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化学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记,缺乏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在化学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提升化学核心素养,提升创新能力,获得整体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主体性地位;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是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形成探索精神,让学生拥有严谨的思维并能动手完成实验,让学生之间能更好地合作与交流。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之后化学思维的形成、化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目前的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预习的方式及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多样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才能有利于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他们学习化学知识。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意义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教育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化学实践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指导高中生在认识、体验、活动、探究以及思辨和合作等基础上深入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技巧,并通过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了解化学基础知识的含义,从而建立有利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普通高中化学选修课的开展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与此同时,在化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新课标要求的新的教学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转变授课理念,让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主场,让学生对之前不感兴趣的高中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开展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其能深入到化学的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升化学成绩,学习化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想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化学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以及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框架,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而非应试教育的“附庸”,全面贯彻落实现行先进教育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学生是课堂主人翁的思想贯彻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育模式中,很多化学教师只重视题量,忽视了质的发展,想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效果甚微,学生只通过单纯的刷题是无法深刻领会化学魅力的。大多数教师只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的方式也是不合理的,无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需要从评价反馈、课堂内容的延伸等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定。总而言之,忽视学科素养的培养方式会磨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抹杀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与目前教育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三、培养学习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从而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则不同,它过多强调教师的作用,完全采取教师讲授而学生被动接受化学知识的方式,学生服从教师的安排,却缺乏自己对化学问题的独特理解。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现在的高中化学教育更注重素质教育,即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提高的重要性,教育工作的重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以此提高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中和反应”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采用各种方式(如查阅书籍,上网找寻资料等)设计出不同颜色的喷泉,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再比如,在进行“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实验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动手操作,若是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和其他小组的组员进行合并讨论,以此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在经过自己思考和小组讨论之后还是无法明白其中的化学原理,此时,教师就应从旁协助,对学生进行指点,给予他们思维上的启示。通过“个人—小组—师生协作”层层递进模式得到结果之后,再让学生展开二次总结,归纳自己在思考问题过程中的不足,并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其他同学或教师思路的差异性。在这种自主探究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升,化学课堂也变得更有趣。在现行新课改的趋势下,只把教学拘泥限制在课堂上是不行的,现在的学生具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充足的好奇心,对难题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有助于他们对化学知识和技术展开深刻理解。
四、创设情境展开提问,落实学生课堂主体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帮助他们理解课堂中的知识,同时减轻教师的教学难度。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提问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对高中生进行自主能力培养时,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都是培育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我国目前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中,“一言堂”的模式很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不断地摘抄笔记、不断地做习题,教师在课堂上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而学生很被动,很少能进行互动,也极少与教师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化学学习。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演示其中的各种现象,此时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实验(1)是用氯气通过干燥的红布条,实验(2)用氯气通过湿润的红布条。在这两个实验中,红布条都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在这两个实验中,红布条会产生哪些现象?为何用氯气通过干燥的红布条时不会使布条颜色褪去,但是当其经过湿润的红布条时,布条就会褪色呢?这其中涉及什么化学原理呢?通过此类问题式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氯气和水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怎样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于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见证反应的发生来思考红色布条褪色背后的深刻内涵。这种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是一种适用于课堂教学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通过对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问题的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大大提升,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升自我探究能力。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五、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延伸课外拓展
化学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观察与化学有关的例子。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中关于氯离子的内容时,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此类内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漂白水的功效,还可以向他们提出问题:为何洁厕灵和漂白水不能一起使用?如果一起用了会发生什么现象?以此逐步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了解,并加深他们对化学本质和原理的认知,帮助他们建立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加深对环保化学的基础认识。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在新课改中教师应摒弃过去教学中“死读书,读死书”的陈旧教学观念,应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社会实践的内容对课堂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
六、增加实验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化学教学的目标。对高中生来说,当有了严谨的思维并能动手完成实验,小组之间的交流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这些行为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之后化学思维的培养都是很关键的部分。作为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这一复杂的、有难度的课程时感受到化学课程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提升化学成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构建趣味教学模式时,要始终秉持“快乐教育”这一学习理念,因此,在某些教育环节,教师需要对教育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改造和调整,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内容,打造轻松学习化学的环境。作为高中化学的关键,化学实验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由于实验是抽象理论的具体转化,因此学生不仅可以从静态的文本和图像中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还可以在具体的化学实验环节看到动态变化的过程和原因。高中化学实验的开展还可以突破理论教育的界限,成为一种提高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化学实验课程,组织综合性的实验探索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转化和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动手实践的兴趣。
七、结语
实验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成为学生课后借助有效平台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记录在微视频上,指导学生课后进行观摩学习,以此帮助他们发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和实验流程论证,激励学生设计和调整相关实验。这样,学生不单单可以体验到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乐趣,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林宇轩,王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J].现代盐化工,2022,49(4):134-136.
[2]李立军.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1(36):125-126.
作者:杨赟 单位: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