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培养机制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培养机制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培养机制探究

摘要:虽然近几年国内提出降低英语比重的声音频繁出现,但是仍然不可忽视英语在国际社会当中的作用,其仍然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基于此,需要对高校外语教师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以满足交流合作的需要。现阶段高校中外语教师能力参差不齐,不仅仅是因为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缺乏高效的能力培养机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TPCK理论框架能够做到技术、教学法以及教学内容三者的融合,从而创新出一种新的知识形态,不仅能对学生的外语进行系统性的训练,还可以在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站在教师培养角度,通过对TPCK理论框架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TPCK理论框架下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TPCK理论框架;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培养

是否能够更好地使用教学技术,是高校外语教师能力提升的关键。虽然一直以来大量的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教学技术以及其实际使用,但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是仍然有大部分的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教学技术使用的技能和知识。基于以上这种情况,相关学者提倡研究出新的知识体系,而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提出的学科内容教学化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PCK)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教学化知识(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TPCK),能够消除传统教学技术使用的弊端,将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高,促进学生发展。本文将主要围绕“TPCK”理论框架下,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培养机制展开相关探讨。

一、TPCK理论框架相关概述

TPCK理论框架之下的外语教学主要包括学科内容、教学技术和教学法这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其整合之后的四个复合要素。首先是学科内容。学科内容主要指的是在学习行为当中或者在教授行为当中的学科知识,并用Shulman表示。学科知识主要是理论、概念、组织框架知识、观点、证据和证明知识,还有在这些知识之上的实践及方法[1]。而针对外语教学来说,学科内容知识除了指的是读写译之外,还有就是与学习有关的应用性知识以及相关理解。其次是教学法。顾名思义,教学法就是教学的方法,也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用到的策略知识,包括外语教师为其具体教学所制订的计划、对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还有就是如何认知外语教学的目的。第三是技术。技术是上文中提到过的基本要素中的最活跃的要素,不仅有传统技术还有现代技术,在科学得到极大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必须对技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更加高效的利用,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保障发展。在传统外语教学技术当中,黑板、粉笔、纸质教材占绝大比重,而在现代技术当中,网络、移动终端设备以及相应的学习软件成为主流。在整个TPCK理论框架当中,三个基本要素有着极大的联系性,通过互相之间的融合贯通以形成PCK(学科教学知识),TC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以及TPCK。其中,PCK的核心内容是将传统的晦涩的学科知识转变为简单的易懂的学科知识,外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类比、示范、举例等对学科内容进行另一种方式的呈现;TCK是在教学技术与学科内容贯通融合之后产生的,而这些学科知识具有特定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进行选取,从而适应其教学技术,同时教学技术也有着相同的特定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改变;TPK是在教学技术与教学法相互影响之下产生的,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对TPK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法与教学技术之间的匹配[2]。TPCK在这七种要素当中有着大框架的主导地位,当外语教师在教学当中能够达到要素的动态平衡时,就会使TPCK理论框架的全新功能得到发挥,从而实现大于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二、TPCK理论框架下外语教师能力培养机制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TPCK框架理论有待完善

TPCK的概念早在2015年就已经提出,虽然迄今16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内涵较之以往也更加丰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跟随时展而完善的方面。现阶段国外对于TPCK理论框架的相关研究较为宏观,尽管其中的大部分研究可以把TPCK理论框架与实际的一些特定的学科进行结合,但是却无法发挥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可操作性方面也显得有些逊色。而国内关于TPCK理论框架的研究和实践就更显示出其滞后性,尤其是在其与特定学科结合方面,绝大部分都只是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内的教学环境以及实际教学背景,原创性理论较少,这就导致TPCK理论框架在外语教师能力培养方面的应用发挥不出原本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想要套用TPCK理论框架却无规可寻的情况。基于以上情况,TPCK理论框架的完善刻不容缓。

(二)TPCK理论框架与实践脱节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反馈。TPCK理论框架指导下的高校外语教师能力提升往往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对TPCK理论框架进行学习时会经常因习惯性思维而采取单一的知识传导的形式,也就是只将TPCK相关理论知识记到脑子里,而缺乏案例学习以及实践培训,这种脱节不仅使教师自身无法学习到TPCK当中的实践方案,更促使实际的教学活动远离实践性,无法发挥TPCK理论框架的真实效用;其次,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国内学者针对TPCK的实践研究往往是面向未成为教师的群体,如师范在校生,而不是针对在职教师进行调查[3];最后,绝大部分高校外语教师的入职前统一培训的重点都是教学技术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时往往脱离特定学科,这就使二者不能完全融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技术讲解,有现代化教学器具的辅助,但是却没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三)高校外语教师素养无法达到TPCK要求

高校外语教师素养与TPCK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高校外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较低,这里的综合素质差指的是基础外语能力较低、教学应变能力较差,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一般来说,现阶段的英语教师从学生时期到工作时期都是在校园内,自身缺乏英语应用的机会,而大部分高校的外语教学学科内容又过于固定化,教学技术过于单一,长久以来的恶性循环导致教师素养的持续降低,达不到TPCK要求。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入,高校外语教学的种类越来越多,如商务英语、药用英语、化学英语等等,外语学科内容过于丰富,通常一位教师要对多个方面的英语教学内容有更多的涉猎,这种学科内容的丰富对现代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导致大部分教师在TPCK理论框架的应用方面打了退堂鼓。

(四)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几乎所有国内学生在成长和生活当中所面对的都是普通话交流的环境,这种缺乏语言环境的问题使得大部分学生虽然经过十数年的学习,但还是无法拥有流利阅读英语文章以及通过使用英语完成日常沟通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很多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在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在学习方法方面一般是采用题海战术或者是通过教学资料、辅导教育班以及影音频等方式,这两方面的问题所直接导致的就是教师所选择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技术、教学法的改变,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学生决定。在这种背景之下,被应试教育压垮的高校学生无法对英语学习提起兴趣,无法真正投入到TPCK背景下教师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当中,这就导致TPCK理论框架应用效用较低,学生虽然学习到了充足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实践能力,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失败。

三、TPCK理论框架下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培养措施

(一)完善英语TPCK理论

结合国内外TPCK理论框架的研究成果,对TPCK理论进行相应的完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增强TPCK理论框架下英语教学的针对性,针对高校中不同英语模块采用合适的教学技术,做到学科内容决定教学技术和教学法,并研究分析不同学科当中三者的关系,将TPCK理论具体化,使每一个学科中TPCK理论框架符合其自身特点。其次,在学习TPCK理论框架时绝不能一味照搬国外经验,需要针对国内外语教育环境,构建出适合国内学生的TPCK理论框架。如面对商务英语教学时,在TPCK理论教学背景下,可以选取商务英语学科内容,选取场景模拟教学法,采用信息科技教学技术,这三者的融合不仅能够使商务英语教学更加高效,同时更是对TPCK理论框架的一次创新与完善。

(二)增强TPCK理论框架下高校外语教学的实践性

选取TPCK理论框架进行高校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应用,与传统的英语教学不同,在TPCK理论框架下,应当加大实践在课堂当中所占的比重。首先,选取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法,除了上文所说的场景模拟教学法之外,高校外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选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身份调换教学法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TPCK当中三个基本要素和四个复合要素的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其次,对教学技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以往的教学技术相对于时代需求稍显落后,而对教学技术进行更新对于TPCK理论框架下的高校外语教学来说显得格外重要,如更新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接触到学科内容,更新教学设备,将VR设备应用到课堂当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4];最后,增强高校外语教学实践性的最好方法就是“走出去,”教师不应当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而应当给予英语教学最大的自由,使学生走出课堂,自发地积极地学习外语、使用外语,如可以为学生布置题目为“走出教室后的我所见到的”英语作文,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提高高校外语教师的综合素养

上文中已经分析过现阶段高校外语教师综合素养较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高校外语教师综合素养进行整体性的提升。首先,对教师群体进行统一培训,但是这种培训并不是传统的刻板的理论知识的传输,而是以一种更加具体、更加生动的手段完成TPCK理论框架的教学,从而使教师摆脱传统教学体制形成的束缚,在使用TPCK理论框架教学时能够“放得开”。其次,补充高校内部外语教师团队,对于英语基本理论素养较差的教师以及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教师进行调岗,为聘请的掌握TPCK理论框架的教师开设实验班,使实验班形成辐射作用,带动高校教师群体共同进步。最后,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交流的机会。一是因为TPCK理论框架的发源地在国外,外出学习能够更加直接地领会到其精神;二是因为很多外语教师同样是成长在普通话交流环境中,送其出国交流能够使其更加直观地认识英语在其母语地区的使用,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四)激发学生在TPCK理论框架下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课堂质量,针对TPCK理论框架下的高校外语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更新学科内容,在高校英语学科内容当中添加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如热门动漫、影视明星、文学作品等等,甚至可以由学生自主投票选择学科内容,通过这种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外语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其课堂参与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当中。其次,构建更加和谐的课堂关系,TPCK理论框架下教师与学生不应当是传统模式下的知识传输与被传输者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交流的朋友关系,这种和谐的课堂关系能够使学生感到更多的被尊重,能够使教师更加及时地了解学生需求,从而及时地调整TPCK理论框架当中的基本要素,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最后,完善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除了上文当中提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之外,教师还应当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大数据技术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外语学习规划,这种做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传统的无差别教学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做到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保证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都能够永远保持积极性[5]。

四、结束语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TPCK理论框架,在对其基本要素和复合要素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分析了当前TPCK理论框架下外语教师能力培养机制建设面临的问题,最后对于实际的优化行动提出了具体的方案。总而言之,TPCK理论框架在教学方面有着自身的优越性,将其应用到高校外语教学当中,无论是对TPCK来说,还是对高校英语教学来说都是一次丰富内涵的过程,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又一着力点。虽然TPCK理论在国内尚未成熟,但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以及众多高校的实践检验之后,TPCK一定能够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新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高成龙.基于“TPCK”理论的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提升研究———以辅助角公式应用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2021(1):24—28.

[2]龙丽嫦,梁志成,尹睿.创客教师知识结构框架的构建与生成机理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9):115—122.

[3]左伍衡,李济凤,刘晓.基于TPCK模型的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2):74—79.

[4]刘娜,郭慧娟,赵军.TPCK理论框架下成人教育教师能力培养机制研究———基于信息化语境[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135—137.

[5]王纬,杜天明,陈振兴,等.TPCK视阈下民族地区语文教师职业能力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2):66—70.

作者:刘琢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