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浅析

[摘要]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日益广泛而多元。这一社会发展特征,不断挑战着高校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实施过程、采取手段,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应具备教材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实施教学计划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设计能力等,采取提高精准把握教材分析能力、以学生智能为基础设计多维教学目标、不断强化教学实施能力、倡导融合式多媒体教学方法、提升教案设计能力等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生机和动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信息互动

科技与信息大爆炸时代,千变万化的信息高速流动与相互嵌入,构建了社会各系统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和网状结构。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固然具有这一特征,如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诸多课堂教学设备系统等,日益广泛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及时更新和提升管理效果、生态与风格。大学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要树立先进科学的多媒体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与创新信息课堂教学实践,尽快掌握和提升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诉求及教学设计能力的界定

(一)高校开展多媒体教学是时代发展需要

大学作为“高深学问”之处,始终是万人瞩目的学术摇篮,更是年轻一代向往提升知识的重阵。高等教育长久的发展历程,赋予大学不仅具备教学与科研功能,还具备社会服务功能、传承文化功能及调整人民生活生态功能等诸多衍生功能。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是急需构建一支符合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加适切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培养多智能全面发展人才,是每一位大学教师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挑战,更是新时代独特的社会诉求。

(二)何谓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能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1]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能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师把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主要指教师对教学起点的分析与设计,即分析所讲授课程的教材结构、重点难点、学生身心特点与规律等。二是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即指教师设计多维课堂教学目标的技能技巧,主要从知识、能力、情感、空间生态、人际互动等方面考虑设计各层级、各类型教学目标。三是实施教学计划的能力。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周密安排和设计每个教学单元和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教案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教学反思设计等。四是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能力。即指教学方法的分析与设计,包括教师采取的各种教学设计和手段,如教学环节设计、语言导入设计、教具展示设计、板书设计、课件设计中的字体颜色对比、动画连接、音频放映等诸多内容。五是教学评价设计能力。即指教师评价教学工作时对质量的评估设计、分析指标设计,以及最终评定设计等内容。如教学活动前的诊断性评价设计、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和言行的过程性评价设计,以及对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的终结性评价设计等内容。这些教学设计的步骤和环节呈现了教师的基本职业规范、掌控课堂的能力及教育智慧。可见,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在长期的专业成长过程中逐步锤炼而成的,凝聚着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精华。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能力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所研制的、便于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的基本教学媒介”,[2]是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用书。分析教材及教学内容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掌握学习者的特定知识和能力基础,才能根据“懂、透、化”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这是顺利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设计能力。这是因为,“当学习者在个体认知结构中建构心理表征时,认知加工会受到学习者特征的影响,如原有知识、情感和元认知”。[3]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感和智能基础,具体分析应设置的相关知识点、重点及难点。所谓学习者的特定知识和能力基础是指“在学习特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时,与新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状况”,[4]即指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如果学生知识点定位太高,脱离学生实际水平,极易使学生望而却步;反之,定位太低,则成为无效学习,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教学效果降低,浪费时间和精力。可见,教学设计要精准,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不能过高或过低,要恰到好处。

(二)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的起点和归宿,支配、调节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统领着教学系统的其他各要素”。[5]因此,衡量教师基本功的重要体现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水平。教师既要懂得教学目标设计理念,还要清楚设计的步骤和依据。以设计依据为例,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基础、教学内容和社会需要为依据,规定预期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采用客观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作为其教学结果的指标;还要明确学生的起点,如知识水平、技能、学习兴趣和动机、个性特点等。一般情况下,教师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通常从起点分析、任务分解、目标确定、目标表述等四个步骤切入。以任务分解为例,当教学设计体现在单元教学任务时,教师通常通过对学生进行阶段测验来检验单元教学目标实施情况。可见,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态度、情感、行为习惯、文化趋向等多维度切入,深入分析学生从起点到终点整个学习过程需要达到的诸多层级目标。

(三)实施教学计划能力

教学计划的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所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关环节和步骤,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管理和控制教学节奏,从而顺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能力。它往往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问、节奏等相关环节层层衔接自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实施计划的能力也是如此。教师通过多媒体操作环节突出基本知识点,结合相关教学视频,影视作品,信息处理过程等各个环节,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丰满性、生动和有趣感,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究,喜欢创造,营造乐于学习的课堂氛围。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的各种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育智慧成为强大的内部动力感染着学生不断努力和奋进。

(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

呆板保守的教学语言和设计理念已不能满足“90”或“00”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存需求,尤其多媒体信息技术“常态化”趋势,要求大学教师应具备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和运用,如图文、音频等技术,课件、会议信息、学术动态、著名学者的论文论著及观点等相关信息资源,多设计一些评价、展示、专业学习、师生互动、能够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等多维度生态化教学平台和机会,丰富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帮助他们充实智能结构,从而满足和促进学生的成长需要。

三、大学教师提升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精准把握教材的能力

只有教师能够精准把握教材,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以“教育的本质”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首先教师从“教育”这一概念入手,创设一个学习环境,先通过语言导入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各层级、各类型教育的体现和结果,那么,谁能举例说明,哪些现象可称之为是教育现象?”鼓励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问题,然后通过一道选择题来加以分析,明确何谓教育现象,再结合放一段录像,提示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教育现象,哪些不属于。接着追问“是否所有的教育现象都是教育问题呢?”“教育的实质是什么?”随之,巧妙地导入新教学内容,迅速营造了一个充满期待且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深入浅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的精准把握,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期间适当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思考,创设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常规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互补优势,实现最佳课堂学习环境和效果。

(二)以学生智能为基础设计多维教学目标

多媒体具有传播性强、生动迅速等优点。因此,将课堂与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积极创设精品课程、实践课程等多类型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脉络一定要准确,这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目的要明确。这是教学设计的方向和路标,指导着整个教学的运行过程。二是立意要新颖,否则其设计毫无价值可言,这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很多独特创意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难以忘却,流连忘返。三是构思要巧妙。过于平凡单调的设计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会启发学生产生奇思妙想。因此,倡导教师展现科学、奇特生动、牵动人心的设计,使其成为学生探究真理的不竭动力。同时要进行有效练习,强调教学设计的精、准、新、趣,这是实现课堂多维教学目标的关键和终结点。可见,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语言,甚至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方式,都要考虑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三)不断强化教学实施能力

如何巧妙地融合多媒体信息与技术,帮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掌握和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是大学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使命。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化和打磨教学设计,向学生呈现研究设计思路,展示经典教学案例,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同辈文化力量,分享教育教学成果。其中,如何准确定位知识和能力的起点是考察教学目标设计的契合度、教师能否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可通过三个步骤进行安排:一是通过预测题来掌握学生原有基础和起点。教师需要事先设定一个教学起点及一系列知识技能,并以此为依据编制预测题。二是通过访谈和观察,掌握并明确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条件。三是适时抓住启发的关键点。通过有效设计教学情境、学生小组活动、板书设计、总结反思等环节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学者认为,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积极情绪与学生学业成绩正相关”。[6]可见,巧妙设计静(如教案、板书)动(如课件、各种活动)结合推进教学进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四)倡导融合式多媒体教学方法

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大胆打破以往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现代多媒体信息为教学媒介,努力构建和谐平等、生动刺激、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学科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地融入课堂活动中,增强学习效果,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和教学相长,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尤其当前疫情特殊时期,各高校广泛采取线上教学、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课前知识输入,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巩固的有机融合”。[7]大学生也常常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博客、校园贴吧、微信公众平台、QQ 群、电子邮件等多媒体渠道创造信息,自主传播和掌握各种教育资源,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和探究者。因此,教师可以将单调直白的语言和文字,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案例视频和声像展示,体现信息时代教学互动的方式、速度和多元体验,凸显立体感和生动感,强化刺激大脑有关区域神经联系。通过多种感官的共情作用,不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持久性和回味度,同时提高记忆的痕迹,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实现教学的多维目标。

(五)提升教案设计能力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高校教师对编写和设计教案的认知有所下降,甚至部分教师误解为课件就是教案,其实两者不能等同。著名教育家王国维曾经指出:“定一周间或一日间所教授之教课之次序,谓之曰教案。”[8]教案是指“对每节课进行深入细致的准备”,[9]又称为课时计划。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必备环节,以教学进程为基本内容外,还包括教学目的和方法、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和时数、班级、学科名称等诸多内容。由于各学科和专业不同,教案设计格式也不尽相同。以本科生教育学原理教案为例,不仅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空白点,还结合目前课程思政的需要增设了德育点;有些教案具体标出每个章节的教学经典案例、讨论环节和互动时间,一目了然;有些教案用彩色凸显知识点、设有总结与反思环节等。只有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智能基础设计多媒体教学,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学科教学需求,不断提升自身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项社会需求,更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赋能于教育的体现。

作者:吴启光 单位: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