨和交流,促进课程思政工作全面开展;2.2.2促进课程教学与育人管理的全面改革,保证育人效果高校课程中包含大量的育人价值,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其价值并不能充分发挥。所以这就应对具体的课程育人管理机制、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全面改革,深度挖掘其中蕴藏的各项教育价值,使育人宗旨能被落实到课堂内外;2.2.3建立课程育人管理组织可建立专门的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学术研讨、专题研究等模式下研制和开发育人方案,创新育人内容[4]。或还可将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融合开展。
2.3教育机制优化
2.3.1建立联动机制。课程育人本质上就是一种全面且具有综合性的工作,须对各方力量加以统筹。为此,在建立联动机制时,就要先建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各部门协同育人的相关机制,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师间的互帮、互助、学生管理部和教学管理部的合作、本校和外校教师的沟通交流等;2.3.2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在立德树人任务下,教师自身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育人能力,定期参加一些专题培训。具体的研习内容应以思政素质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把握等为主,同时不断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提升业务能力、落实职业发展规划等,以确保其能始终保持良好的育人活力;2.3.3建立育人效果反馈机制。实际需围绕具体的反馈执行者、反馈方式、反馈评价三个内核开展,因此这就须建立专门的团队,不仅对在校学生进行跟踪反馈,还需拓展到工作后的若干年,不断收集高校课程育人的成果信息,以此总结和归纳出课程育人的主要规律,以促进后续工作的有效展开。
2.4育人制度优化
2.4.1建立和优化课程育人信息反馈制度。例如可将第三方督导员模式引入,使其参与教育教学督导及课程反馈制度建设中;或对当下的制度进行完善,不断增加育人信息反馈制度的相关内容,以激发学生信息员及督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反馈失准问题。教学管理部也需把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反馈给教师,以使教师能及时进行教学调整;2.4.2建立巡视制度。具体可将校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师等作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定期针对教师课程育人工作的开展进行巡视,具体对教学计划执行、课件制作、教案编制、课堂教学等进行巡视,最后把结果通报给教学管理部及任课教师,使其能从中总结和反思,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优化;2.4.3创建考核与奖惩制度。具体应以院校的课程育人考核指标为基础,对整个育人过程进行考核,可通过上级考核、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同级评价等方式开展,以保证结果的公平性与客观性。整个过程除要对教师的育人效果进行准确评估,还要将师生间的个体差异体现出来,以实现共同发展。奖惩措施方面,可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工作绩效联系起来,或设立专门的激励基金,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4.4建立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相互交流的制度。育人职责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因此极有必要让各专业教师间定期进行交流、沟通,使其相互间共享教学信息和经验。具体可定期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座谈会等。
3结束语
总之,进入新时代,受“立德树人”任务的影响,教师在课程育人中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这之中,创新是最久盛不衰的策略之一,为此所有教师都须始终坚持创新理念,全面促进育人路径创新,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由于课程育人工作本身具有一定长期性和综合性,所以整个过程还需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联合多方开展教育,全面发挥出课程育人的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黄婷婷.回归本位,全面育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主渠道研究[J].时代人物,2019,000(014):P.39-40.
[2]何天雄.“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31(006):54-60.
[3]李朝钦,徐敏.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探索[J].才智,2019(02):124-125.
[4]洪茹菲.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育人目标———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v.42;No.338(12):138-138.
作者:张丽玲尚玉峰 陈海菊 李瑞杰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